靖汉十六年·秋末·西海畔:
遮天蔽日的羌人大军,如同漫过草甸的黑色潮水,从东南方向汹涌而至,最终在距离汉军营地约三箭之地外,缓缓停了下来。
八万乃至更多的骑兵铺展开来,人马喧嚣,旌旗如林,带来的压迫感足以让任何一支军队胆寒。
然而,出乎汉军意料的是,羌人并未立刻发动排山倒海般的总攻。他们似乎也在观察,在调整队形,各部首领之间显然存在沟通与协调的问题。
庞大的军队只是完成了合围,将汉军营地如同铁桶般困住,却一时之间引而不发。
周云站在望楼上,冷眼注视着这一切。他瞬间明白了羌人的意图:“看来,他们虽众,却心不齐,亦惧我强弩利刃,不敢贸然蚁附攻坚,只想困死我等。”
但这短暂的围而不攻,对周云而言,却是加固防线的天赐良机!
“不要停!”他立刻对传令兵喝道,“令羌虏继续加固营垒!我军士卒轮番上阵监督、协助!壕沟再深一尺!土墙再高一尺!快!”
命令下达,刚刚因敌军压境而短暂停滞的工事修筑再次启动。
在汉军刀枪的威逼下,那些疲惫不堪、饥渴交加的羌人俘虏,不得不再次拿起工具,麻木地挖掘、搬运、夯土。而部分汉军士兵也加入其中,主要起监督和指导作用。
汉军营地内外这突如其来的“忙碌”,显然激怒了外围的羌人大军。在他们看来,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是对他们绝对兵力优势的无视!
很快,羌人军阵中一阵骚动。一支规模约上千人的羌人骑兵队,在一名酋长的呼喝下,猛然脱离本阵,如同离弦之箭般,朝着正在施工的汉军营地外围冲杀过来!
他们意图很明显:以快速的骑兵突袭,驱散、杀伤那些修筑工事的劳力,阻止汉军继续强化防御!
蹄声如雷,上千羌骑奔腾而来,声势惊人。他们进入射程后,纷纷在马上开弓,企图以箭雨覆盖施工区域。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充满了残酷的讽刺和悲剧。
由于汉军早有准备,当羌骑冲锋时,负责监督的汉军士兵立刻大声呵斥,将所有正在劳作的羌人俘虏驱赶到土墙和壕沟的前方,几乎是将其作为人肉盾牌,而汉军弩手则迅速隐蔽到刚刚加高的土墙之后!
羌人冲锋骑兵在高速奔驰和尘土飞扬中,视野并不清晰。
他们看到前方影影绰绰有许多人在活动,下意识地便认为那是汉军士兵,于是毫不犹豫地张弓搭箭,一片密集的箭雨朝着那些劳作的“身影”泼洒而去!
“噗嗤!噗嗤!”
“啊——!”
凄厉的惨叫声瞬间响起!中箭倒下的,几乎全是那些被驱赶在前方的羌人俘虏!
他们手中的工具跌落在地,难以置信地看着同族射来的箭矢插入自己的身体,眼中充满了绝望与不解。许多老人和妇女当场毙命。
冲锋的羌人骑兵也立刻发现了不对劲!那此起彼伏的、用羌语发出的惨叫声和哭嚎声,让他们瞬间意识到——他们射杀的不是汉人,而是自己的族人!
“停下!快停下!是自己人!”惊慌和懊悔的呼喊在羌人骑兵队中响起。他们的冲锋势头为之一滞,箭雨也骤然稀疏、停止。阵型出现了一丝混乱。
就在这电光火石般的瞬间!
“弩手——放!”汉军墙后,军官冷静而凶狠的命令骤然响起!
早已蓄势待发的汉军蹶张弩手,猛地从墙后探出身形,手中的强弩发出了死亡的低吼!
“嗡——!”
“咻咻咻——!”
一片更加精准、更加致命的弩箭,如同黑色的蜂群,掠过前方倒毙的俘虏尸体,狠狠地撞入了因误伤同族而陷入短暂混乱和停滞的羌人骑兵队伍中!
距离如此之近,目标如此明显,汉军弩手的射击几乎弹无虚发!坚固的铁甲尚且难以完全抵挡强弩的穿透,更何况羌人骑兵大多只着皮袄!
刹那间,人仰马翻!
冲在最前面的羌人骑兵如同被无形的重锤击中,惨叫着从马背上栽落。战马也被弩箭射中,悲鸣着翻滚倒地。原本气势汹汹的冲锋队伍,瞬间被打得七零八落。
一轮齐射过后,汉军弩手迅速缩回墙后,开始冷静地重新上弦。而羌人骑兵已然胆寒,看着眼前遍地同族和同伴的尸体,再也无力向前,慌乱地拨转马头,向本阵溃退而去。
仅仅这一次试探性的冲锋,羌人便付出了惨重代价:不仅误杀了数百名自家被俘的老弱,更在汉军的精准反击下,损失了四五百名精锐骑兵!原地留下了大片人马的尸体和数百匹惊慌徘徊的无主战马。
汉军营墙上,传来一阵压抑的欢呼和士兵们充满信心的怒吼。
周云面无表情地看着羌人狼狈退去,看着对方军阵因此事而显然产生的骚动和士气挫伤。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羌人的犹豫和误判,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的机会,但也必然激怒对方。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他沉声下令:“把那些无主的战马,能引回来的,尽量引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