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二十多个小时,“潜蛟号”如同一只被惊扰的蜂巢,在一种高效而压抑的节奏中全速运转。
山鹰全面接管指挥权后,展现出了与陈博士截然不同的风格。他更务实,更注重效率和可行性,对我和石猛的态度,也从“监控利用”转变为一种带着审视的“有限合作”。
我和石猛被允许参与“逆渊”行动的准备会议。参与行动的除了我们两人和山鹰带领的七人精锐小队外,还有一名沉默寡言、被称为“老章”的深海地质与遗迹学专家。
行动的核心,是一艘名为“烛龙”的特制深潜器。它体型修长,通体覆盖着暗蓝色的吸波涂层,前端装有巨大的多频谱探照灯和机械臂,尾部推进器结构复杂,显然具备极高的机动性和抗压能力。
“‘烛龙’是我们的最后依仗。”山鹰在会议上指着三维模型,“它能抵抗‘逆渊’预估的能量乱流和物理压力。但里面空间有限,除了必要的设备和物资,我们只能轻装简行。”
“武器呢?”韩立忍不住问道,他被安排留守“潜蛟号”,负责接应和外围警戒,显然对这个安排不太满意。
“常规武器在那种环境下效果有限,甚至可能引发能量殉爆。”山鹰调出几种装备,“配备的是特制的能量中和器、高频粒子切割刃,以及……基于‘守望者印记’部分频率研发的‘镇灵符弹’,希望能对‘源初魔念’的衍生体产生效果。”
会议的另一个重点,是石猛的状态。经过医疗团队的持续监控和稳定剂的辅助,他体内那缕源自“守望者印记”的古老意念似乎暂时占据了上风,压制了魔性的躁动。但他额头正中,却浮现出了一个极其淡薄、若隐若现的复杂金色符文印记,与之前那暗红色的魔纹交织在一起,显得诡异而神秘。
“这印记……”老章推着眼镜,仔细端详着扫描图,“结构与‘守望者印记’数据库中的某个次级权限符纹有七成相似,但似乎……更古老,更核心。石猛先生,你有什么特殊感觉吗?”
石猛沉默了片刻,感受着体内那股冰冷与温暖交织的奇异平衡,开口道:“很吵。”他看着我们,“脑子里有很多……破碎的声音,像是很多人在很远的地方说话,听不清,但能感觉到……很急切,很悲伤。”
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发现!石猛可能不仅仅是“钥匙”,更在无意中,成为了某种“信息接收器”!
“进入‘逆渊’后,这可能是我们获取关键信息的重要渠道。”山鹰得出结论,“但同样,风险巨大,一旦失控……”
他没有说下去,但我们都明白。
会议结束后,是最后的准备和个人时间。
苏浅浅帮我再次检查了随身携带的银针和寥寥几样得自镇魔司的药材,眼神里满是担忧。“一定要回来。”她轻声说,将一枚小巧的、闪烁着绿色微光的生命监测仪悄悄塞进我的贴身口袋,“这个……能让我知道你还活着。”
我握了握她的手,点了点头。
韩立用力抱了我和石猛一下,瓮声瓮气:“帮猛子看好他那混账血脉!你们要是回不来,老子就开着这铁棺材撞进那鬼眼睛里去捞人!”
马教授则将他连夜整理出的、关于可能遇到的封印结构和符文特征的推测资料,拷贝进了我们的战术平板。
最后,我独自一人,来到了存放熊坤骨灰玉坛的舱室。冰冷的玉坛沉默着,仿佛在无声地注视。
“兄弟,”我抚摸着冰冷的坛壁,低声自语,“再等一等。就快……到最后了。”
无论是终结,还是新的开始。
二十四小时的倒计时,走到了尽头。
“潜蛟号”在“深渊之眼”上方悬停。巨大的底部舱门缓缓开启,幽深、冰冷、仿佛连接着九幽地狱的海水映入眼帘。
“烛龙”深潜器,如同离弦之箭,载着我们最后的希望与决绝,向着那吞噬一切的漩涡正下方,向着未知的‘逆渊’,义无反顾地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