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怀古开始有意识地整理和传授技艺,这让陈山河稍感宽慰。但另一件棘手的事,又摆在了他的面前——石根的出路问题。
石根跟着陈山河干了快四年了。从一个沉默寡言、只会埋头干活的半大孩子,成长为技术过硬、能独当一面的车间主任,是陈山河最得力的臂膀,也是“北匠”年轻一代的顶梁柱。他踏实肯干,悟性高,对工坊有很深的感情。
但正因为如此,陈山河才更替他考虑长远。石根今年二十二了,在农村,早该是说亲成家的年纪。可他现在,除了工钱比普通工人高些(陈山河从没亏待他),本质上还是个“高级打工仔”,住在工坊的集体宿舍,未来一片模糊。
这天晚上,陈山河把石根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李杏枝体贴地泡了壶茶,就掩上门出去了。
“石根,坐。”陈山河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给他倒了杯茶。
石根有些局促地坐下,双手捧着茶杯:“山河哥,找俺有事?”
“没啥大事,就是聊聊。”陈山河笑了笑,语气随意,“你来工坊,快四年了吧?”
“嗯,差三个月就四年了。”石根点头。
“时间真快啊。”陈山河感慨,“眼瞅着你从小伙子变成顶梁柱了。现在车间这一大摊子,多亏了你。”
石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山河哥,看你说的,都是俺该做的。没有你,没有工坊,俺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瞎混呢。”
“话不能这么说。”陈山河摆摆手,神色认真起来,“石根,咱哥俩不说外道话。你为工坊出的力,哥都记在心里。现在工坊算是走上正轨了,哥得替你想想将来了。你……有啥打算没有?”
“打算?”石根愣了一下,眼神有些迷茫,“俺……俺就想着,跟着山河哥你,把咱工坊干好呗。郑师傅年纪大了,俺得多学点,把技术传下去。”
“这是公心,哥明白。”陈山河点点头,“可你自己呢?总不能一辈子给人打工吧?你年纪不小了,该想想成家立业的事了。有没有想过,自己单干?或者……在工坊里,有个更实在的着落?”
石根猛地抬起头,脸色有些发白:“山河哥!你……你是要赶俺走?俺哪儿做错了?”
“胡说八道!”陈山河赶紧打断他,“哥是那种人吗?哥是替你着急!你看永贵、小满他们,手艺不如你,可家里张罗着,也开始相看对象了。你呢?就打算这么一直漂着?”
石根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不说话了。他何尝没想过?看着同龄人娶妻生子,盖新房,他心里也羡慕。可他对工坊有感情,对陈山河有感激,更舍不得这身越来越精的手艺。单干?他不敢想,也没那个本钱和魄力。
陈山河看着他的样子,心里有数了。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思考已久的想法:
“石根,哥有个想法,你听听看,行不行。”
“工坊现在摊子大了,光靠我一个人,越来越吃力。郑师傅年纪大了,主要精力放在技术传承上。生产这一大块,需要个真正能扛事的人。哥想……把生产这一块,彻底交给你。”
石根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老大。
“不是像现在这样,管管调度。”陈山河继续说,“是真正的交给你。哥打算,把工坊的股份,重新算一算。给你算技术入股,以后,你不光是拿工钱,还能按股份分红。工坊赚得多,你分得多。说白了,这工坊,以后也有你一份!你就是咱‘北匠’的合伙人!”
石根彻底呆住了,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股份?合伙人?这对他来说,太遥远,太震撼了!他从来没敢想过!
“山……山河哥……这……这使不得!”石根结结巴巴地摆手,“俺就是个干活的,咋能要股份?这工坊是你一手创起来的!俺不能占这便宜!”
“什么叫占便宜?”陈山河语气严肃起来,“石根,工坊有今天,你流了多少汗,出了多少力,哥心里有杆秤!没有你,没有郑师傅,没有大家,我陈山河一个人,能折腾出啥名堂?这工坊,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你技术好,肯担当,这就是你应得的!”
他站起身,走到石根面前,按住他的肩膀:“石根,哥不是可怜你,是看重你!把你当兄弟,当接班人培养!‘北匠’要长远发展,不能光靠亲情义气,得有规矩,得让大家看到奔头!你带头把生产抓好了,工坊效益上去,大家的日子都更好!这才是正道!”
石根看着陈山河真诚而坚定的眼神,眼眶一下子红了。他想起四年前,自己还是个吃不饱饭、被人瞧不起的穷小子,是山河哥把他领进门,教他手艺,给他饭吃,让他活得有个人样。现在,山河哥还要把这么大的家业分给他一份!
“山河哥……”石根声音哽咽,“俺……俺嘴笨,不会说啥。俺就知道,只要你信得过俺,俺这把子力气,这条命,都是咱‘北匠’的!俺一定好好干,绝不给你丢人!”
“好兄弟!”陈山河用力拍拍他的背,“这事,咱就这么定了!具体咋算股份,让杏枝弄个章程,咱们商量着来。以后,生产上的事,你多费心,大胆管!有啥难处,哥给你撑着!”
这一夜,石根失眠了。他躺在宿舍的板床上,翻来覆去,心里像烧开的水。激动、惶恐、感激、压力……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仅仅是一个高级木匠,他肩上扛起了沉甸甸的责任。他必须更快地成长,才能对得起山河哥的信任,对得起“北匠”这块牌子。
第二天,石根像换了个人。眼神更坚定了,安排工作更有条理了,遇到问题也不再犹豫,敢于拍板了。工人们都感觉到了他的变化,私下里议论:“石根主任,更有派头了!”
陈山河把石根入股的消息,在工坊里公布了。大家先是惊讶,随后是理解和赞同。石根的技术和人品,大家有目共睹。这件事,不仅安了石根的心,更给所有努力干活的年轻人,树立了一个标杆:在“北匠”,只要你有本事、肯付出,就有前途,有希望!
郑怀古知道后,破天荒地拍了拍石根的肩膀,只说了两个字:“好好干。”
石根的抉择,表面上看是陈山河给予的机遇,实则是他自身努力和品行积累的必然结果。这个决定,不仅稳定了核心人才,更探索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模式,为“北匠工坊”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企业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逆袭的路上,聚拢人心,共享成果,方能行稳致远。石根,这个从黑土地里成长起来的青年,即将迎来属于他的、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