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八年的隆冬,长安城笼罩在一片肃穆的白色之中。连绵的大雪覆盖了宫阙楼阁,覆盖了朱雀大街,却覆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的沉重哀思与压抑的悲恸。
帝国刚刚赢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却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失去了它的柱石,征东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赵破奴。
长安城外,灞桥驿亭。朔风卷着雪沫,呼啸而过。然而,十里长亭,乃至通往城门的官道两侧,早已被黑压压的人群挤满。没有往日的喧嚣,没有凯旋的欢呼,只有一片死寂的肃穆和压抑的啜泣。
丞相田千秋、大司农桑弘羊率文武百官,身着素白朝服,头戴白帻,肃立在风雪中。寒风凛冽,吹动着他们的衣袂,却无人瑟缩。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与哀伤。
长安城及近郊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幼,皆身着粗布白衣,自发地聚集在道路两旁。他们扶老携幼,默默伫立,许多人眼中含着泪水,低声啜泣。
赵破奴的威名,早已深入民心。他是护国的长城,是百姓心中的英雄。他的陨落,让整个长安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百官之前,太子刘进,一身素白太子常服,腰系麻带,面容悲戚,眼神坚毅。他奉父皇严命,代表皇室,亲自迎候大将军灵柩。
“来了!来了!” 人群中一阵压抑的骚动。
地平线上,一支庞大而沉默的队伍,缓缓出现在风雪之中。
队伍的最前方,是那具覆盖着玄色龙纹棺罩的巨大灵柩,在漫天风雪中显得格外沉重而肃穆。八匹纯黑的骏马,披着素白挽纱,牵引着灵车。
灵车四周,是北军五校最精锐的将士,身着玄甲,外罩素袍,手持长戟,面容肃杀,眼神中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悲怆。他们护卫着主帅的英灵,踏上了最后的归途。
当灵车行至灞桥驿亭,太子刘进深吸一口气,大步上前。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下,他走到灵车前,深深一揖。
然后,他伸出双手,稳稳地扶住了灵车的车辕!这一举动,象征着皇室对功臣的最高礼遇!太子亲自为赵大将军扶灵!
以田千秋为首,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在地,叩首行礼!道路两侧的百姓,也如同潮水般跪伏下去!哭声再也无法抑制,汇成一片悲痛的海洋!
灵车缓缓驶过,沿途百姓纷纷将手中的白花、纸钱抛洒向空中。许多人点燃了香烛,摆上简单的祭品(一碗粟饭、一壶浊酒),跪在雪地里,朝着灵车方向叩拜,口中喃喃祈祷:“大将军……一路走好……”“大将军……魂归故里……”
灵车驶入长安城明德门。城门楼上,巨大的丧钟被撞响!浑厚而悲凉的钟声,穿透风雪,回荡在长安城的上空!城内,早已净水泼街,黄土垫道。
道路两侧,羽林军持戟肃立。灵车所过之处,所有店铺关门歇业,行人驻足跪拜。整个长安城,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哀伤氛围之中。
灵柩被迎入未央宫前殿广场。这里早已搭起了巨大的素色灵棚。灵柩被安放在灵棚中央,覆盖着象征最高荣誉的玄色龙纹棺罩。
靖难帝刘据,身着素服,未戴冠冕,在宦官的搀扶下,缓缓走出前殿。他的脸色依旧苍白,眼神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悲痛。他一步步走到灵柩前,驻足良久。
刘据伸出手,颤抖着,轻轻抚摸着冰冷的棺椁。指尖划过那冰冷的龙纹,仿佛在触摸着逝去的挚友。
他的嘴唇微微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两行清泪,无声地滑落,滴落在覆盖棺椁的锦缎之上。
接下来的三日,未央宫前殿广场成为帝国哀思的中心。文武百官,宗室勋贵,各国使节,按照品秩高低,依次前来祭拜。
香烛缭绕,纸灰飞舞,哀乐低回。每一次叩拜,每一炷香,都寄托着对这位帝国名将的无尽哀思。
刘据不顾群臣劝阻,坚持在灵棚旁设下帷帐,每日处理完紧急政务后,便来此守候。他常常独自坐在帷帐中,望着那具巨大的灵柩,沉默不语。
有时,他会低声诉说,仿佛在与棺中人对话。宫人们远远看着,无不心酸落泪。
三日后,吉时已到。赵破奴的灵柩,将在帝国最隆重的礼仪下,安葬于武帝茂陵之侧,与卫青、霍去病两位帝国军神比邻而眠。
送葬的队伍,绵延数里!太子刘进,依旧亲自扶灵车辕。其后,是皇室宗亲、文武百官、北军将士代表。
队伍中,有象征赵破奴一生功勋的仪仗:缴获的鲜卑王旗、慕容廆的金刀、以及代表其统率过的各支劲旅的军旗。哀乐震天,纸钱如雪。
刘据身着素服,登上未央宫北阙城楼。他目送着那支白色的长龙,缓缓驶出城门,消失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他的手紧紧抓住冰冷的栏杆,指节发白。
茂陵东侧,一片开阔的坡地早已选定。巨大的墓穴已经挖好,四周陈列着刘据赐予的陪葬品:金缕玉衣、黄肠题凑、成排的兵马陶俑、精良的兵器铠甲、以及象征其功勋的玄色龙纹大纛。墓前,高大的石碑矗立,上书:“汉故大司马大将军靖安武烈侯赵公破奴之墓”。
在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覆盖着玄色龙纹棺罩的巨大灵柩,被缓缓放入墓穴之中。太子刘进亲手捧起第一抔黄土,洒向棺椁。随后,百官依次添土。
就在封土即将完成之际,一队快马飞驰而来!竟是靖难帝刘据!他竟不顾帝王之尊,不顾风雪严寒,亲自赶到了茂陵!
刘据推开搀扶的侍从,踉跄着走到墓穴边缘。他看着那即将被推入地宫掩埋的棺椁,眼中泪水奔涌。
他猛地从侍从手中夺过一樽御酒,高高举起,然后狠狠摔碎在墓前!
“赵卿——!!” 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穿透风雪,响彻陵园!
“魂兮——归来——!!”
*“与朕——再战——沙场——!!”喊声在空旷的陵园间回荡,带着无尽的悲怆与不舍。群臣无不掩面而泣。
封土完成。一座高大的坟冢,在茂陵之侧拔地而起。它与卫青、霍去病的陵墓并肩而立,如同三颗永恒的星辰,守护着大汉帝国的边疆,照耀着帝国的千秋史册。
风雪依旧,茂陵肃穆。赵破奴的英魂,终于安息在了他为之奋战一生的帝国土地上。他的葬礼,是帝国给予一位功臣的最高哀荣,也是一位君王对挚友最深沉、最痛彻心扉的告别。
长安的雪,仿佛在为这位陨落的将星,披上永恒的缟素。而帝国的东北疆域,也永远铭记着这位曾在此浴血奋战、最终魂归于此的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