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峰和张泽被省纪委带走,如同两颗巨石砸入天州政坛这潭深水,激起的滔天巨浪席卷了一切。各种传言甚嚣尘上,矛头若明若暗地指向了市委书记韩志军。
在郑春峰被带走的第二天,韩志军紧急召集了一次小范围的书记办公会。与会者只有我、周海,以及另外两位相对中立的副书记。
韩志军的脸色依旧难看,但比起昨天的仓皇失措,他显然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试图重新掌控局面。
“春峰同志和张泽同志的事情,令人痛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他开场定调,语气沉痛,“这充分说明,我们在干部监督和管理上还存在漏洞,让个别害群之马钻了空子,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
他将问题定性为“个别害群之马”,意图非常明确——断尾求生,弃车保帅。
“作为市委书记,我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他话锋一转,开始做自我批评,姿态放得很低,“是我识人不明,监督不力。我会就此事向省委做出深刻检讨。”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我们几人,最后落在我身上,带着一种复杂的审视:“当前,稳定是天州压倒一切的大局!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的问题,就影响了全市改革发展的良好势头,更不能自乱阵脚!市委班子必须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天州的稳定!”
他这是在要求我们,尤其是要求我,与他站在一起,共同将此事的影响控制在“个别”范围内,维护班子的“团结”和天州的“稳定”。
周海面无表情,另外两位副书记则低头看着笔记本,不置可否。
我知道,这是我表态的时候了。是顺势给他一个台阶下,维持表面和平,还是……
“韩书记说得对,稳定确实重要。”我缓缓开口,语气平和,“郑春峰、张泽的问题,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必须彻查到底,给组织和群众一个明确的交代。我相信省纪委会依法依规处理。”
我没有提“个别”,也没有承诺“团结一致”,而是强调了“彻查到底”和“明确交代”。这无异于表明,我不认同将此事轻描淡写地糊弄过去。
韩志军的眼神瞬间锐利了几分,他盯着我,似乎想从我脸上看出些什么。
我迎着他的目光,继续说道:“同时,这件事也暴露出我们在重大项目决策、资金监管等方面可能存在制度性缺陷。我建议,借此机会,对生态科技走廊等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看和风险排查,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我直接将矛头引向了生态科技走廊这个韩志军的核心政绩工程,暗示其可能存在“制度性缺陷”和需要“风险排查”。
韩志军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明白,我不仅没有帮他灭火,反而在火上浇油。
会议室里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
另一位副书记见状,连忙打圆场:“林市长说得也有道理,必要的反思和整改还是需要的。当然,当前首要任务还是在市委领导下,确保各项工作平稳过渡。”
会议在不冷不热的气氛中结束。韩志军第一个拂袖而去。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和他之间那层最后的遮羞布也被彻底撕掉了。他清楚,我绝不会在此事上与他“团结”。而我也明白,他绝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动用一切资源进行反击和自保。
断尾求生,断的尾是郑春峰和张泽,但求生之路,注定不会平坦。我和他,都已被推到了悬崖边,进行着最后的角力。
回到办公室,周海跟了进来,低声道:“他急了。”
“狗急跳墙,不得不防。”我点点头,“通知我们的人,这段时间,谨言慎行,一切按最严格的规矩办,不要授人以柄。”
风暴并未因郑春峰、张泽的被抓而平息,反而进入了更凶险的阶段。韩志军为了自保,会做出什么?他背后的陈志宏,又会如何反应?
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