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行蕴灵阵的成功布置,如同给桃源注入了一股无声却强大的活力。地脉归于平静,连带着营地范围内的空气都格外清新沁人,草木葱茏,连寻常作物都长得格外精神。那种源自大地的安稳感,让每个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
危机暂告一段落,桃源恢复了往日的节奏,却又与以往有些不同。
清晨,薄雾如纱。
云芷依旧习惯在凉亭中静坐,吸纳朝阳初升时的那一缕紫气。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阵法凝聚的淡淡灵气会自动向她汇聚,让她无需刻意运转功法,仙力的恢复和精进也快了一丝。这方小天地,正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她的“道场”雏形。
几个起早的孩子在附近追逐嬉戏,不小心将藤球踢到了凉亭附近。他们怯生生地不敢上前,只是眼巴巴地望着。云芷并未睁眼,指尖微动,那藤球便被一股柔和的力道托起,轻轻滚回了孩子们脚边。孩子们先是愣住,随即发出小小的欢呼,抱着球跑开了,不时回头用充满好奇与崇拜的眼神偷瞄那位“漂亮仙子”。
云芷唇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她并不讨厌这种生机,甚至有些享受。这与她漫长修仙生涯中大多数时候的孤寂清冷,是截然不同的体验。
上午,阳光和煦。
周小禾在药圃里忙碌,看着明显长势喜人的药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她看到云芷缓步走来,连忙起身行礼。
“仙子。”
云芷微微颔首,目光扫过药圃。她随手点了点一株叶片略显卷曲的“月光兰”,道:“此兰喜阴润,根系畏涝。你浇水之心虽切,却多了半分。移至东侧矮墙阴影下,三日一浇即可。”
周小禾仔细一看,果然如云芷所言,顿时心悦诚服:“多谢仙子指点!”她发现,云芷仙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对草木习性竟也如此了解,且愿意指点这些“微末”小事。
云芷又走到一片新开辟的区域,那里种着几株从山中移来的野茶。她俯身摘下一片嫩芽,置于鼻尖轻嗅,点了点头:“灵气滋养,品质尚可。待清明前后,可制些粗茶。”
对云芷而言,品茗是刻入骨子里的习惯。末世之后,许久未曾饮到像样的茶了,如今有了条件,便起了心思。这平淡的话语,却让周小禾感到一种奇异的亲切感——原来仙子也有这般生活化的念想。
午后,营地一角。
陆飒正在指导几名新加入的幸存者练习基础格斗。他们动作生涩,力量不足,显得笨拙而狼狈。云芷路过,驻足看了片刻。
她没有出声指导,只是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个人的动作。然而,在她目光注视下,那些练习者却莫名地感到一股压力,不自觉地将腰背挺得更直,动作也下意识地模仿着记忆中巡逻队老队员的利落。云芷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鞭策与标杆。
当她目光落在陆飒身上时,微微停顿。陆飒似有所感,收势转身,恭敬行礼。
“根基尚稳,然招式过于刻板。”云芷淡淡道,“战阵搏杀,瞬息万变。意随心动,而非形随招走。”
她并未演示,只是寥寥数语,却如醍醐灌顶,让陆飒陷入了沉思。他一直以来追求的是将训练手册上的动作做到标准,却忽略了临敌时的应变与“意”的贯通。
傍晚,夕阳熔金。
云芷信步走在加固后的围墙上。金髓岩融入地基后,墙体散发出一种沉凝厚重的气息,踏足其上,倍感安心。她看到程澈带着小雅在下面空地上辨认草药,小雅清脆的童音和程澈温和的讲解声隐约传来。
远处,炊烟袅袅,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相互招呼着返回各自的住所。孩子们的嬉闹声,大人们的交谈声,锅碗瓢盆的轻微碰撞声,交织成一曲平淡而真实的生活乐章。
云芷停下脚步,凭栏远眺。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
她想起浩瀚的修仙界,想起曾经的宗门,想起那些为了资源、法宝、长生而勾心斗角、枯坐千年的岁月。与那里的波澜壮阔、步步杀机相比,眼前这片小小的营地,这些人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忙碌的景象,显得如此“渺小”甚至“简陋”。
但不知为何,这片“简陋”的烟火气,却让她冰封已久的心湖,泛起了一丝微澜。守护,似乎并不总意味着沉重的负担,有时,也只是想看着这片灯火,能继续亮下去。
她摊开手掌,一缕极其细微、几乎看不见的混沌气流在指尖萦绕。这是她修炼的核心本源,远超此界法则的力量。以往,她动用此力,皆为杀伐或自保。而如今,她却开始思考,能否用它,为这片土地,为这些信赖她的人们,做点更多……比如,尝试引动一丝微不可察的造化之气,潜移默化地改善这片土地的根基?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随即被她压下。牵涉造化,因果太大,需慎之又慎。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
云芷回到凉亭,取出今日新焙的野茶,为自己斟了一杯。茶汤清冽,入口微苦,回味却有一丝难得的甘甜。她独坐亭中,明月清风为伴,神识笼罩着安睡的营地,既超然物外,又与之紧密相连。
这份于末世中艰难求存的平静日常,对她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