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喜悦如同汹涌的潮水,瞬间冲垮了杨帆长久以来筑起的心防堤坝,几乎要将他淹没。那一点凝实微光的存在,如同在无尽黑暗中行走了千年的旅人,终于看到了地平线上真切不虚的晨曦!多少个日夜的枯坐、失败、自我怀疑,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加倍的补偿。
狂喜的冲动让他几乎要跳起来,想要立刻尝试用意念去催动、去壮大那点微光,想要看看这“先天一炁”究竟能带来何等神奇的变化。
然而,就在这念头升起的刹那,那点原本稳定散发着温润光华的微光,竟如同受惊的萤火虫般,轻轻摇曳了一下,光芒似乎都黯淡了微不可察的一丝!
这一下摇曳,如同冰水浇头,瞬间将杨帆从狂热的边缘拉了回来!
他猛地惊醒,背心瞬间沁出一层冷汗。
“不行!不能惊扰它!”
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这“先天一炁”乃生命本源,至精至纯,其性自然,最忌后天意识的强行干预与执着之心。自己刚才那强烈的喜悦与迫不及待想要“做点什么”的冲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刻意”与“扰动”,差点就让这刚刚稳定下来的星火再次隐没!
他立刻收敛所有心绪,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与激动的念头。深吸一口气,再次闭上双眼,心神重新沉入那片内视的黑暗。
这一次,他不再带有任何目的性。没有喜悦,没有期待,没有焦虑,甚至没有“想要维持”的念头。他只是极力回忆并保持着之前药浴时那种身心彻底放松、无思无虑的“自然”状态。
如同一个最耐心的观星者,在浩瀚的夜空中,发现了一颗新生的、极其微弱的恒星。他不会试图去触碰它,改变它,只是静静地、远远地欣赏着它的存在,记录着它的光芒。
他以那“意照微芒”的状态,将自身意念化作最轻柔的薄纱,小心翼翼地、不带任何力量地,向着那点微光“弥漫”过去。不是去“抓取”,不是去“包裹”,更不是去“驱动”,而仅仅是……“陪伴”。
他的意念,如同温和的月光,静静地洒落在微光所在的黑暗区域,与那微光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互不干扰的和谐共存。他“观察”着它稳定散发出的温润光泽,感受着那其中蕴含的、古老而纯粹的生机与宁静。
这是一种极其微妙的状态。意念既不能散乱,否则无法清晰“观照”;又不能过于凝聚,否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需要一种如同水面映月般的清澈与无为——月影在水,水不染月;意念观炁,意不扰炁。
时间在极致的静守中悄然流逝。
杨帆的心神彻底沉静下来,仿佛也化作了那片黑暗的一部分,唯有中央那点微光是唯一的坐标。他不再去想这是否是“先天一炁”,不再去思考它未来能带来什么,只是纯粹地体验着这种“观照”与“陪伴”的感觉。
渐渐地,他发现那微光似乎适应了这种无声的“陪伴”,摇曳彻底停止,光芒恢复了稳定,甚至……在那极致宁静的“观照”下,那微光仿佛更加“自在”了一些,散发出的温润感似乎能透过意念,微微反哺着他沉静的心神,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宁与满足。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窗外传来清晨的鸟鸣,杨帆才缓缓地、带着一种不舍却又满足的心情,结束了这次静守。
他睁开眼,眼中没有丝毫疲惫,反而有一种被清水洗涤过的清澈与明亮。虽然没有再次尝试去“触动”那微光,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经过这一夜的“静守”与“陪伴”,自己与那点微光之间,似乎建立起了一种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联系”。那不再是偶然的惊鸿一瞥,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持续“观察”和“感受”的稳定存在。
他成功了。不是成功催动了它,而是成功地“留住”了它,并找到了与它正确相处的方式——静守,陪伴,观照,不扰。
这一次,他没有丝毫的失望。反而心中充满了更大的信心与更深的宁静。
他明白,修行此道,急不得,躁不得。这初生的“星火”脆弱而敏感,需要的是最耐心的呵护与最自然的滋养,而非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
“就这样,很好。”他轻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平和的笑意。
抓住了这微妙的感觉,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那么,让这星火慢慢壮大,直至燎原,便只是时间问题。
他起身,推开静室的门,迎着初升的朝阳,开始了新一天的“耕耘”。扫地,诵经,行路……一切如常,但他的心中,却已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名为“希望”的心灯。而那盏灯的核心,正是丹田深处,那一点被他以无比耐心静静守护着的……先天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