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抵达双河堡子时,已是傍晚。陈山河没顾上回家,拎着大包小包,直接去了工坊。
工坊里灯火通明,郑怀古正带着石根、赵小满等人赶制一批南方的加急订单。见陈山河风尘仆仆地进来,大家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
“山河哥!你可回来了!”石根第一个迎上来,接过行李。
“南边咋样?展销会热闹不?”赵小满好奇地问。
郑怀古没说话,只是放下凿子,目光落在陈山河身上。
陈山河把行李往旁边一放,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热闹!太热闹了!咱们的家具,在展销会上,成了香饽饽!”他简单讲了讲展会上的盛况,尤其提到外商也对“北匠”家具感兴趣时,工坊里响起一片惊叹。
“但是,”陈山河话锋一转,神色严肃起来,“机会大,压力也大!南边的订单,钱老板催得紧;展销会上,好多客户也表达了意向。以咱们现在的产能,根本接不过来!”
他走到工坊中间,环视众人:“所以,我决定,立刻启动二期扩建!把咱们的‘北匠工坊’,再扩大一倍!”
扩建二期!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一期厂房刚盖好没多久,大家刚适应了新环境,这又要扩建?
郑怀古皱了皱眉:“山河,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快了?摊子铺太大,容易扯着。”
“郑师傅,我明白您的担心。”陈山河语气诚恳,“但这次南下,我亲眼看到了市场的潜力!咱们的东西,不比任何人差!现在正是抢市场、树品牌的关键时候,必须抓住机会!产能跟不上,再好的订单也得飞走!”
他拿出在火车上画的草图,铺在桌上:“二期扩建,我有详细规划。就在现在厂房西边,再起两间大瓦房,一间做专门的干燥窑和粗加工车间,一间做喷漆房和成品库。中间用封闭廊道连接,形成流水线作业,提高效率!”
“干燥窑?”石根不解地问。
“对!”陈山河解释,“南方的客户反映,咱们的家具到了那边,有时会开裂变形,就是因为木材干燥处理不到位。建了干燥窑,就能控制温湿度,把木材烘干透彻,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这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郑怀古听了,微微点头。老爷子对工艺要求苛刻,深知木材处理的重要性。
“另外,”陈山河继续说,“二期还要添置新设备!我看了南边的厂子,咱们的带锯机太老了,效率低。这次展会赚了些钱,我打算买一台新的带锯,再添一台压刨机和一台砂光机!机器换人,把大家从重体力劳动里解放出来,多干技术活!”
提到新机器,年轻人眼睛都亮了。马永贵搓着手:“山河哥,新带锯啥样?比现在这个快不?”
“快多了!而且更安全!”陈山河笑道,“但操作要求也更高,你们得好好学!”
“钱从哪来?”李杏枝小声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一期扩建和买旧机器已经花了不少,二期投入更大。
“钱的事,我想办法。”陈山河胸有成竹,“展会接了些定金,加上之前的积累,启动资金够了。后续的钱,等新产能上来,订单多了,滚动发展!实在不够,我再去找信用社!”
他看向老支书(闻讯赶来):“老支书,批地的事,还得麻烦您!”
老支书抽着烟袋,眯着眼想了想,一拍大腿:“行!山河有魄力!咱屯子就缺你这样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地的事,包在我身上!只要你能带着大伙儿把日子过红火,公社那边我去说!”
有了老支书的支持,陈山河心里更有底了。他当场分工:郑怀古负责技术把关和新设备选型建议;石根协助陈山河统筹扩建事宜;王老蔫负责联系可靠的施工队;李杏枝做好资金预算和账目管理;赵小满、马永贵等年轻人,继续保证现有订单的生产,不能耽误。
任务分配下去,整个工坊像一台加满了油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第二天,扩建二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挖地基、运砖瓦、架梁檩……场面比一期时更加热火朝天。陈山河既是总指挥,又是壮劳力,忙得脚不沾地。但他眼神明亮,干劲十足。
他知道,这次扩建,不仅仅是厂房的扩大,更是“北匠工坊”从手工作坊向现代化小微企业转型的关键一步。逆袭的路上,每一次战略性的投入,都是为了飞得更高、更远。二期扩建,将为“北匠”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