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大师赛的喧嚣已然远去,但那股混合着紧张、兴奋、挫败与明悟的情绪,却如同高浓度的营养液,深深渗透进“刚哥爱钓鱼”团队的每一个细胞。回归日常,工作室里似乎什么都没变,又似乎什么都不同了。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王刚身上。
以往清晨,他或许会多睡一会儿,或者到工作室先处理线上事务。但现在,天刚蒙蒙亮,自家院子或小区附近空旷的场地,便会出现他晨练的身影。他的训练内容极具针对性:不再是简单的跑步,而是**重点锻炼手臂的持久爆发力和核心腰腹的稳定性**。他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模拟持竿动作,一练就是十几分钟,感受着肌肉的酸胀;他练习深蹲与转体,强化在长时间作钓中保持身体框架稳定的能力。
“刚子,你这比比赛前练得还狠啊?”一天早上,徐小颖看着汗流浃背回来的丈夫,有些心疼地递上毛巾。
王刚接过毛巾,擦了把汗,眼神清澈而坚定:“以前是靠野路子的经验和一股蛮力,以为力气够大就行。这次比赛才明白,**职业钓手的力量是‘可控的精准力量’**。尤其是在高频操作或者搏大物时,手臂的微控和腰部的支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不是一时兴起,得把它变成习惯。”
不仅如此,每天无论多忙,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抽出**至少一个小时**,进行最基础、也最枯燥的练习。
他会搬个小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前摆开钓箱、饵盆、子线盒。**练习快速、规范地上饵**,搓饵要求大小均匀、圆润饱满,拉饵追求饵形规整、残留适中;**练习分子线**,将纠缠在一起的极细子线一丝不苟地分开,锻炼耐心和指尖的灵敏;**练习抛竿**,不挂饵,就对着几米开外的一个小水碗,要求每一竿都精准、轻盈地落入碗中,追求极致的落点控制。
“唰——”
“啪!”
饵料落入盆中的声音单调而重复。
李鹏和王晶起初还觉得好奇,围观了几次。
“刚哥,你这……是不是有点过于‘走火入魔’了?”李鹏半开玩笑地说。在他看来,这些基础动作他们平时钓鱼也做,何必如此刻意练习。
王刚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一边继续着精准的抛投,一边平静地回答:“鹏子,你看那些职业高手,为什么在比赛时那么从容?就是因为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已经变成了他们的肌肉记忆,根本不需要思考。我们平时野钓,环境复杂,掩盖了很多基本功的不足。但到了竞技池,那个方寸之地,比的就是谁的基本功更扎实,谁的容错率更低。”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王晶:“晶子,你记得曾大鹏换子线的速度吗?几乎看不清动作,新子线就已经绑好了。这就是效率,这就是在抢鱼时能多抛一竿、多等一秒钟机会的优势。”
王晶回想起比赛时的场景,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
王刚的这份清醒和执着,很快感染了整个团队。李鹏在后期剪辑时,开始有意识地放大王刚操作中的细节,比如规范的上饵手法、干净利落的抛竿、稳健的控鱼。他在视频里加入了更多关于基本功重要性的解说和提示。
“兄弟们,刚哥这次比赛回来,可是下了苦功了。咱们也别光看热闹,平时钓鱼,也多注意一下这些基础动作,积少成多,肯定有提高!”
王晶则开始更加细致地整理和维护团队的钓具。他按照王刚的要求,将所有钓竿、线组、浮漂都分门别类,标注清楚,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装备,这本身也是对竞技钓高效作风的一种模仿和学习。
甚至远在威海的周宏义董事长,在与王刚的一次例行通话中,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他语气和关注点的变化。
“王总,听你聊起钓具来,感觉比以前更深入、更专业了啊?是不是这次比赛感触很深?”
王刚也没有隐瞒,将自己对细节、对基本功的重新认识与周宏义分享了一番。
周宏义听后,沉默片刻,郑重说道:“好!王总,你有这个认知,咱们‘渔乐拾光’的品牌魂就立住了!**不搞花架子,沉下心来做产品,沉下心来做内容,这才是长久之道。** 你这边对产品有任何基于实战的改进想法,随时提,我这边全力配合!”
团队的创作方向也随之进行了微调。他们依然拍摄有趣的水库挑战、探索不同的野钓环境,但视频中明显增加了更多“技术干货”的占比。王刚会有意识地讲解今天为什么选用这种线组,为什么开这种状态的饵料,这个浮漂动作代表了什么……他将从职业赛场上汲取的养分,反哺到面向普通钓友的内容中,赢得了更多追求进步的粉丝的推崇。
当然,也有粉丝和圈内朋友询问王刚,是否打算正式进军职业钓坛,参加更多比赛。
对此,王刚的回答非常明确且坚定:
“**近期不会有参加职业比赛的想法。**”他在一次直播中坦诚布公,“我们的根,还是在广大的普通钓鱼爱好者这里。‘刚哥爱钓鱼’和‘渔乐拾光’的核心,是服务好大家,是分享真实的快乐和成长。”
但紧接着,他的眼神会掠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一旦我觉得团队准备好了,我个人也准备好了,决定要打职业赛了。那么我们的目标就不会只是参与,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冲击那个‘大师’的名号!**”
这不是狂妄,而是一种基于深刻认知后的战略定力。他清楚地知道,现在的沉淀,每一次力量的锻炼,每一次基础的重复,都是在为那个也许并不遥远未来,铺设最坚实的台阶。
比赛,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不足,也指明了方向。归来后的王刚和她的团队,没有沉浸在名次的得失中,也没有好高骛远,而是将目光收回脚下,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夯实着前进的每一步。这股沉静的力量,比任何喧嚣的庆祝,都更能预示一个可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