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的京城像个巨大的蒸笼,宿舍里的老式电扇吱呀作响,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
张晨风盯着电脑屏幕上起伏的K线图,手指在计算器上飞快地敲打。
耳机项目的首笔分红到账了,加上前段时间在股市小试牛刀赚的钱,现在他手头有了第一笔像样的启动资金——整整五十万。
风哥,你这天天盯着股票,是要改行当股神啊?刘垚光着膀子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摇着蒲扇。
张晨风头也不回:我这是在给咱们找下一个项目找本钱呢。
这话不假。自从确定了要往移动互联网方向发展后,他就意识到光靠自己做项目太慢了。最好的方式是投资那些有潜力的团队,就像雷均投资Ucweb那样。
但五十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怎么用这笔钱撬动更大的市场,是个需要仔细盘算的问题。
第二天,张晨风约了苏晚晴在图书馆见面。他把自己整理的投资清单推过去:帮我看看,这些方向哪个最靠谱?
苏晚晴扶了扶眼镜,仔细浏览起来:移动支付、在线教育、智能硬件...你这些方向都挺超前的。不过...她指着在线教育这一项,这个现在做是不是太早了?网络条件跟得上吗?
所以要提前布局嘛。张晨风压低声音,我打算先投一些小项目试试水。
正说着,王晓曦突然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晨风!听说你要搞投资基金?带我一个呗!
张晨风哭笑不得:我这刚开始筹划呢,你就知道了?
那是!王晓曦得意地扬起下巴,我可是经管学院的消息通。
这话倒是提醒了张晨风。投资基金光有钱不够,还得有人脉和项目源。王晓曦在经管学院认识不少有创业想法的同学,这倒是个不错的项目来源。
一周后,张晨风在校外咖啡馆租了个小包间,正式开始了他的天使投资生涯。第一个来找他的是个计算机系的大四学长,想做一款校园社交App。
我们要做的是实名制社交,学长激情澎湃地讲解着ppt,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
张晨风一边听一边在心里摇头。这个想法在五年后或许能成,但在2009年实在太超前了。最后他委婉地拒绝了投资,但给了对方一些产品建议。
接连见了几个项目都不太理想,张晨风开始意识到问题所在——现在的大学生创业者都太理想化了,缺乏对市场的实际认知。
转机出现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张晨风正准备收工回学校,一个穿着皱巴巴西装的中年男人找上门来。
请问...这里是晨风投资吗?男人怯生生地问。
张晨风打量着他:三十多岁年纪,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很亮。
我是张晨风,您有什么事?
男人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沓资料:我叫周明,是做手机电池优化的...
原来周明以前在白芸豆公司做过电池工程师,现在自己创业做手机省电软件。这个方向立刻引起了张晨风的兴趣。
现在智能手机续航是大问题,周明激动地说,我的算法能让电池续航提升20%以上!
张晨风仔细翻阅着技术文档。虽然很多专业术语看不太懂,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好方向——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电池优化一定会成为刚需。
你需要多少资金?张晨风问。
二十万,出让10%的股份。周明紧张地看着他。
这个要价在2009年不算低,但张晨风觉得值。他想起前世那些做电池优化的App后来都卖出了天价。
我可以投,张晨风说,但要签对赌协议。如果一年内用户数达不到十万,股份要调整。
周明犹豫了一下,最终咬牙答应了。
送走周明后,张晨风长舒一口气。这是他的第一笔投资,虽然金额不大,但意义重大。
晚上回到宿舍,他特意开了瓶可乐庆祝。
风哥今天这么高兴,是捡到钱了?刘垚好奇地问。
比捡到钱还好,张晨风美滋滋地说,找到了一只潜力股。
接下来的一周,张晨风又陆续投了三个项目:一个做校园外卖的、一个做二手教材交易的,还有一个做在线简历制作的。每个项目投资额都不大,在五到十万之间。
为了管理这些投资,他专门请教了经管学院的老师,建立了简单的投后管理制度。王晓曦自告奋勇帮他做项目跟踪,苏晚晴则负责技术尽调。
八月的一天,张晨风突然接到周明的紧急电话:张总,能不能再追加十万投资?我们遇到竞争对手了...
原来,周明的电池优化软件刚有点起色,就遇到了一家大公司的同类产品竞争。对方资金雄厚,正在疯狂挖他们的用户。
张晨风连夜研究了竞争对手的情况,发现对方虽然有钱,但技术不如周明团队。他当机立断:追投可以,但要签补充协议,把技术专利归属明确下来。
这次危机让张晨风意识到天使投资的风险。他开始更加谨慎地筛选项目,重点关注那些有技术壁垒的团队。
九月初,张晨风参加了学校的创业大赛。看到一个团队在做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他眼前一亮——这不就是前世的移动支付吗?
赛后他主动找到那个团队:你们的项目很有前景,要不要考虑接受投资?
团队负责人是个腼腆的博士生:可是...我们才刚起步...
正是刚起步才需要投资。张晨风说,我可以先投五万给你们做原型开发。
这笔投资成了张晨风最得意的一笔。虽然金额最小,但他知道移动支付未来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短短两个月,张晨风的种子基金已经投了七个项目,总投资额八十万,占到他可用资金的大部分。虽然这些项目都还在早期阶段,但他相信只要有一个成功,就能收回所有投资。
他的投资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