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突破至合体期,自家的符道传承中的神阶下品符箓便可着手制作,届时无需依附祝氏,也能凭借军功站稳脚跟,甚至重振制符师家族之威。
电光石火间,他已洞悉其中利害。
心中暗忖,即便局势再恶,凭苏氏少年磊落之性,亦足保我庞氏血脉一二。
庞宝庆抱拳恭道:“此乃老朽所愿,苏宗师大恩,庞氏没齿难忘!”
卓一凡毫不犹豫,吩咐卫队老者加强警戒,随后与庞氏老祖走到人群中央,席地而坐,为其护法。
不出所料,疗伤圣药化解阴煞之气后,庞氏老祖的修为开始突破。
然而,由于年事已高,气血不足,功法运行逐渐变得滞涩,后继乏力,突破眼看就要功亏一篑。
卓一凡当机立断,以双手抵住庞氏老祖的后背,强势介入其功法运行。
庞宝庆感到突破无望,正打算放弃之际,忽然察觉到功法在外力的推动下自行运转起来。他本能地想要抗拒,却发现那股同源却更为强大的力量,他完全失去了对自己的功法控制。
他脑海中浮现出祝氏家族那位渡劫期长老昔日救助自己的情景,那份相似的震撼再次涌上心头,只是这一次的力量不仅更为强大,而且纯净得让他觉得远远超越了祝氏长老的层次。
庞宝庆立即停止自主运行功法,放空心神,不再顾虑周遭的一切,完全进入一种无为的状态。
功行九转,大道灌体,庞氏老祖终于成功突破至合体境界!
在庞氏老祖运功突破之际,卓一凡基本证实了自己长久以来的猜测:苏氏老祖在秘境中获得的道家心法,极有可能是西山大陆道家功法的源头。
通过对比庞氏老祖与卫队老者运功的差异,以及自己作为旁观者能够轻易查看甚至参与引导的事实,进一步佐证了这一推断的正确性。
卓一凡自幼在炎黄星沐浴现代科学的洗礼,以高考状元的荣耀加身,面对神鬼传闻,他内心始终秉持着理性的烛光,不为所动。
在大学期间哲学课上,他凭借过人的理解能力,对老庄学说一点即通,道家经义更是过目不忘。
正是这种独特的领悟力,使得苏氏蒙尘已久的道家心法在他手中连连突破,符箓、符器信手拈来,各种自然之力运用得随心所欲,道心通明,道法自然。
至此,卓一凡首次深入思索:以哲学之钥解锁道家经典,‘道法自然’中的‘道’,究竟是自然精髓的直接流露,还是自然母体所孕育的某种玄妙法则?
如果道源于自然,那这道究竟是谁的道?是老子、庄子的道,还是自己的道?世间是否真的存在神灵?又或者,这一切只是唯心主义对物质世界影响的某种隐喻?
自苏、庞两家爆发冲突以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苏氏与上层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纠葛。
这一冲突不仅关乎当下,更涉及未来——中产阶级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社会底层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他们渴望在物质生活上实现飞跃,期盼着能步入更加富足安逸的境地。
这些问题触及人性最深处的奥秘,其答案或许正蕴含在那一个“和”字之中。
苏氏应继续推动制符技术的革新,以满足高端符箓市场对高门槛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应适度推出面向大众的生活类商品,找到新的平衡点。
毕竟,一位修为如此高深的“前辈”,出行之时竟还需依靠双脚,这不禁让身为炎黄子孙的他,感到一丝遗憾与尴尬。
暂且不谈卓一凡的胡思乱想,庞氏嫡脉众人此刻正沉浸在无边的喜悦之中,先前笼罩在心头的寄人篱下之感,被老祖突破的喜讯瞬间驱散。
作为制符师家族的嫡传子弟,他们深知老祖此次突破的重大意义。新的制符宗师家族头衔即将成为现实,这是连历代先祖都未曾奢望的荣耀!庞氏嫡脉怎能不感到欢欣鼓舞?
他们的心情如同在云端与地面之间来回跌宕,人生境遇的变化竟如此难以捉摸,充满了戏剧性。
庞氏老祖庞宝庆在卓一凡的帮助下成功突破至合体境界,他感到体内真气充盈,精神焕发。对卓一凡的帮助,他感激不已,深深鞠躬致谢:“苏宗师,您的大恩大德,庞氏家族没齿难忘!今后若有差遣,庞氏必将举族相助。”
卓一凡摆手笑道:“前辈的机缘到了,晚辈不过是适逢其时罢了。前辈不必挂怀!”他稍作停顿,接着问道:“庞氏主脉,是否也要前往帝都?”
庞氏老祖毕竟已年近两百,迅速收敛心神,平静地答道:“在宗师面前,老朽不敢有丝毫隐瞒。我庞氏嫡脉原计划前往未知之地,投奔祝氏家族。”
“但世事无常,如今计划生变。我们初步打算在帝都停留一段时间,再做进一步打算。”
“未知之地?”卓一凡不禁追问:“这未知之地究竟在哪里?是否就是抵御异族的战场?”
庞氏老祖答道:“以苏宗师现在的身份,一旦到了帝都,自然会有人向您通报相关情报。小老儿提前告知也不算违背规则。”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道:“西山屏障是西山大陆的最后防线。在那里,一处深不见底的地下洞穴中,存在一条时空裂缝,连接着域外未知之地的邪恶生灵。”
“他们通过时空裂隙投放恶灵,携带着域外邪祟之气不断向大陆内部侵袭。经过不知多少亿万年,在域外邪魔的持续冲击和渗透下,西山大陆外的世界早已失去联系。”
“如今,我们唯有凭借天然之险,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堡垒要塞,调动整个大陆的每一份力量,奋勇抗争,方能在这艰难局势中勉强支撑。”
“而时空裂隙之外,还有更加强大的存在,伺机进入西山大陆。现如今,空间裂隙日益扩张,恶灵等级节节攀升,形势愈发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