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兽们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他们心想眼不见为净,于是早早开门营业,躲进饭馆里,没想到来吃饭的人聊的还是王锴。
禽兽们彻底崩溃了。
崩溃的禽兽们还给王锴增添了不少负面情绪。
王锴看完报纸,开车去百货大楼的路上,已经能预见到店里销售的情况了。
来买冰箱的顾客肯定会越来越多。
王锴冰箱在国内已经没有对手了。
现在的问题是得赶紧扩大生产,趁着这股热潮迅速占领全国市场。
王锴不知不觉就到了百货大楼。
这时候,王锴电器的专卖店刚开门没几分钟,里面已经挤得满满当当,而且人还在不停地往里涌。
有销售员已经开始让顾客排队了,队伍越排越长。
王锴慢悠悠地走进大楼,看到店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忍不住咧开嘴笑了。
“这冰箱的价格能不能再便宜点?”一个老太太在店里问。
“阿姨,这真的是最低价了,不能再便宜了,我们厂长昨天砸了好多冰箱,再便宜我们就要亏本了。”
“而且我们厂工人的手艺特别好,您看看这些隔板都是特别定制的。”
“东西确实不错,我看了好几家店,你们家的最实用,而且你们昨天砸冰箱的做法真够绝的。”
“贵点也行,就买这个了。”老太太说着打开包,拿出一千二百块钱递给销售员。
王锴在门口站了十几分钟,店里已经卖出去二十多台冰箱了。
这时候,在百货大楼里,王锴电器和其他电器店形成了强烈对比。
这边人山人海,那边冷清得连个人影都没有,王锴电器的火爆销售让其他店主眼馋得要命。
今天,其他几个商场的王锴直营店也同时开业,虽然是新店,但人气和百货大楼的店几乎一样高。
随着时间推移,来买冰箱的人非但没减少,反而各个门店前的队伍越排越长。
王锴把庄高明叫来,让他准备扩大生产,以后在全国开直营店,大家一起卖冰箱。
晚上八点,王锴电器的会议室里。
“四个店的总销售额达到了二百四十万。”
统计完销量后,庄高明呆呆地掐了自己一下,感觉到胳膊上传来的疼痛。
他激动地大喊:“老天爷,一天我们就卖了两千多台冰箱!”
其他部门主管也惊讶地抬起头,白天忙着卖货,没留意数据,现在听到这个结果,全都惊得倒吸一口冷气。
二百四十万是什么概念?那简直就是一座金山!
这简直就是奇迹!
要知道,这是在卖冰箱!一台一千二百块的冰箱!
不是几十块钱的衣服,这么大的东西一天卖出两千台,小说都不敢这么编。
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明天的销售还会继续保持火爆。
王锴清了清嗓子。
“销售情况先说到这儿,下面安排工作。”
“车间要招人,招一千个工人,有经验的优先,试用期过后待遇和车间工人一样。”
“这事由车间主任负责,最迟后天发布招聘启事,三天内工人必须到位培训。”
“招人的同时,生产不能停,全国直营店开了之后,库存要达到五万台。”
“开直营店,这次要在不同的城市开,预计开五十家。”
“同时还要建四个分厂,选址我已经定好了,庄高明在开直营店的同时,也要进行分厂考察,最好是像我们厂一样改制经营,工人能直接上手干活。”
“分厂的事情,年底前必须搞定。”
“研发部也要招人,招应届毕业生,试用期过了待遇和你们一样,还要成立几个不同的部门,比如冰箱部、彩电部、洗衣机部等。”
“各自研究不同的家电,王锴电器厂以后将逐步拓展到更多的家电产品。”
“好了,暂时就说这些,大家要是没补充的,就散会,回去休息吧,这几天大家都辛苦了。”
在王锴的计划中,王锴电器从冰箱起步,将来要涉足所有的家电行业。
发展民族品牌可不是光嘴上说说。
回想起前世的记忆,有多少企业被外国人用技术卡脖子,导致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做廉价劳动力,干最脏最累的活儿,却拿最少的钱。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那个时代流行的“造不如买”的思想。
很多投机倒把的人,为了赚快钱,到处鼓吹“造不如买”,说直接买别人的多方便!
