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章邯大军果然开赴巨鹿。
楚军则按范增之计,悄悄潜入黑风谷,隐蔽待机。
巨鹿城下,战火再起。章邯分兵军将巨鹿围得水泄不通,日夜猛攻。韩信指挥守军拼死抵抗,但形势依然危急。
“韩将军,援军何时能到?”赵歇面色苍白地问。
韩信望着城外如海的秦军,沉声道:“大王放心,援军必到。”
但他心中也没底。赵戈的密信只说见机行事,却未明确援军抵达时间。
此时在黑风谷,项羽军已休整三日,士气稍复。
“报——章邯连日猛攻巨鹿,守军伤亡惨重。赵戈、刘季两军已在五十里外扎营,仍未前进。”
探马的回报让项羽焦躁不已。
“赵戈这匹夫,到底在等什么?”项羽在大帐中踱步。
范增沉吟道:“他在等巨鹿守军消耗章邯的兵力,也在等我们出手。”
“那我们何时出手?”
范增沉默片刻,“等!章邯久攻不下,兵力疲惫;赵戈按捺不住出手救援时,便是我们出手的最佳时机。”
项伯担忧道:“若巨鹿在这两日内被攻破呢?”
“赵国并不孱弱,巨鹿城防坚固,粮草充足,坚守应该无碍。”范增道
“况且赵戈也不会真让巨鹿陷落。”
果然,两日后,赵戈与刘季终于开始行动。联军开赴巨鹿,在秦军后方扎营。
章邯闻报,对巨鹿的攻势稍缓。
巨鹿城头,陈馀韩信见状,稍稍松了口气,立即组织守军加固防备。
巨鹿城内一片紧张气氛。
赵歇在府中焦急踱步,问陈馀:“将军,巨鹿能守多久?”
陈馀面露难色,犹豫不决。韩信站在一旁,沉默不语——他未接到赵戈的指示,不便轻举妄动。
陈胥见状,上前道:“大王,巨鹿离燕地很近,我们可向燕国求援。若燕军南下,章邯将陷入赵王援军与燕军夹击之中。”
赵歇急问:“燕国会出兵吗?”
“燕王韩广与秦有血海深仇,必不会坐视秦军壮大。”陈胥道
“只是...在援军抵达前,我们须守住巨鹿。”
韩信这时才开口:“巨鹿城防坚固,粮草充足,若指挥得当,坚守一月应该不难。”
赵歇稍稍安心:“那就拜托韩将军了。陈胥,你立即派人前往燕国求援。”
巨鹿城外的原野上,章邯的刑徒军黑云压城。
这位秦朝名将并未全力攻城,反而将大部兵力调转方向,直面远道而来的赵戈、刘季联军。
章邯大帐中,气氛凝重。
探马刚刚回报,仍未寻到项羽军的踪迹,这让他心生警惕。
“项羽此人,勇猛有余,但绝非无谋之辈。”
章邯对着沙盘沉思,“他突然消失,必有所图。”
副将道:“将军,赵戈、刘季八万联军已在三十里外扎营,稳扎稳打,并不急进。我们是否该先解决这支敌军?”
章邯摇头:“不。项羽的三万楚军才是心腹大患。传令,向王离将军求援,请他率长城守军南下夹击。”
“那巨鹿...”
“留五万兵力继续围城,主力准备迎战赵戈。”章邯目光锐利
“同时加强巡逻,务必找到楚军的踪迹。”
三十里外,联军大营中,赵戈与刘季也在商议军机。
“项羽军自那日败退后,便音讯全无。”
刘季面露忧色,“莫非已退入巨鹿城中?”
赵戈凝视着地图,心中疑虑重重。
根据他来自未来的记忆,项羽应该在巨鹿大破秦军,俘虏章邯才对。
但现实是,项羽神秘失踪,而章邯依然兵强马壮。
“不太可能。”
赵戈摇头,“若项羽入巨鹿,韩信必会传信告知。我更怀疑...他在等待时机。”
“等待什么时机?”
赵戈手指点在地图上黑风谷的位置:“若我是项羽,必会隐藏在某处,待我们与章邯两败俱伤时,再突然杀出。”
刘季倒吸一口凉气:“好毒的计策!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将计就计。”
赵戈眼中闪着精光,“我们放缓进军速度,同时设法与巨鹿取得联系。只要赵歇能坚守不出,章邯久攻不下,必生变故。”
巨鹿的联系并不顺利。
章邯的包围圈十分严密,几批信使都有去无回。
远在千里之外的定陶城中,暗流正在涌动。
楚王宫内,熊心与宋义正在密谈。
烛光摇曳,映照着二人阴晴不定的面容。
“赵戈北上多时,定陶防务空虚,正是我们的大好时机。”熊心难掩兴奋。
宋义却更为谨慎:“公子,吴广虽独臂,但手段老辣,不可小觑。且吕青此人,野心勃勃,未必可靠。”
“正因如此,才要尽快行动。”
熊心压低声音,“我已联络上昭、屈、景三家旧族,他们愿意支持我重掌大权。”
宋义沉吟片刻:“既如此,我们可分三步走。首先,公子以楚王名义巡视各郡,收拢民心;其次,拉拢吕青,许以高官厚禄;最后,待时机成熟,一举掌控定陶。”
“好!”
熊心击掌,“宋公之计甚好!”
次日,熊心以祭祀楚先祖为名,请求出巡。
吴广虽心存疑虑,但碍于熊心楚王身份,只得同意,暗中加派护卫监视。
出巡的第一站,熊心就选择了荥阳。
荥阳城中,吕青早已接到密报。
这位年轻将领站在城头,远眺南来的王驾,嘴角泛起冷笑。
“熊心小儿,也想利用我?”吕青对心腹道
“也好,就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熊心的王驾抵达荥阳时,吕青率众出迎,礼节周到,无可挑剔。
“吕将军镇守荥阳,劳苦功高。”
熊心亲自扶起吕青,态度亲切,“待他日平定天下,必封侯赐爵。”
吕青躬身道:“臣不敢居功,唯愿效忠大王,重振楚室。”
二人表面相谈甚欢,实则各怀鬼胎。
当夜,吕青秘密召见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