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这天,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霜。清晨推开葆仁堂的门,只见院子里的草木上都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像撒了一层白糖,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陈砚之拿起扫帚,轻轻扫着阶前的落叶,霜花沾在扫帚上,凉凉的。
祖父已经坐在诊室里了,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铜炉,正在烤橘子。橘子的表皮在炉火的烘烤下,渐渐变成了焦黄色,散发出一股甜甜的香气。“来,尝尝。”祖父拿起一个烤好的橘子,剥了皮递给陈砚之,“霜降吃点烤橘子,能润肺止咳,防秋燥。”
陈砚之接过橘子,掰了一瓣放进嘴里,热乎乎的,甜中带着一丝微苦,味道很特别。“爷爷,您怎么什么都知道啊?”他笑着说。
祖父也拿起一瓣橘子,慢慢嚼着:“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一辈辈传下来的。就像这中医,也是一辈辈传下来的,有很多好东西,等着你们年轻人去学,去用。”
陈砚之点点头,心里忽然想起了太爷爷的医案,想起了太奶奶的字迹,想起了刘老先生的银针。这些都是传承的印记,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了中医的历史。而他,就是这串珍珠上的一颗新珠子,需要不断打磨,才能变得光亮。
上午来了位病人,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说自己最近总是觉得累,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还特别怕冷,夏天都不敢吹空调。他的脸色苍白,嘴唇也没什么血色,说话声音很低。
陈砚之给他把脉,脉象沉细无力,像一条快要干涸的小溪。他又看了看男人的舌苔,舌质淡白,苔薄白。“您这是肾阳虚,得温补肾阳。”陈砚之说,想起课本里的知识,“我给您开个肾气丸加减吧。”
男人点点头,又有些犹豫地说:“医生,我这病能好吗?我看了好长时间了,总不见好。”
“能好,但得慢慢调。”祖父在一旁说,“你这是长期劳累,耗伤了肾阳,就像锅里的火快灭了,得一点点添柴,让火慢慢旺起来。不能急,一急就容易出错。”他转头对陈砚之,“再加些黄芪、党参,补气的,气能生阳,效果能更好些。”
陈砚之赶紧在药方上添了两味药,心里暗暗佩服祖父的经验。自己只看到了“肾阳虚”,却没考虑到“气能生阳”的道理,还是有些片面。
男人拿着药方,感激地说:“谢谢陈老先生,谢谢陈医生。我一定好好吃药,配合治疗。”
看着男人的背影,陈砚之忽然觉得,医生的话对病人来说,就是一种希望。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比药方更能给病人力量。这也是祖父教他的,行医不仅要治病,还要治心。
中午吃饭的时候,祖母做了一锅萝卜排骨汤,说霜降吃萝卜,能消食化积,还能御寒。“你爷爷年轻的时候,冬天总爱用萝卜炖羊肉,说能暖身子,还不容易上火。”祖母一边给陈砚之盛汤一边说,“那时候条件不好,能吃上一顿萝卜炖羊肉,就觉得是过年了。”
陈砚之喝着汤,萝卜的清甜混着排骨的鲜香,在嘴里化开。他想起祖父说过的话,中医的很多道理,都藏在日常生活里。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吃,都有讲究,这便是“药食同源”的智慧。
下午,陈砚之整理药柜的时候,发现最底层的一个抽屉里,放着一个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葆仁堂”三个字,字迹苍劲有力,是太爷爷的笔迹。木牌的边角已经有些磨损,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
“这是太爷爷当年开葆仁堂时做的,挂在门口的牌子。”祖父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他身后,手里拿着一块布,轻轻擦拭着木牌,“那时候条件艰苦,太爷爷就是靠着这‘葆仁’两个字,一点点把药铺做起来的。‘葆’是守护,‘仁’是仁心,这两个字,就是我们葆仁堂的根。”
陈砚之看着木牌上的字,忽然明白了祖父为什么总是那么从容,那么有耐心。因为他心里装着“葆仁”两个字,装着对病人的责任,装着对中医的热爱。这份责任和热爱,就像一盏灯,照亮了他行医的路。
傍晚关店时,陈砚之站在门口,看着巷子里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很平静。他想起自己刚学医的时候,总觉得中医很神秘,很难懂。现在才明白,中医其实很简单,它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的饮食里,在我们的一言一行里。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贴近生活的智慧。
“砚之,过来。”祖父在诊室里喊他。
陈砚之走进诊室,看见祖父手里拿着一个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枚银针,针身很细,闪着银白色的光,和刘老先生的那几根很像。“这是我年轻时用的第一根银针,送给你。”祖父把锦盒递给陈砚之,“希望你能用它,好好为病人治病,守住我们葆仁堂的根。”
陈砚之接过锦盒,心里沉甸甸的。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根银针,更是一份传承,一份期望。他小心翼翼地把锦盒放进怀里,像揣着一份珍贵的宝藏。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砚之看着祖父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他忽然明白,自己一直在寻找的答案,就在这光阴里,在这药香里,在祖父的言传身教里。
中医的传承,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代代医者的坚守和付出。它需要耐心,需要智慧,更需要仁心。而他,会带着这份传承,带着这枚银针,带着葆仁堂的药香,继续走下去,在光阴里寻找更多的答案,守护更多的生命。
葆仁堂的木门缓缓关上,铜环碰撞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像一声温柔的承诺。药香在诊室里弥漫着,和着夜色,温暖而绵长,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这个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