搞研发要投入很多钱,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就算成功了,可能也只是研究出国外已经用过或者淘汰的技术。
这种观念从根本上害了我们很多年,也让我们落后了很多年。
这种思想还导致很多人才流失,因为那时候国内的科研环境在“造不如买”的影响下越来越差,研究人员的待遇也越来越低,很多人只能出国才能找到施展才华的地方。
王锴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想法,这也会间接改善国内的科研环境,让国家留住更多人才。毕竟,穷的时候顾好自己,有钱了就要惠及天下。如果现在有资产排行榜,王锴肯定名列前茅。
再加上之前砸冰箱的事情,老百姓对王锴和王锴电器的认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他一切行动的基础,是来自百姓的支持。
考虑完这些事,已经晚上十点多,王锴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王锴电器厂的招工启事再次在四九城引起了轰动。
原因很简单,工资待遇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太有**力了。
“嘿!你看报纸没?王锴电器厂在招人,普通工人一个月基础工资就有二百块,这是真的吗?”
“你真是没见过世面!我哥就在王锴电器厂上班,上个月你猜他拿了多少?”
“三百块?”
“小气鬼!他上个月光奖金就有二百,加上各种绩效,他上个月总共拿了六百块!”
“多少?六百块?我的天!我在电器厂上班,一个月才挣八十块。”
“人家一个月赚的比我一年还多,我也去应聘,老子有十几年经验呢!”
这样的对话在大街小巷、早点摊上到处都是。
很多人看到招聘启事后,直接旷工跑去王锴电器厂应聘。
这时候,王锴电器厂门口已经挤满了满怀希望的人。
开玩笑,一个月二百块的工资!
这时候,禽兽院里的动物们也瞅见了王锴电器贴出的招工告示,还听见食客们在那儿议论纷纷。
“听说没,王锴那厂里的普通工人一个月能挣六百块呢!”
一开始,一两个人这么说,他们还不信,但说得人多了,他们也不得不信——王锴厂里普通工人一个月真能拿到六百块。
这时候,这些动物们反应各不相同,其中最激动的要数秦淮如和刘海忠。
他俩在饭馆里也就是个打工仔,每天干的活儿堆成山,洗菜、洗碗、收桌子、打扫卫生,基本上都是他俩干的。
说得好听点是股东,但每个月到手的也就百多块钱。
干最脏最累的活儿,拿最少的钱,再看看王锴那边给的待遇,他俩心里能平衡吗?
凭啥自己就拿这么点儿?不行,必须得涨工资,不然就不干了,瞧瞧人家王锴给的啥待遇!
而易忠海和阎阜贵心里则嘀咕:老子当老板的收入居然还不如王锴厂里的普通工人。
还得给秦淮如和刘海忠这两个白吃白喝的人分股份。
何雨柱也想:我一个堂堂大厨,居然还不如个普通工人,真叫人怀疑人生。
“我得涨工资,说是股东,靠力气入股,可啥脏活累活都是**的,凭啥比不上王锴厂里的普通工人!”刘海忠愤愤地说。
“我也这么觉得,别的不说,一个月至少得给我二百块。”秦淮如跟着附和。
阎阜贵一听,火了:“你俩咋不去抢呢?还想拿二百块?你俩值二百块吗?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要不要脸?”
