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通过通讯网络,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压下心中的震撼,立刻下令:
“反击!就是现在!趁他们混乱!”
理性卫队再次展现出其高效的执行力,迅速从防御转为反击,对着那些陷入混乱和信仰崩塌的旧神联军,发起了致命打击。
神术的对决,以一种任何人都未曾预料的方式,分出了胜负。
--------
圣战初期的狂风暴雨,并未能如两大教会所愿那般摧枯拉朽。
相反,在洛森城及几个重要据点外围,旧神联军的攻势撞得头破血流,留下了一片狼藉和难以置信的战果。
战争的天平,在沈星洛那不讲道理的法则干涉,和理性卫队精密高效的执行下,发生了惊人的倾斜。
围攻洛森城的耀光骑士团与血斧狂战团,本是两大教会寄予厚望的斩首尖刀。
但在经历了“光明审判”变慢速放映、“战神鼓舞”导致集体平地摔跤等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挫折后,其士气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高阶神职者信仰动摇,不敢再轻易动用耗资巨大的强力神术。
而基层士兵则对那无形无质、却能随意修改战场规则的“邪术”充满了恐惧。
理性卫队抓住了敌方指挥体系混乱、士气低迷的绝佳时机,在卡尔的指挥下,发动了数次凌厉的反突击。
他们不再固守城墙,而是以精悍的小队为单位,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切入敌军因混乱而暴露的薄弱环节。
缺乏有效指挥和神术支持的旧神联军,其个人勇武在高度协同、信息透明的理性卫队面前,显得笨拙而低效。
往往是小股部队被迅速分割、歼灭,等周围的友军反应过来想要支援时,理性卫队早已依据实时指令,迅速脱离接触,消失在预设的掩体或街巷之中。
与此同时,其他几个遭受围攻的智慧圣殿重要据点,也纷纷传回捷报。
金矢车菊城的智慧圣所,依托加固后的建筑和市民自发组成的辅助队伍,在赫伯特一系法师的精准远程支援下,成功击退了一支试图纵火焚烧圣所的护教军大队。
法师们根据总部传来的数据,进行的超视距法术覆盖,多次打断了敌军的进攻节奏。
黑曜石城的联络处更是上演了一场经典的“瓮中捉鳖”。他们将一股冲入狭窄街区的敌军诱入核心区域,随后启动了早已布置好的陷阱法阵——
同样经过计算优化,并封锁出口,由埋伏好的卫队成员从容收割。
几处乡村地区的零星战斗,智慧圣殿的巡逻小队,也往往能凭借更优的装备和战术配合,击溃数量占优但组织涣散的狂热信徒武装。
一系列战斗下来,战果统计令人震惊。
智慧圣殿以远少于对方的兵力,成功守住了所有核心据点,并给予了旧神联军沉重打击。
初步估计,敌军伤亡和被俘人数超过万人,而理性卫队的伤亡则控制在一个极低的比例,堪称奇迹。
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俘虏,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煽动而来的普通信徒,真正死硬的核心分子和教会精锐只占一部分。
林枫召集高层紧急商议。
“全部处决,以儆效尤?”
有激进的成员提议,认为这是战争,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不。”
林枫否定了这个提议,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
“吾主执掌智慧与法则,而非杀戮与暴虐。”
“这些被煽动者,本身亦是盲目与愚昧的受害者。杀戮只会加深仇恨,制造更多死硬敌人,更违背吾主倡导的‘秩序’与‘真理’。”
最终,智慧圣殿做出了一个让整个帝国都为之侧目的决定:
区别对待,以教代刑。
对于少数证据确凿、犯下战争罪行(如屠杀平民、虐待俘虏)的死硬分子,进行公开审判后处决,彰显法则之严明。
而对于绝大部分被俘的普通士兵和被煽动信徒,则进行集中看管和教育。
没有虐待,没有侮辱,而是由福克斯长老领导的“文典之库”成员——
向他们系统地讲解智慧圣殿的四条基本神谕,剖析两大教会发动圣战的真实目的。
展示理性卫队作战时的影像记录——
重点突出敌方神术的诡异失效和己方的克制,并给予他们基本的人道待遇。
这种“教化”的方式,起初被旧神联军嘲讽为“妇人之仁”,但效果却出奇的好。
许多被俘者在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并享受到公平对待后,内心的狂热逐渐消退,开始反思自己为何而战。
不少人甚至在被释放后,智慧圣殿在战后有条件地释放了部分俘虏,成为了智慧信仰的隐性同情者或传播者,动摇了旧神联军的后方根基。
这些辉煌的战果和独特的处理方式,通过各种渠道——
逃脱的战俘、往来商旅、甚至智慧圣殿自己有意识的宣传——
迅速传遍了整个奥术帝国。
起初持观望态度的各方势力大为震惊。
他们原本以为,在圣战的猛烈打击下,智慧圣殿会迅速土崩瓦解.
就算有所抵抗,也不过是悲壮的挣扎罢了。
可谁能想到,最终的结果竟是旧神联军损兵折将,毫无建树!
智慧圣殿不仅有着令人敬畏的“理”:
精妙的教义、独特的魔法研究,还有高效的组织架构;
更拥有了足以守护这份“理”的“力”:
纪律严明的理性卫队、威力强大的法则神术。这无疑是一种颠覆性的认知。
一个新兴势力,竟然能在正面战场上,一举击败光明与战神这两大老牌教会的联军!
帝国元老院内,原本倾向于打压、或默许教会行动的声调顿时减弱,而主张谨慎观察、甚至借机制衡教会的力量,得到了加强。
各地中小贵族和实权官僚们,开始更加认真地评估,与智慧圣殿交往的可能性和潜在利益。
务实主义者们,看到了一条可能摆脱教会过度干涉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