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张骋,本赛季最后一条待征服的赛道。拿出实力,让我为你骄傲。” 罗尼?桑德斯冲我笑了笑。
随后,车队将赛车放下,移除轮胎加温毯,放行我驶上阿布扎比赛道,开启我的首圈探索。
我驶离维修区,右转进入维修通道,随后赛道出现一段下坡;左转穿过一条位于赛道下方的隧道后重新上坡,轻微左拐驶出维修区出口,此时竟已抵达赛道的三号弯。
这里的维修区入口设计中规中矩,但出口不仅要穿过赛道下方的隧道,还直接跳过了前两个弯道,全程体验格外奇特。
只希望别有人在此撞墙后卡在隧道里,否则比赛恐怕会陷入诡异的僵局。
无论如何,我沿着赛道缓缓行驶,同时为轮胎加温,随后驶入发车直道,开始首圈高速测试。
出最后一个弯道时,我开启 KERS 全力加速冲过终点线,一过线便立即关闭装置,避免浪费电量,为接下来的飞驰圈保留动力。
我随即驶向一号弯:从图纸上看,这是一个 90 度左弯,但实际驾驶中,得益于较宽的入弯区域和宽大的出弯路肩,过弯速度相当快,而这种节奏也奠定了第一赛段的整体基调。
二号弯是全油门通过的轻微左拐,随后轻微右拐进入三号弯,此处正是维修区出口与赛道的交汇点。
紧接着赛道开始下坡,通往前方的发卡弯,但在此之前需先通过四号弯(轻微左拐)调整车身方向。就在进入下一个弯道的刹车区前,我冲过了第一赛段的计时线。
第二赛段以一组减速弯开启:先左后右,这两个弯道设计略显别扭,之后便是刚才提到的七号发卡弯。
驶出减速弯的右弯部分时,我轻踩油门,随即重刹进入发卡弯,将方向盘向左打满,出弯后全力加速,驶入漫长的后直道。直道起始段有轻微上坡(抵消第一赛段的下坡高度差),冲过坡顶后不久便开始下坡,最终路面会在比坡顶低几英尺的位置趋于平缓。
我注意到减速弯区域似乎有轻微上坡,该区域以八号弯为起点:重刹进入这个接近锐角的低速左弯,随后轻踩油门驶向九号弯。
九号弯是一个右弯,将赛车引向第二条后直道;得益于前一个低速弯的 “蓄力”,这段直道的行驶速度相当快。
不过,我感觉车尾抓地力不足,无法全油门通过,因此过弯时稍稍收了点油,随后驶入一段 “名不副实” 的直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直道中段设有十号弯,需以轻微左拐的姿态保持全油门行驶。冲过第三赛段计时线后,前方出现一组设计略显局促的弯道。
首先是十一号弯的重刹区:这是一个 90 度左弯,随后十二号右弯与十三号左弯接连出现,赛道也随之抵达最低点。
这组弯道让我隐约想起俄罗斯赛道 “堤岸直道” 与 “环岛弯道” 之间的区段,但此处布局更显笨拙压抑,尽管弯道周围设有大面积铺装缓冲区。
十三号弯过后是一段极短的直道,随后进入另一个 90 度左弯,出弯后驶入一段较长的全油门区段,这段路竟让我联想到俄罗斯赛道的第一赛段。
阿布扎比的十五号弯与十六号弯,和圣彼得堡赛道的三号弯、四号弯类似,都是全油门通过的快速轻弯,仿佛有人将直角弯道的尖角切去,形成更流畅的走线。
不过,俄罗斯赛道第一赛段与阿布扎比 “码头区段” 的不同之处在于:俄罗斯赛道的区段末端是快速衔接的弯道,而此处则以十七号右弯的重刹区收尾,赛道走势也随之向内收紧。此刻,赛车行驶在码头北侧,紧邻一座酒店,但这绝非普通酒店:驶出十七号弯后经过一段短直道,赛车向左拐入酒店两栋主楼之间,穿过连接两栋楼的天桥下方。毕竟这里是阿联酋 —— 一个拥有世界最高建筑、棕榈岛人工群岛的国家,如今又多了一处 “被 F1 赛道横穿的酒店”,也算不足为奇。
暂且不论这种 “烧钱式设计” 是否合理,穿过酒店的短直道很快便迎来十九号弯,又是一个 90 度左弯,出弯后是酒店另一侧的较长加速区段。
但这段加速并未持续太久,我便轻踩刹车减速,向右打方向切入弯道,碾过出弯路肩,随即抵达最后一个弯道:再次重刹、降挡,向右打满方向盘……
熟悉的场景再次上演:我将本圈剩余的 KERS 电量全部释放,全力加速冲过终点线,完成了在这条中东赛道的首圈飞驰圈。
初次体验下来,若要在 “道德争议不断的产油国赛道” 中做选择,我或许更偏爱巴林的萨基尔赛道,阿布扎比赛道虽更 “吸睛”,却少了几分纯粹。
高耸的看台、彩色铺装的缓冲区、布满 LEd 灯的酒店,再加上 “从黄昏到夜幕” 的赛制(据说冠军冲线时还会有盛大的烟火表演),让这场收官战更像一场盛大演出,而非沙漠中一场纯粹的竞速较量。
“感觉怎么样?” 完成初始测试后,我和队友马蒂一同回到维修区,我率先开口问道。
“糟透了。” 这位芬兰人给出了简洁直白的评价。
“有那么差吗?” 我问道。
虽然我也觉得赛道不算出色,但远没到马蒂形容的地步,不过我大致能理解他的感受。
“弯道太多,却没一个像样的。” 他喝了口水,语气稍稍缓和了些,“或许第一赛段还行,但剩下的部分?唉,一无是处。直道太长,弯道又千篇一律。”
“嗯,我同意它确实平淡,但也没到让我反感的程度。” 我耸耸肩说道。
阿布扎比赛道显然算不上 F1 顶尖赛道,它似乎过于依赖 “噱头”—— 黄昏转夜赛的形式、刚才提到的烟火秀、横穿酒店的设计,而且作为法拉利车手,我或许还该提一句:赛道旁正在建造一座大型法拉利主题乐园,这些设计都冲淡了 “竞速” 本身的核心,但也没有哪一点让我感到烦躁。
或许有些区段略显无聊,但至少对我而言,还不至于让人沮丧。
“也就你会这么说。” 马蒂耸耸肩回应道。
“这话怎么说?” 我追问。
“你在新加坡赢过比赛,对这种新建的长赛道耐受度比我高。我还是更喜欢老赛道,那些自然形成的经典赛道。” 马蒂解释道。
这番话瞬间让我恍然大悟,毕竟在现役车手中,马蒂是斯帕 - 弗朗科尔尚赛道胜率最高的车手;再加上他曾在加拿大、铃鹿、银石、英特拉格斯等经典赛道夺冠,显然对传统赛道情有独钟。
话虽如此,我也同样热爱经典赛道。而且,虽说我的首胜来自新加坡(新建赛道),但马蒂最近一次夺冠是在俄罗斯赛道,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那条赛道与阿布扎比赛道其实有不少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