“不涨钱就不干了,干啥不比你这挣得多!”说着,刘海忠一把扯下围裙,扔在桌子上。
秦淮如没像刘海忠那样直接走人,她想着,要是刘海忠走了,就剩自己一个,说不定这钱还能涨上来。
毕竟,饭馆还得靠傻柱的手艺,而傻柱跟自己是一条心的。
不得不说,秦淮如真是个心思多的女人。
“这次你想接着干,老子还不稀罕要你呢!你给我滚,正好少个人分钱。”
“本来就是看在邻居的份上,才给你个活儿干,你还敢讲条件,你也配?”易忠海气得直骂。
阎阜贵也跟着说:“就是,也不瞧瞧自己啥德行,光吃饭不干活,还挑三拣四。”
“呸!忘恩负义的东西。”
刘海忠看着这两人铁了心,心里也后悔了。要是真不用自己了,那就亏大了。但他是个要面子的人,被这两人这么一说,脸上实在挂不住。
“走就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自回家住,这破饭馆我还不待了!”
“你能住哪儿?你的房子都是王锴的,你住哪儿?桥洞底下吗?”阎阜贵这话一出,刘海忠气得脸都红了。
不过他也没再跟阎阜贵吵,嘴里嘟囔着走了出去。
看着刘海忠离开,秦淮如说:“二大爷走了,我这活儿更重了,工资得涨,不然我也走。”
易忠海冷笑:“秦寡妇想涨工资?别做梦了,你要是嫌少,就去王锴那儿,那边赚得多。”
“看他收不收你。”
何雨柱一听易忠海这么说,立刻不干了:“她要是走了,我也不干了。”
“那咱们都别干了,这工资肯定涨不了。”易忠海干脆地说。
秦淮如一听,心里也慌了。要是真不干了,他们几个这身份,别说去王锴那儿了,最多也就是个临时工,赚得比现在还少,还更累。
“一大爷,你这是说啥呢,咱这不是在商量嘛,不至于闹到不干的地步吧。你钱都投进来了,这几天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怎么能不干呢。”
“大家都辛苦,就这么定了吧。”说着,他拉着秦淮如去了后厨。
秦淮如这时候气得不行,这次啥好处都没捞着,还得干更多活儿,这是什么道理!
都怪王锴给工人发那么多钱,现在自己啥都没捞着,还把自己弄成了出气筒。
这时候的刘海忠越想越后悔,自己咋就这么冲动呢,好歹在饭馆一个月还能拿一百块,现在啥都没有了。
这个王锴真不是个东西,骗走了自己的房子不说,好不容易找的工作也被他搅黄了。
而这时候,王锴电器厂门口本该安安静静的,现在已经九点多了,工人们该来上班了。
可门口却人山人海,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
来应聘的人都拿着一张报纸,挤在一起,嘈杂声不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来的人越来越多,把工厂门前的街道都给堵住了。
“哎呀后面别挤了,干啥还往前挤?”
“谁踩我鞋了,别挤了,老子的鞋都被踩掉了,鞋呢?后面别挤了!”
门卫大爷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刚开始还没太在意。
没想到他去趟厕所的功夫,回来外面已经黑压压一片全是人。
大爷赶紧通知领导,然后开始维持秩序。
“大家别往前挤了!”门卫大声喊着。
可根本没人听,他的声音被喧嚣声淹没了。
“通知保卫科的人,全都出来维持秩序,先让应聘的人进来。”
“维持秩序的时候,注意态度。”
王锴看着外面黑压压的人群,安排道。
他也没想到,招聘启事早上刚登出来,就来了这么多应聘的人。
“看这情况,等下午招工的消息传开,还得来更多人,你得做好接待准备,注意态度,这是大家对我们的信任。”
王锴对庄高明说。
“好的我知道了,厂长,我现在就去准备面试。”
这次面试不需要王锴亲自到场,他安排好所有事情后,就开车走了。
到了百货大楼,还是排着长长的队伍,都是来买冰箱的。
“听说了吗?王锴电器厂招工了,底薪两百块。”
“这么多!这电器厂的厂长真是个有良心的好厂长,给工人这么高的工资。”
“对呀,人家不光对咱们老百姓卖的东西要求高,对员工也很好。”
“对工人也好,他这冰箱就是再贵点儿我也买。”
时不时就能听见这样的议论声从排队的人群里传来。
这时候,王锴电器厂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稳固的。
“王锴”这个名字已经成了良心的代名词,是产品质量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