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站在营帐门口,看着远山如黛。
七八个探子,衣衫褴褛。
十有八九是附近的流民,或者其他黄巾残部派来的。
朝廷的正规探子不可能这么寒酸。
既然如此,那就将计就计。
他转身对张宝说:“二弟,立刻组织一场物资兑换活动。”
“给最辛苦的那帮兄弟先发些积分。”
“让他们把积分拿来换些肉食和白面。”
“记住,动静要大,要让外人看到。”
张宝虽然不明白大哥的用意,但还是立刻去安排了。
很快,营地中央就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兑换台。
张宝坐在台后,面前摆着各种物资。
精米、白面、腌肉、新衣、兵器,应有尽有。
士兵们排着队,兴高采烈地用积分换取物品。
“我要换一斤肉!”
“给我来两升白面!”
“我要两斤精米!!”
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就在这时,张梁带着一队人马回来了。
他们“押”着七八个衣衫褴褛的人,缓缓走进营地。
那几个人一看到眼前的景象,全都愣住了。
这和他们想象中躲在山里挨饿的黄巾军完全不同!
这些人不但没有缺粮,反而在用什么“积分”换取肉食和白面!
而且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精神饱满,哪有半点穷途末路的样子?
“这……这是怎么回事?”为首的一个中年汉子结结巴巴地问。
张梁冷笑一声。
“你们鬼鬼祟祟地在外面转悠了好几天,还问我们怎么回事?”
“说!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那几个人吓得直哆嗦。
“大……大人,我们真的不是坏人!”
“我们只是……只是听说这里有黄巾军,想来看看能不能讨口饭吃。”
“我们已经三天没吃饱饭了!”
说着,其中一个瘦弱的青年竟然哭了起来。
“我们家乡遭了灾,颗粒无收,实在活不下去了!”
“听人说黄巾军专门帮助穷苦百姓,所以……所以才来看看。”
张梁听了,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正在这时,张皓“恰好”路过。
他看到这边的情况,装作刚刚注意到的样子走了过来。
“三弟,这是怎么回事?”
张梁连忙上前禀报。
“大哥,这几个人在外面窥探我们好几天了,刚才被我抓住。”
“他们说是来讨饭的流民。”
张皓走到那几个人面前,仔细打量着他们。
确实像是饿了很久的样子,脸颊凹陷,眼神无神。
而且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但还算干净,不像是专业的探子。
“你们是哪里人?”他温和地问。
为首的中年汉子连忙跪下。
“回大贤良师,我们是安平县的。”
“今年春旱,夏天又遭蝗灾,秋收几乎颗粒无收。”
“县里的官老爷不但不赈灾,还要催收赋税。”
“我们实在活不下去,听说太平道专门救济穷苦百姓,所以……”
他说着说着,竟然呜咽起来。
其他几个人也跟着抹眼泪。
张皓心里暗暗点头。
这些人应该不是探子。
真正的探子不会演得这么真实。
而且他们提到的情况,确实符合这个时代的现实。
天灾人祸,官府盘剥,百姓流离失所。
这就是东汉末年的真实写照。
“起来吧。”张皓伸手扶起那个中年汉子,“既然来了,就是客人。”
“三弟,给他们安排些吃的。”
张梁有些疑虑。
“大哥,万一他们……”
张皓摆摆手。
“无妨。贫道自有分寸。”
很快,几碗热气腾腾的粟米粥端了上来,还配着咸菜和饼子。
那几个人看到食物,眼睛都绿了。
也顾不上什么礼貌,抱着碗就狼吞虎咽起来。
看他们的样子,确实是饿狠了。
吃饱喝足后,那几个人的精神明显好了很多。
为首的中年汉子再次跪下。
“多谢大贤良师救命之恩!”
“我等愿为大贤良师做牛做马,报答恩情!”
张皓故作为难地摇摇头。
“诸位的心意贫道领了,但咱们这里人手已经够了。”
那几个人顿时急了。
“大贤良师,求您收留我们吧!”
“我们不怕吃苦,什么活都能干!”
“只要能有口饭吃就行!”
张皓沉思片刻,似乎在做什么重要决定。
最后,他缓缓点头。
“也罢。天下苦难众生,皆是贫道责任。”
“你们既然诚心投靠,贫道就给你们一个机会。”
“但有言在先,咱们这里规矩严明,不许偷奸耍滑。”
“能做到吗?”
几个人连连点头。
“能做到!一定能做到!”
“我们一定好好干活,绝不给大贤良师添麻烦!”
张皓满意地点头。
“很好。那你们就先跟着建设队伍,学习我们的规矩。”
“表现好的话,将来可以正式加入太平道。”
接下来的几天,这几个人被编入了建设队伍。
他们亲身体验了什么叫“按劳分配”。
干活就有积分,有积分就能换食物。
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
这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
更让他们震撼的是,张皓偶尔展现的“神迹”。
有个工人在搬运石头时不小心砸伤了脚,鲜血直流。
张皓“恰好”路过,施展了一次【治愈术】。
只见他双手发出淡淡的光芒,轻抚伤口。
伤口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
几个流民看得目瞪口呆。
“真……真的是神仙!”
“大贤良师果然有神通!”
“怪不得这里的人都这么信服他!”
五天后,张皓把那几个人叫到了面前。
“你们在这里待了几天,感觉如何?”
为首的中年汉子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
“大贤良师,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有饭吃,有衣穿,干活还有积分奖励!”
“而且大家都很友善,没有人欺负我们!”
其他几个人也纷纷点头。
“大贤良师,我们能一直留在这里吗?”
张皓摇摇头。
“你们的家人还在外面受苦,怎么能独自享福?”
“这样吧,贫道给你们一些粮食,你们回去接家人过来。”
“顺便也告诉其他受苦的百姓,太平道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
几个人面面相觑。
大贤良师不会不要他们了吧?
不过仔细想想,大贤良师说得也对。
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呢,怎么能抛下他们不管?
“大贤良师,您真的愿意收留我们的家人?”
张皓点点头。
“当然。凡是真心投靠太平道的受苦百姓,应许之地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
“但有一点,必须是真心实意,不能有二心。”
几个人连忙保证。
“大贤良师放心,我们绝对真心实意!”
“我们这就回去接家人!”
张皓让人给他们准备了一些干粮和路费,目送他们离开。
张宝走到他身边,有些不解地问:“大哥,为什么要放他们走?留下来不是更好吗?”
张皓神秘一笑。
“二弟,你觉得他们回去后会怎么说?”
张宝想了想。
“肯定会说咱们这里好,有吃有喝,大贤良师还有神通……”
“没错。”张皓点点头,“他们就是最好的宣传员。”
“比我们自己出去宣传要有效得多。”
“而且,他们带来的人越多,咱们的实力就越强。”
张宝恍然大悟。
“大哥高明!”
半个月后,正如张皓所料。
那几个人带着数百名拖家带口的流民回来了。
还有一小股黄巾残部,大概七八十人。
他们跪在谷口,哭喊着请求“大贤良师收留”。
山谷外,更多的难民正在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