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一切正常后,他开始整理行囊,将能量宝和工具包妥善收起。接着,他开始测试新配备的行军装备,熟悉即将行进的路线规划,并将纳米护甲贴片仔细贴在衣物的关键部位,以提升防护能力。
他仔细地将多功能战术手套贴合掌心,逐一调整指节的松紧,确保手套既灵活又具备足够的防护力。随后,他从战术手套的预留槽位中取出几片细小的金属刀片,测试其手感。这些刀片可在紧急情况下用于自卫或快速切割。
紧接着,他从腰间抽出一把小砍刀,手法熟练地在手中轻轻旋转起来,那锋利的刀刃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寒光。他仔细地将小砍刀插入特制的刀鞘中,然后收紧了腰带,小砍刀牢牢固定在大腿外侧,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紧急情况。
最后,他将多功能手杖的腕带调整至紧绷状态,确保在剧烈运动中不会滑落。一切准备就绪,他调整呼吸,迈着坚定的步伐,向今天的目的地进发。
残破的木铲已成过去,自制的多功能手杖开始大显神通。
三棱锥形金属尖刺稳稳扎根地面,为手杖提供稳定的支撑。手杖中部的伸缩杆灵活自如,可随地形变化调整长度;顶部握把贴合手心,舒适易握,稍经调整,瞬间化身钩爪,无论是攀爬高峰还是勾取物品,皆游刃有余。
手杖底部的三棱尖刺不仅能轻松斩断坚韧的藤蔓,还能与顶部握把一样弯折,充当锄头使用,用于挖掘土壤或清除障碍。
必要时,它可以迅速拆卸成多段,或更换两端的配件,转变为战术铁锹、短棍或长矛,以适应多种战斗或生存需求。
卓一凡的装备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足以应对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生存挑战。
这些装备经过精心设计,重量和体积被优化到极致,加之采用高端航天科技材料,使得整体负重极轻,完全不影响他的动作灵活性和行进速度。
在智脑的精准导航下,卓一凡只需专注于穿越原始森林的每一步,同时警惕来自未知生物的潜在威胁。偶尔,他会利用液态金属在皮肤表面形成临时防护层,以抵御蚊虫叮咬或荆棘划伤。
他暗自庆幸,自己几乎武装到了牙齿,即便在智脑的精密指引下,行程依然充满挑战。那些被驱逐的户民,恐怕早已在这片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迷失方向,生死难料。
按理说,自己也算得上是见多识广,曾经站在金钱、权力和实力的巅峰。
然而,当他以世界顶尖群体的视角审视时,却依然无法理解那些精英们刻意制造的复杂规则和壁垒。难道不能先确保基本限度的平等,再去构建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吗?卓一凡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丝疑惑。
在他看来,那些诸如“保持人类进步的推动力”、“没有绝对公平”之类的陈词滥调,真的有必要反复强调吗?
“999+1”的淘汰制度看似冷酷无情,实则揭示了生存法则的残酷本质,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卓一凡绝非滥好人,他亲手终结的敌人生命难以计数。
然而,他内心始终怀有慈悲,从不轻易将对立者视为不可饶恕的恶徒。
或许,正是这份复杂的情感,让他在面对生存与道义的抉择时,从不拖泥带水,也不会用“为了”之类的大话掩饰。
他充分的了解,杀人时的冷静与决绝,只是生存的无奈选择,而被杀者或许也曾挣扎在“999+1”的残酷现实中,只是杀与被杀的角色互换而已。
“999+1”规则,是内斗的根源,也是对人性极限的考验。
卓一凡提前三个小时抵达了预定地点。选择这处宿营地的原因有三:山高且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水源充足,便于补给;视野开阔,便于仔细观察下一步的行动路线。
确认周围没有异常后,他迅速爬上树梢,利用望远镜仔细勘察地形。
随后,他离开林地,来到一片开阔的草地。草地背后是陡峭的岩壁,三面被高耸的巨石环绕,形成天然的屏障。
卓一凡迅速搭建起临时营地,准备稍作休整。
他打开轻便的宿营装备背囊,熟练地解开抗冲击折叠帐篷的扣环,随手一扬,帐篷便如同绽放的花朵般迅速铺展开来,稳稳扎根地面。
卓一凡在帐篷外反复拉扯、冲撞,仔细检验其抗冲击性能,确保万无一失。接着,他抽出多功能匕首,在帐篷外侧反复划、割、刺,模拟猛兽利爪的袭击。
令人惊叹的是,看似轻薄的材质却异常坚韧,锋利的刀刃只在上面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白痕。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走近仔细检查,确认从外部无法窥视内部后,才放心地进入帐篷。
帐篷内部空间约为四平方米,由可折叠的球形结构支撑,手机充电线粗细的碳纤维杆交错排列,形成坚固的骨架结构,能够有效抗击和分解外部压力。
帐篷的地面与内壁浑然一体,覆盖着一层轻薄的金属涂层,有效隔绝外界的热量,营造出一个舒适的休憩空间。
顶部的烟帽涂层能够有效隔绝红外线,从而避免被热成像设备探测或被动物察觉,同时又保证了内外空气的顺畅流通。
纳米级的空气过滤涂层具有高效的过滤能力,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确保呼吸安全。
帐篷内部中央的四角预留了锚钉位置,用于固定帐篷,从而增强其稳定性。
在封闭帐篷入口后,卓一凡利用预制的内部锚点挂装内衬层,将帐篷空间巧妙地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一处长2米的舒适睡眠区、一间面积为1平方米的私密卫生间,以及一个0.5平方米的便捷储物区。
这种超薄的内衬不仅防潮,还具备防火功能。卫生间设有独立的通风口,与顶部的烟帽相连,确保空气流通。
帐篷中央的碳纤维支撑杆上悬挂着一盏便携式照明灯,光线柔和且不刺眼,既能提供充足的照明,又不会透过帐篷壁形成光斑,从而暴露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