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京城,紫宸殿。
早朝气氛依旧因江南灾情而显得有些沉闷。
议了几件寻常政务后,承天帝目光扫过群臣,缓缓开口道:“凉州知府乔仲远,日前递来奏章,于流民安置一事,另有条陈。陈大伴,念。”
众臣闻言,神色各异。
尤其是此前提议迁徙流民至凉州的官员,嘴角不禁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只当乔仲远是怕了什么,上书推诿辩解。
陈大伴展开奏章,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上。
前半部分,乔仲远详细禀明了为何前次朝议未曾明确反对,并非畏惧承担责任,而是需要时间详细核算凉州府库存粮及民间余粮,以确保所提方案不致引发本地动荡。
数据显示,凉州可稳妥接纳流民五千人。
紧接着,奏章详细阐述了接纳流民的具体章程:于各县城外设医疗点、膳食点;流民抵达后先经医者查验,疑似疫病者隔离诊治,余者沐浴更衣,处理个人卫生;
随后安置于临时搭建的营区,以工代赈,参与月余后即可完工的河渠受益区开荒、修路等工程。条陈清晰,考虑周全,将防疫、安置、转化劳力环环相扣。
朝堂之上渐渐安静下来,不少官员面露惊异。
这乔仲远,非但没有推诿,反而主动揽责,且拿出了如此细致可行的方案!
这与他们预想的完全不同。
然而,真正的高潮还在后面。
当陈大伴念到“臣乔仲远,感念陛下忧心黎民,夙夜难寐,特率全家,捐献白银五万两,用于此次流民安置及江南灾后重建,略尽臣子本分……”
一时间,整个朝堂瞬间一片哗然!
五万两!这绝非小数目!
一个知府,竟有如此家财和魄力?!
先前那冷笑的官员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至极。
就在这时,乔山谦深吸一口气,出列跪倒,双手高高捧起一个锦盒,朗声道:“陛下,叔父奏章所言捐赠银两,已由微臣等兑换为京城通兑银票,共计五万两,在此呈上!
叔父信中言明,此议最初,实乃家中女眷听闻江南惨状,感念陛下仁德,寝食难安,主动提议拿出家中部分积蓄,愿为陛下分忧,为灾民尽一份心力!臣等不敢专美,据实以报!”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不仅捐巨款,还是家中女眷主动提议!
这乔家……竟是满门忠义!
连深闺女子都如此深明大义,心系家国!
承天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跪着的乔山谦,以及他手中那沉甸甸的锦盒,再回想乔仲远那份老成谋国、化危机为机遇的奏章,心中震动,继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激赏。
好一个乔仲远!好一个乔家!
面对构陷,不退反进!
不仅巧妙化解,更是将计就计,主动为国分忧!
行事缜密,既有能臣之干练,又有忠臣之赤诚!
更有如此心怀天下的家眷!
“好!好!好!”承天帝连说三个好字,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乔爱卿公忠体国,谋事周详,实乃百官楷模!乔氏满门,深明大义,连女眷亦不忘君父之忧,朕心甚慰!”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之前提议迁徙的官员所在方向,那人早已低下头,不敢直视。
“乔山谦,”承天帝语气温和,“将银票交由户部登记入库,专款专用。传朕旨意,乔仲远忠勇可嘉,擢升从四品凉州道参政,仍兼凉州知府,总领凉州军政要务,全权负责五千流民接纳安置事宜!乔氏女眷深明大义,赐‘忠义传家’匾额一块,以示嘉奖!”
“臣,代叔父、代全家,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乔山谦激动地叩首,乔林栋、乔海瀚也一同出列谢恩。
三兄弟心中激荡,知道父亲和四妹妹的谋划,成功了!
朝堂之上,众多官员纷纷向乔家三兄弟投去或羡慕、或敬佩、或复杂的目光。
经此一事,乔仲远简在帝心,地位愈发稳固,乔家也以这种忠义仁勇的姿态,真正在京城高门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退朝后,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传开。
乔家再次成为京中热议的焦点,只不过这次,是带着耀眼的光环。
那“忠义传家”的匾额,更是无上的荣光。
而在凉州,接到圣旨和消息的乔仲远与乔兰菁,相视一笑。
危机解除,恩宠更隆,而真正的挑战——接纳并转化五千流民,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