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的忙碌过后,天气一天冷过一天。几场北风刮过,田野彻底褪去了色彩,变得一片灰黄枯寂。屋檐下挂起了冰凌,水缸里结起了薄冰,真正的寒冬降临了。
社员们进入了“猫冬”模式,除了必要的积肥、修缮农具,大多窝在家里,围着火盆唠嗑、做针线,节省体力,也节省口粮。
卫生所却比平时更忙了些。寒冷天气带来了新的问题——冻伤。
尤其是那些半大孩子,贪玩跑出去打雪仗、抽冰嘎,一不小心就把耳朵、手指、脚趾冻得又红又肿,严重些的甚至起水泡,疼痒难忍。
李大夫对此颇有经验,多用花椒、辣椒煮水擦洗,或者用冻伤的雪搓(这是一种流传甚广但实际错误的土法,李大夫会纠正),再配合一些温经通络的药膏。
伊拉跟着李大夫,仔细学习着冻伤的处理。她新获得的诊断知识让她能更准确地判断冻伤的程度(一度红肿、二度水泡、三度溃烂),并理解其背后的病理——寒冷导致局部血管痉挛、组织缺血。
“系统,调取所有关于冻伤预防与处理的知识,尤其是民间土法的有效性与风险评估。”她在心里下令,进一步深化学习。
【指令确认。知识调取中……评估完毕。常用土法如花椒辣椒水擦洗(温通作用,有效)、雪搓(加重组织损伤,错误)……预防关键在保暖与保持干燥……】
有了系统的理论支撑,伊拉的理解更加透彻。她不仅能协助李大夫处理,还能用更浅显的语言向来看病的社员解释为什么不能雪搓,以及如何正确预防冻伤。
“婶子,回家用温水慢慢泡手,不能直接用热水烫,也不能用雪搓,那样伤得更厉害。”
“大叔,晚上睡觉前用温水泡泡脚,擦干了再睡,袜子潮了及时换。”
她的叮嘱细致贴心,往往比李大夫粗线条的嘱咐更得妇女们的喜欢。
【应用新知识处理季节性常见病,并提供有效健康指导,实践能力提升。奖励积分+25点。】
【宿主当前积分:1143点。】
这天下午,卫生所来了几位特殊的访客——公社卫生院的院长和一名干事下来检查工作,顺便了解各大队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的开展情况。
李大夫连忙接待。院长是个面色严肃的中年人,干事则拿着本子记录。
“李大夫,你们红星大队的赤脚医生工作开展得不错啊,听说还有个小小助手?”院长喝着热水,语气平淡地问。
李大夫笑着把伊拉叫过来:“院长,这就是我跟您提过的伊拉。别看她小,认药、处理小伤小病可是一把好手!帮了我大忙了!”
院长打量着眼前这个穿着厚棉袄、脸蛋红扑扑的小姑娘,眼神里带着审视和怀疑。干事也好奇地看过来。
就在这时,隔壁大队的一个老汉背着他的小孙子急匆匆闯了进来,嘴里喊着:“李大夫!快给看看!这娃玩雪,脚指头冻得梆硬,没知觉了!”
众人一看,那孩子约莫五六岁,右脚上的棉鞋湿透了,几个脚趾冻得青紫,摸上去冰冷僵硬,孩子疼得直哭。
三度冻伤!而且有坏死风险!
李大夫脸色一肃,立刻准备处理。
院长和干事也站了起来,神情关注。这是检验赤脚医生水平的时刻。
李大夫熟练地准备温水,刚要动手,伊拉却突然开口,声音清晰而镇定:“李伯伯,是不是先别直接泡温水?脚趾冻得太厉害了,直接放温水里怕反而受不了。”
院长闻言,眉头一挑。
李大夫动作一顿:“那你说咋办?”
伊拉根据脑海里的知识快速说道:“先用稍微凉一点的温水,比手温低一点的,慢慢泡着,让脚趾一点点暖过来,等有点知觉了,再慢慢加热水。不然猛地一热,坏死的组织反而更麻烦。还得注意保暖全身。”
这正是处理重度冻伤的关键——缓慢复温,避免快速加热导致组织代谢急剧增加而缺氧加重损伤!
李大夫猛地一拍脑袋:“对对对!你看我一急差点忘了这茬!得慢点来!”他赶紧调整了水温。
院长眼中的怀疑褪去,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这么小的孩子,不仅知道处理冻伤,还能考虑到重度冻伤复温的细节?这可不是普通赤脚医生都清楚的知识点!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伊拉表现得异常沉稳。她帮着测量水温,用棉签小心擦拭,还提醒李大夫注意孩子全身保暖,喂点热糖水。
她的动作算不上非常熟练,但条理清晰,观察仔细,每一句话都在点子上。
孩子脚趾的颜色慢慢从青紫转为潮红,虽然依旧肿胀疼痛,但显然避免了更糟的情况。
老汉千恩万谢地背着孙子走了。
院长看着伊拉,目光已经完全变了。他转头对李大夫说:“老李,你这小助手,不得了啊!这理论知识,比我们卫生院一些新来的学徒都强!你是怎么教的?”
李大夫与有荣焉,哈哈笑道:“院长,这可真不是我教的!这孩子自己肯学,悟性高,看书过目不忘!我就是稍微指点指点!”
干事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
院长蹲下身,和蔼地问伊拉:“小朋友,你这些处理冻伤的知识,是从哪里学来的啊?”
伊拉早已准备好答案,她指了指卫生所墙角那堆书和报纸(里面确实有关于冻伤的科普文章),又指了指李大夫,用符合年龄的语气说:“书上看的……李伯伯教的……还有,自己想的……冻得太厉害,猛地泡热水,就像冷玻璃杯倒开水,会炸……得慢慢暖……”
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形象,院长和干事都听懂了,不禁笑了起来。
“好!比喻得好!善于观察,肯动脑筋!”院长赞赏地摸了摸伊拉的头,“老李,你们红星大队这个典型抓得好!赤脚医生队伍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后备力量!这事儿值得总结上报!”
公社领导的肯定,让李大夫脸上倍有光彩。
送走院长和干事,李大夫激动地对伊拉说:“拉拉!听见没!院长夸你呢!你要出名了!”
伊拉心里高兴,但更多的是平静。她知道,这只是开始。领导的认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切实为乡亲们解决病痛。
【成功应对上级检查,展现扎实医学知识与沉稳素质,获得高级别认可,潜在发展空间扩大。奖励积分+70点!】
【宿主当前积分:1213点。】
冬日的访客,带来了一场意外的考验,也带来了更高的机遇和 visibility(能见度)。
伊拉的名字,第一次进入了公社卫生系统的视野。
她就像一株耐寒的冬苗,在寒冷的季节里,悄然积蓄着力量,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而经过这次考验,她对自己拥有的知识更加自信,前路也变得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