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羡抽抽嘴角:“谁家好人没事问祖上十八代啊?问了还是正经人吗?”
“但作为李家人,还是要了解的。”
“懂,为了增加家族归属感嘛!我懂,真是,直接说不就好了?”
“......”
魏碧君一下不知道怎么解释。
张了张嘴,好像他说的也没错。
现在蓝峰有一大半是嫁到李家的媳妇,基本上都会让看李家历史。
除了增加归属感之外,也是为了铭记一些李家对家族有卓越贡献的老祖宗。
李羡撑着下巴,突然凑到魏碧君脸边上:“娘子,你看到哪了?”
“我已经看完了。”
“那你跟我讲讲呗!”李羡嘿嘿一笑:“看书最没意思了,还是听别人讲有意思。
况且你声音那么好听,不讲给我听,太浪费了。”
“......”
【来自魏碧君的负情绪值+200】
要不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呢?
李羡一说好话,魏碧君心就软了。
“好吧!那我给你讲讲。”
魏碧君翻出了一本总结,缓缓的讲述着。
“李家从有族谱记录开始,要追溯到一千五百年前.......”
“等等,李家不是大世家吗?怎么才一千五百年?”
李羡前世没有修炼的世界,一些宗族动不动就几千年的。
这修炼世界,一千五百年,也太少了吧?
“别上来就打岔,我已经说了,是有族谱记录。
但是要追溯到更远,起码应该有五千年左右。”
“那也很少了。”李羡嘀咕一声。
不过想想也是,修士圈内,一不留神就喜提灭门。
有时候族谱断档,的确很有可能。
魏碧君继续说道:“据记载,在一千五百年前,李家与洛家是世交。
两家联合征战近三百年,建立了如今的大虞朝。
但由于当时洛家家主洛虞实力惊才绝艳,又一呼百应,因此当了大虞朝的国主。
洛家念及李家南征北战,于是将资源丰富的东霞山,赐予李家作为祖地存在。”
李羡双手撑着下巴听着,虞国建立一千二百年,李羡这还是知道的。
魏碧君顿了一下,翻了个页。
李羡看着魏碧君精致的侧脸,带着些英气,在昏黄的烛光下,显得无比和谐。
“此后,虞国局势逐渐稳定,李家便分出心思,将族谱修了出来。
可惜,只能修到一千五百年前。
在一千五百年前,李家是一个差点断绝血脉的存在。
更早的族谱之类早就已经遗失,并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当初记得更多长辈的人,也逐渐消失。”
“时光啊!果然是最可怕的东西。”
就算这种修炼的世界,有的人,说忘就忘。
“不对啊!娘子,我记得虞国建立,好像才四百多年吧?”
“你历史都学哪去了?虞国建立的确才四百多年,但是大虞国建立了有一千二百年。”
“有区别吗?”
“皇帝虽然还是洛氏,但现在的洛氏,并不算是正统。
四百多年前,洛氏一族骄奢淫逸,不思进取,族内强者凋零,又祸乱朝纲。
此后,众家族尽皆不服洛家为主,于是产生了内乱。
当时众家族的实力还没现在这么大差距,争斗下来,洛家皇帝成了傀儡。
正是因为这样,视线之外的洛家一名私生子迅速崛起,以一己之力压制了众家族,重新建立了新的王朝秩序。
但众家族也不是好糊弄的,为了服众,他依旧将国号定位‘虞’,但大虞国,却变成了虞国。
众家族也是见好就收,可在各家的记录中,已经将大虞国和虞国,分为了两个国度。”
“啧,还真是麻烦啊!”
魏碧君没有搭理他,继续说道:“此后,经过一千多年发展,族谱的修订也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
经过族内长者商量,族谱可以分为两个分支。
分别是修士分支,以及凡人分支。”
“还有这样的?”李羡精神一振:“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修士寿命长,成亲孕育后代的年龄,也比较靠后。
所以修士分支的辈分普遍偏高。
而凡人分支相反,寿命短,成亲和孕育后代的年龄都普遍靠前。”
“那修士分支和凡人分支,各自都繁衍到几代了?”
“修士分支,现在你这辈分是最低的,二十八代。”
李羡算了算,一千五百年,二十八代。
也就是说,修士分支在大概平均五十三岁,才会生孩子?
“那凡人分支呢?”
“一百零三代。”
“哈?差这么多?”李羡张大了嘴巴,他又算了算:“那岂不是,凡人分支十四岁就生孩子?”
“按照计算,确实是这样的。”
李羡无语,修士和凡人,这还真是极端的差距啊!
不过当然,事情不能这么算。
也正是有修士这样的群体在,凡人反而会过的更好。
为什么?
很简单,很多修士要的资源,都是凡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但同样的,凡人所需要的资源,也就是最基本的饱腹资源,修士根本就看不上。
最简单的例子,东霞山。
东霞山作为李家的势力范围,开荒种植少不了。
要做到这些,凡人自然就是最主要的劳动力。
可东霞山的修士根本就看不上普通的粮食,食用多为灵米或者灵物此类。
普通的粮食种植出来怎么办?
当然就是归凡人所有了,只需要交上少部分,供养李家刚修炼的修士就可以。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修士指缝里流出来一点,就能填饱凡人的肚子。
当然,侠以武犯禁。
有修炼的世界,凡人的生命更加无法得到保障,这算是有利有弊吧!
魏碧君继续说道:“凡人分支如果出现修士,也是可以转移到修士分支族谱上的。
反之,修士分支,如果生出了无法修炼的人,将会转移到凡人分支。
除此之外,修士分支还会分为两种。”
“还分?”
“当然了。”魏碧君翻了个白眼:“很多是散修投靠李家的修士。
对李家有贡献的投靠修士,会以其与哪个辈分的子弟交好,便以这一辈的身份,计入族谱。
比如我刚才说的鲁青长老,便是你曾祖那一辈,也就是第二十五代的前辈。”
魏碧君顿了一下:“这样一来,李家虽说是李家,但也会诞生其他姓的后辈。”
“原来是这样。”
李羡恍然,这就是一个宗门的雏形啊!
“等等。”李羡突然想到:“凡人如果传承到一百零三代,那这得剩多少人啊?”
“二十万左右。”
“.......”
“娘子,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李羡无语:“怎么可能才二十万人呢?”
“这就要提到,之前说的族谱出现的问题了。”
“说来听听。”
“先不说天灾人祸,以及生老病死各种问题。
实际上李家在经过一千多年前,家族灭顶危机之后,一直在实行一项祖制。”
“什么祖制?”
“分家制度。”
“这算什么祖制?一家传了几代,人多了之后,分家不是正常的吗?”
“不,更准确的是‘生死存亡’分家制度。”魏碧君解释:“简单来说,就是一旦家族遇到生死存亡危机。
那么家族以分家,甚至是分裂的形式,将一些旁系分割出去。
以改姓,甚至改名等方式,争取延续家族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