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便是孤为刑部所设的三司。
蒙卿,你觉得是否有遗漏之处,需要调整或补充?”】
【一直在认真聆听的蒙毅并未立即作答,而是沉思片刻,确认没有明显疏漏或需完善之处后,】
【才缓缓摇头道:“殿下所设三司,结构虽简,但职责清晰,安排得当,微臣无可补充。”】
【听闻蒙毅肯定的回答,太子扶苏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既然如此,那刑部三司的人选便由蒙卿自行斟酌。”】
【“待人选确定后,将名单呈报给孤审阅即可。”】
【蒙毅点头应下。】
【随后,太子的目光落在礼部尚书张苍身上。】
【见状,张苍毫不犹豫地跪拜道:“微臣才疏学浅,请殿下为礼部理清诸司职责!”】
【能得荀子称道、李斯认可,并通过秦王嬴政亲自考察之人,自然不是愚钝之辈。】
【或者说,若张苍真是才识浅薄之人,如今也不可能坐上礼部尚书之位。】
【只不过他虽不愚钝,但在出任礼部之前,从未主理过任何部门事务,缺乏实际的行政经验。】
【若是让他自己来拟定礼部各司的划分,大概也能办到,但未必一次就划分得妥当。】
【说不定头一回分完,之后还得来回调整删改。】
【与其自己动手出丑,还不如借一借太子扶苏的光,攀一攀这位储君的靠山。】
【前面的户部、农部、工部、刑部,不都已经依仗了太子扶苏的主意?】
【如今自己身为六部尚书之一,顺势靠过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坐在主位上的太子扶苏见状,嘴角轻轻一扬,心道这张苍倒是个识时务、懂分寸之人。】
【片刻之后,扶苏便点头说道:“礼部之下,也设三司。”】
【“第一,设教育司。”】
【“该司职责在于教导那些未曾识字的孩童与百姓,使其掌握读书识字与算术之法。”】
【“比如农部带过来的农家弟子中,五岁到十岁的孩童共有二十八人。”】
【“这其中有不少还未完成识字启蒙,教育司便要负责他们的基础教育。”】
【“除了这二十八个孩子,今后孤还会安排更多不识字的孩童与百姓进入教育司接受教育。”】
【“第二,设礼仪司。”】
【“孩童与百姓在教育司完成基本识字与算术后,下一步便进入礼仪司学习日常礼仪。”】
【“这些礼仪不必太过繁复,以日常生活能用到的常见礼仪为主。”】
【“具体礼仪内容,张卿可以先草拟一份,呈报给孤审阅。”】
【“待孤确认后,便可施行。”】
【“第三,设尚武司。”】
【“此司主要教授孩童与百姓使用刀枪剑戟等武器的基本战斗技巧,以及骑马驾车之术。”】
【“尚武司的职责与教官人选,孤会另行安排。”】
【“其余两司的人选,张卿可自行决定。”】
【“人选确定后,提交名单给孤审核即可。”】
【“以上便是礼部三司的设置,张卿是否还有补充之处?”】
【张苍立刻摇头道:“殿下所设极为周全,臣无异议。”】
【扶苏闻言,微微点头:“既然如此,那六部各司的设置便先定下。”】
【“待日后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再做相应调整。”】
【纲成君蔡泽、章邯、许子等六部尚书纷纷起身行礼,齐声说道:“臣等,谨遵殿下之命!”】
【扶苏也微微点头,回以示意。】
【至此,太子六部的首次小朝会,也宣告结束。】
随着太子扶苏主持的首次六部小会结束,【大秦·秦太宗扶苏】的天幕也缓缓暗淡下来。
根据天幕的隐晦提示,下一次天幕显现的时间,将在十五日后。
众人这时才猛然察觉,自己竟已观看天幕整整一日之久。
开头播放的【大秦·长公子扶苏】时间不长,仅半个多时辰便已结束。
而后续的【大秦·秦太宗扶苏】却持续播放了四五个时辰之久。
如今回过神来,腹中早已空空如也,不少人甚至肚子已经发出“咕噜”之声。
始皇帝嬴政望着渐渐隐去的天幕,向天微微拱手一礼,以示敬意。
无论天幕因何而现,它确实让嬴政窥见了未来的大秦,也让他看清了统一天下后可能面临的诸多隐患。
他可以借此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化解那些可能动摇大秦根基的危机。
单凭这一点,天幕便值得他这一礼。
在始皇之后,群臣、诸公子、公主、博士、诸子百家众人,也都纷纷向天幕躬身行礼。
毕竟始皇都已施礼,谁又敢自恃身份比始皇更高?
