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17日。
陈启正式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电影公司“东方梦工厂”。
嗯,名字很老套路,但对陈启来说,他懒得动脑筋去想,称呼而已!
一开始,陈启还以为在港岛成立一家电影公司。
会是多么复杂繁琐的事情,甚至都做好了花点钱买个现成皮包公司的准备。
结果到了注册处一问,才发现流程简单得令人发指。
一万港币的注册资本,无需验资。
填几张表格,前后不过半天,一个崭新的公司营业执照就递到了他手上。
公司股份结构很简单,他占百分之九十,王金占百分之十。
胖子精明得很,他拍《开心鬼》给自己履历添一笔导演作品的心态。
这剧本这么完美,他多少抱着吃经验的状态,要是能赚一笔则更好!
对于这种皮包公司的麻烦事,他毫无兴趣。
那百分之十的股份,更像是他为了方便电影挂靠在公司旗下而拿的。
至于《开心鬼》的版权,自然而然地归属了“东方梦工厂”。
陈启付出了一大半的资金,以及寻秦记,这本就是理所应当。
从政府大楼出来,手里攥着那份轻飘飘却分量十足的文件。
陈启拦了辆出租车,报出了下一个目的地。
“师傅,去无线电视台。”
手握五十万巨款,名下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即将开拍的电影。
更重要的是,脑子里装着未来几十年的风云变幻。
这让他有足够的底气,去那个星光璀璨的地方。
出租车在广播道停下,无线电视台那栋标志性的建筑近在眼前。
大楼门口人来人往,行色匆匆。
有妆容精致、正当红的艺人。
也有许多像陈启前世年轻时一样,满脸渴望、揣着明星梦的年轻男女。
他正漫无目的地打量着周围环境,琢磨着方一华那边该如何入手。
视线不经意扫过电视台大楼的出口。
就在这时,一对璧人从大楼里走了出来。
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男的高大英俊,眉宇间带着一股不羁的英气。
女的清丽脱俗,一颦一笑都温婉动人。
正是现在荧幕上最炙手可热的情侣——
周日发和陈玉恋。
“发哥,恋姐中午好!”
“发哥,越来越帅了!”
周围的人纷纷打起了招呼,眼中各自带着羡慕的目光。
周日发朝他们挥了挥手,如沐春风般的笑容。
“中午好啊,都忙都忙!”
陈玉恋笑意盈盈的看着他,两人关系现在虽然没公开,但在无线也不是什么秘密!
陈启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快步迎了上去,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
“发哥!恋姐!中午好。”陈启的语气热情又不显唐突。
周日发和陈玉恋显然都愣了一下。
停下脚步,疑惑地打量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年轻人。
周围的人虽然和他们打招呼,但都是认识,或者说了句就走。
只有陈启走到面前和他们打招呼!!
“你是……?”周日发礼貌地问道,努力在记忆中搜索这张面孔。
“哦,我叫陈启,非常喜欢二位的戏。”陈启笑着自我介绍,语气诚恳。
发哥和恋姐主演的《飞鹰》,正在播出。
虽然没有大火,但收视率不俗。陈启说这句话也不算太突兀!
听到是同行和后辈,周日发脸上的戒备稍稍放松。
他早年也有过类似守着电梯向监制、导演自我推荐的经历。
他深知新人不易,对陈启这种“莽撞”的行为便多了几分理解。
虽然他对“陈启”毫无印象。
以为是电视台新签的哪个艺员或者幕后,但还是客气地笑了笑。
“唔该,有心。”周日发点点头,算是回应了陈启的恭维。
陈玉恋站在一旁,只是温柔地微笑着。
她没有说话,一双美目好奇地打量着陈启。
“前俩年我看发哥演的?《狂潮》邵华山,”陈启很自然地称赞道:
“真是入木三分,我身边所有朋友都有看过。”
“陈生过奖了。”周日发客气地回应。
这样的恭维他听的很多,不过能上前说话就是勇气,他很支持这样的年轻人。
简单寒暄两句,避免冷场,陈启没有过多纠缠,便笑着告辞:
“不打扰两位了,有机会再聊。”
说完,他便转身离开,毫不拖泥带水。
看着陈启离去的背影,陈玉恋才好奇地碰了碰周日发的胳膊,低声问道:
“你认识他?边个来的?”
周日发摇了摇头:“不认识,可能系公司新签约的吧?”
“他说他叫什么来着?”陈玉恋歪着头,努力回忆着,“陈……陈……”
““好似叫陈起!”周润发不太确定地应道,“勇气可嘉!”
两人对这个名字,都没有太深的印象。
此时的周润发和陈玉莲正是事业上升期,片约不断。
每天忙于拍戏、周旋于各个剧组之间。
如果有人特意向他们解释,
“这就是那个在《东方日报》写《寻秦记》,拿了五十万预支稿费的陈启”
他们或许会恍然大悟。
但此刻,陈启于他们而言。
仅仅是一个面生的、有点热情的无线新人罢了。
在他们的认知里,作家大多是像金庸先生、倪框先生那样上了年纪的文人。
怎么也无法把“大作家”的身份,和看起来比他们还年轻的人联系到一起。
两人相视一笑,很快便将这个小小的插曲抛在了脑后。
转身继续朝着外面车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