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未央宫宣室殿。炭火熊熊,驱散了初冬的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殿内的凝重气氛。
靖难帝刘据端坐御案之后,手中紧握着那封血迹已变成暗褐色的素帛。解忧姑姑泣血的哀求,字字句句如同烧红的烙铁,烫灼着他的指尖,更烫灼着他的心。
那一声声“侄儿”,唤起了他童年时在未央宫花园中,姑姑为他拂去衣上落花的温暖记忆。
阶下,丞相田千秋、大将军赵破奴、御史大夫桑弘羊、绣衣使者邴吉肃立,屏息凝神。空气中弥漫着龙涎香的淡雅气息,却压不住那份沉甸甸的压力。
“诸卿……”刘据的声音低沉沙哑,打破了死寂,“解忧姑姑的血书,你们都看过了。匈奴二十万大军围攻赤谷城乌孙危在旦夕……”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对姑姑安危的担忧,有对匈奴猖獗的愤怒,更有作为帝王对全局的审慎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冷酷。
“陛下!”大将军赵破奴率先开口,声音带着急切,“解忧长公主乃皇室血脉,陛下至亲!今陷于危城,泣血求救!臣请陛下速发河西精骑,驰援乌孙!再令西域都护郑吉,集结诸国兵马,侧击匈奴!务求解赤谷之围,救公主于水火!”
赵破奴的话,代表了朝中一部分重臣的意见,充满了对皇室血脉的维护和对匈奴的强硬。
“大将军此言差矣!”丞相田千秋踏前一步,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磐石,“陛下!臣以为,此乃天赐良机!万万不可贸然出兵!”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田千秋身上。刘据的眼神也微微一凝:“丞相何出此言?”
田千秋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目光锐利如鹰:“陛下明鉴!其一,乌孙昆弥翁归靡,名为汉婿,实为骑墙!其既受我大汉公主,又纳匈奴贵女,左右逢源,首鼠两端!陛下对其不满久矣!今匈奴攻乌孙,正如两虎相争!无论孰胜孰败,皆大伤元气!我大汉正可坐收渔利!”
他顿了顿,继续剖析:“其二,匈奴倾巢而出,国内空虚,且粮草不济,此乃强弩之末!乌孙据坚城,拥精兵,非易与之辈!此战必旷日持久,两败俱伤!若我此时出兵,无论助谁,皆需付出巨大代价!消耗我国力,损耗我精锐!更可能引火烧身,使匈奴调转矛头对准我们大汉,或使乌孙坐大难制,彻底脱离我们的掌控!”
“其三,”田千秋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洞悉世事的清醒,“陛下‘断匈奴右臂’之伟业,非在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在西域格局之掌控!乌孙若胜,必感陛下未趁火打劫之恩,日后更需仰仗我朝!匈奴若胜,亦是惨胜,元气大伤!届时陛下再遣一使,持天子节杖,临西域调停!或迫匈奴残部臣服,或扶乌孙新主!则西域大局,尽在陛下掌握!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代价获最大战果!”
他最后总结,掷地有声:“陛下!江山社稷为重!万民福祉为先!解忧长公主深明大义,为国和亲三十载,其心可昭日月!她若知陛下为天下苍生计,忍痛割舍私情,以社稷为重,必能体谅陛下苦心!反之,若因私情而兴兵,致国力损耗,边境不宁,方为不孝!请陛下三思——!!”
田千秋的话,如同冰冷的潮水,冲刷着刘据心中因血书而翻腾的亲情热浪。他描绘的蓝图清晰而冷酷:坐视乌孙与匈奴血拼,待其两败俱伤,再以仲裁者身份介入,攫取最大利益。这符合帝国利益,却要将他的亲姑姑置于绝境!
刘据闭上眼,脑海中闪过解忧姑姑泣血的字迹,闪过她远嫁时回望长安的泪眼,闪过童年时她温柔的叮咛……他紧握血书的手指微微颤抖。
“陛下!”赵破奴还想争辩,“公主性命危在旦夕……”
“大将军!”刘据猛地睁开眼,眼中的犹豫与痛苦已被一种深沉的帝王决断所取代。他缓缓站起身,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丞相老成谋国!所言甚合朕意——!”
此言一出,赵破奴脸色微变,田千秋则不易察觉地松了口气。
“传旨——!”刘据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一、西域道大总管路博德!严守关隘!密切监视匈奴乌孙战况!集结西域诸国兵马于车师!但无朕手诏!不得擅自出击——!!”
“二、河西四郡!酒泉!张掖!武威!敦煌!驻军进入战备!然无朕亲笔诏令!不得出玉门关一步——!!”
“三、绣衣使者!西域分部!全力运转!每日飞马传报战况!尤其关注双方伤亡损耗——!!”
“四、备厚礼!待战事胶着或尘埃落定!朕将遣重臣!持节!赴西域调停——!!”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手中的血书上,声音低沉下去:“至于解忧姑姑……”
“命敦煌郡守!选派得力医官!携带宫中珍稀药材!火速秘密潜入乌孙境内!若有可能设法接近赤谷城!务求保全公主平安——!!”
“此乃朕唯一能为姑姑做之事——!!”
“陛下圣明——!!”田千秋及众臣齐声应诺。
刘据挥挥手,示意众臣退下。他独自一人留在空旷的大殿中,缓缓走到烛台旁。跳跃的火焰映照着他年轻而疲惫的脸庞。他再次展开那封血迹斑斑的素帛,姑姑泣血的哀求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姑姑……”他低声自语,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对不住了,这江山太重……”
他沉默良久,最终,将血书的一角,缓缓凑近了跳动的火焰。
滋啦——!
火苗贪婪地舔舐着素帛,将那泣血的文字、那刻骨的亲情、那绝望的哀求,一点点吞噬,最终化为灰烬,飘散在冰冷的空气中。
殿外,风雪更大了。未央宫的琉璃瓦上积满了白雪。刘据望着西方,目光深邃而冰冷。他知道,在遥远的赤谷城下,一场决定西域命运的惨烈厮杀即将上演。
而他,大汉的皇帝,选择了做那隔岸观火、待机而动的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