这个时候,若还端着架子不行礼,暂且不说会不会扫了天幕的面子,但始皇帝的脸面肯定是被踩在脚下了。
得罪了始皇帝,后果轻则被冷落疏远,重则可能会被找个理由拿下,关进牢狱,甚至直接赐死。
他们还没到那么不知轻重、不懂人情世故的地步。
况且,眼下众人之中,除了那几位百家博士与大秦关系稍浅之外,其余人无一不是与始皇帝同坐一条船的大秦核心既得利益者。
倘若大秦倾覆,改朝换代,他们这些身为文臣武将、公卿贵族的人,也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因此,天幕的降临,不仅关乎大秦和始皇帝的命运,也直接牵动着他们自身的前途。
所以无论从情理还是利益出发,天幕都值得他们躬身一拜。
礼毕之后,始皇帝转头看向不远处的少府卿,沉声吩咐:“赐宴百官,即刻准备!”
常言道,君不误将,将不误兵。
要让群臣办差,也得先让人吃饱喝足。
更何况天幕所揭示的内容太过惊人,朝堂上下难免人心浮动。
眼下最要紧的事,便是安定百官之心。
百官心安,中枢便不会动荡;中枢稳固,即便六国残余蛊惑百姓作乱,大秦也能自上而下迅速应对。
只要能及时镇压叛乱,那些六国余孽便无法串联作乱,更无法掀起大风大浪。
而大秦也能借此争取时间,从容应对内忧外患。
“唯!”
少府卿领命应下,随即目光转向身后的尚食令与尚食丞,微一点头,眼神示意。
二人也立刻拱手作揖,转身匆匆离去,着手准备赐宴所需的膳食。
待少府卿退下后,始皇帝又扫视在场群臣与百家博士,神情依旧从容如山,道:
“诸位先整理好各自所记,随后交由尚书令统一汇总誊抄。”
“再与朕共进宴食,宴后各自回去稍作歇息。”
“明日暂不上朝,诸卿可静心梳理今日所见所思。”
“后日再开大廷议,共商国是。”
“至于其他事,不必多虑。”
“大不了,朕与众卿、与大秦,再打一遍天下!”
说到最后,秦皇嬴政猛地挥袖,一股横扫四方、镇压八荒、唯我独尊的气势,如狂风骤雨般席卷全场。
的确,在天幕放映结束之后,哪怕这些文武百官见惯风雨,心中也难免浮现出各种杂念,情绪起伏难平。
而始皇帝却镇定自若,先是赐宴安抚,再许他们休整,暂缓议事,这种沉稳应对之策,渐渐抚平了众人心中的不安。
对秦国上下而言,那位带领他们横扫六合、统一天下的始皇帝,就是他们心中坚定不移的信仰。
只要始皇帝没有慌乱,那么即便他们一时动摇,也很快就能稳住阵脚,重新冷静应对。
正如始皇帝最后所言,事已至此,还能坏到哪去?
如今关中数百万老秦人依旧忠心耿耿,民心未失。
当年能凭这股力量一统天下,如今即便六国再起,大秦也依旧有实力再战一场,重归一统,镇压一切不服!
有了这份底气,群臣心中的沉重也渐渐消散,脸色也随之放松下来,恢复了常态。
而一直默默注视着群臣表情变化的秦皇嬴政,见到此景,也微微点头。
大秦文武百官的心绪总算稳住了。
随即,秦皇嬴政的视线又落在自己的一众子女身上,略作思索后,便下令道:
“第一,先前所说抄写《史记》之事,必须一丝不苟地完成,一字不可少,朕会亲自过目。”
“第二,待尚书令将天幕所展示的内容汇总整理之后,你们也必须亲手誊写一遍,呈交上来。”
“第三,待王翦与李斯将大秦孤老遗孤的名册整理完毕之后,凡年满十二岁的公子,都必须出宫代朕巡视、抚慰各地的孤寡秦民,以安民心。”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之中,除了长子扶苏神情依旧沉稳之外,其余诸如将闾、高、胡亥等公子,脸上皆露出了惊愕、为难甚至些许委屈的神色。
先前父王让他们抄写历代《史记》,那已是浩如烟海的工程。
如今连天幕所言的内容,也都必须亲手誊写一遍!
今天天幕讲了这么多,若真一字不落地抄下来,怕是连手都要抄得发酸。
想到这里,年纪最小、平日又最受宠爱的公子胡亥,便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