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与内部试验,在顾青舟的运筹帷幄与沈星澜于幕后精准调控下,“星火生态农业合作社”于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召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
会场没有选择在豪华酒店,而是设在了白云村合作社那片刚刚修复完成、已是绿意盎然的试验田旁。背景是蓝天白云与充满生机的土地,而非冰冷的幻灯幕布。受邀而来的,不仅有各大主流媒体、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更有周边村镇的村民代表、以及一直关注“星火”发展的忠实消费者。
沈星澜站在简单的发言台前,身着朴素的工装,神情沉静而自信。她没有过多渲染“星火”产品的优异,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各位朋友,长期以来,‘星火’受益于这片土地的馈赠,得以成长。”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现场,平和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但我们深知,并非所有的土地都如此健康。过度的化学农业、工业污染,让许多农田抱恙,这不仅关乎收成,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关乎子孙后代的根基。”
她的话语引起了在场许多村民的共鸣,不少人面露感慨,微微点头。
“为此,‘星火’决定,正式启动 ‘土壤修复·净土计划’!”沈星澜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宣告般的郑重。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记者们迅速记录,专家们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在本计划初期,”沈星澜继续道,“我们将依托自身初步成熟的土壤修复技术,免费为白云村及周边三个乡镇、共计约五百亩已确认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或地力衰退的农田,提供土壤修复服务!”
免费! 这个词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台下顿时议论纷纷,尤其是那些来自周边村镇的代表,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与激动。
“我们承诺,”顾青舟适时上前一步,接过话语,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令人信服的专业性,“所有修复过程,将全程公开关键数据,接受相关部门与公众监督。修复目标,是让土地恢复健康,达到安全种植标准。我们希望能以绵薄之力,抛砖引玉,唤起社会对土壤健康的更多关注,探索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
他展示了部分合作社内部土壤修复前后的对比数据、第三方检测报告,以及修复技术的简要原理框图(自然是经过“包装”的版本)。逻辑清晰,数据扎实,姿态坦诚。
发布会效果空前成功。
“良心企业!这才是真正的社会责任!”
“‘星火’不止会种菜,更能治地!太了不起了!”
“希望这个计划能推广到我们那里!”
类似的赞誉如同潮水般,迅速通过媒体和网络扩散开来。
官方农业部门和环保机构第一时间发表了支持声明,赞扬“星火”的担当与探索精神,并表示将关注计划进展,总结经验。之前因为舆论风波而对“星火”产生过疑虑的公众,此刻彻底扭转了印象,品牌声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净土计划”的启动,将“星火”从一家“产品好吃的公司”,彻底升格为一家“掌握核心科技、心怀家国天下”的标杆性企业。它所从事的,不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而是关乎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国之大计。
这种社会形象和地位的跃升,为“星火”和沈星澜构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却异常坚固的护城河。
“盘古”总部,情报分析部门将“净土计划”的简报呈送上去。
“目标转向环境修复领域,技术宣称基于微生物群落与生态平衡……社会反响极其正面,已引起官方高度关注。”分析师写道,“直接针对其个人的行动风险与成本,已呈指数级上升。建议重新评估行动策略。”
看着屏幕上沈星澜在发布会上那张沉静而坚定的面孔,以及台下民众热切的眼神,“玄武”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意识到,对方正在用一种他始料未及的方式,将自己置于阳光之下,置于众目睽睽的保护之中。
“净土计划”如同一面巨大的、闪耀着道德与科技光辉的盾牌,被沈星澜和顾青舟稳稳地立在了身前。想要再动他们,需要权衡的,已不仅仅是代价,更是难以承受的舆论反噬与政治风险。
民心所向,大势初成。暗处的利爪,不得不暂时收敛,重新潜伏,寻找着这面光辉盾牌上,可能存在的、细微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