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虹剑成,吕大信并未急于试剑天下,而是将更多心神投入到对灵剑的温养以及与自身道法的磨合之中。人剑交感,如鱼得水,他感觉自身对力量的掌控,对《神剑御雷真诀》等顶尖剑诀的领悟,都随之水涨船高。
这一日,他正于竹林深处,手持渊虹,演练剑诀。剑光并不璀璨夺目,反而内敛深沉,如深渊潜流,但每一剑刺出,都引动周遭灵气隐晦波动,竹叶无风自动,显示出极强的掌控力。他并未引动雷霆,只是在体悟剑意与自身法力的完美融合。
忽然,他心有所感,收剑而立。只见大师兄宋大仁面色凝重,快步而来。
“五师弟,师父召我等速去守静堂,有要事相商。”
吕大信心中一动,隐约猜到了何事。他点了点头,与宋大仁一同返回。
守静堂内,气氛肃穆。田不易端坐主位,苏茹坐于其侧,下方站着吴大义、郑大礼、何大智、杜必书,连年纪尚小的田灵儿和张小凡也在一旁。张小凡低着头,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田灵儿则好奇地左顾右盼。
见人到齐,田不易清了清嗓子,沉声道:“刚接到掌门谕令,下一甲子的‘七脉会武’,定于三年后举行。”
果然!殿中众人闻言,神色各异。宋大仁等老成弟子面露凝重,杜必书则有些跃跃欲试,田灵儿更是兴奋地差点跳起来。张小凡则是身子一颤,头垂得更低,显然觉得自己与这等盛会毫无关系。
田不易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此次会武,关乎各脉声誉,更关乎未来数十年门派资源的分配。我大竹峰人丁单薄,以往……咳,成绩不甚理想。”他顿了顿,小眼睛中闪过一丝精光,“但今时不同往日!大信已臻上清境,大仁亦根基扎实。尔等亦需勤加修炼,不可懈怠!”
他看向吕大信和宋大仁:“大信,大仁,你二人乃我大竹峰此次会武之倚仗,当以身作则,刻苦修行,届时力争上游,扬我大竹峰之名!”
“弟子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师父厚望!”吕大信与宋大仁齐声应道。
田不易点了点头,又看向其他弟子:“尔等亦不可妄自菲薄!会武并非只为争胜,更是检验自身、开阔眼界之良机。这三年,需比平日更加努力!”
“是!师父!”众弟子轰然应诺,连张小凡也小声应了一句。
训话完毕,众人散去,各自心中都压上了一副重担。吕大信走在最后,看到张小凡独自一人,失魂落魄地向竹林走去,背影显得格外孤单。
他略一沉吟,跟了上去。
张小凡听到脚步声,回头见是吕大信,连忙停下脚步,恭敬道:“五师兄。”
吕大信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行,看着前方幽深的竹林,语气平和地问道:“听到七脉会武的消息,心中有何想法?”
张小凡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蚋:“我……我资质愚钝,修为低微,会武……与我无关。只盼不给师父和师兄们丢脸就好。”
吕大信微微一笑:“会武之名,固然是顶尖弟子争锋之所。但修行之路,漫长悠远,并非只为一时胜负。你入门虽晚,根基却打得极为扎实,心性之坚韧,更是难得。”
他停下脚步,看向张小凡:“你可知,这黑节竹为何能长得如此高大坚韧?”
张小凡茫然摇头。
“因为它从不与其他草木争一日之短长。”吕大信缓缓道,“它只专注于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默默积蓄力量。风雨来袭,它弯而不折;岁月流逝,它静默成材。”
他拍了拍张小凡的肩膀:“对你而言,会武是别人的舞台,但修行是你自己的路。不必与他人比较,只需脚踏实地,如这黑节竹一般,每日精进一分。待你根基深厚,枝叶繁茂之时,自有凌云之日。”
张小凡怔怔地听着,眼中迷茫之色稍减。五师兄的话,总是能在他最彷徨时,给他一丝光亮和方向。他用力点了点头:“嗯!我明白了,五师兄!我会好好修炼,绝不放弃!”
看着张小凡眼中重新燃起的微弱光芒,吕大信心中稍安。他知道,三年时间,对张小凡而言极为关键。他需要更巧妙地引导,既要助其平稳提升,又要确保其佛道同修的秘密不被察觉,更要防范那噬魂珠可能带来的影响。
七脉会武的钟声即将敲响,大竹峰上下,都将进入一段紧张而充实的备战期。而吕大信自己,也需要在这三年中,将自身状态调整至巅峰,并进一步完善对张小凡的引导计划。
山雨欲来风满楼,青云门内,一场新的风云,已悄然酝酿。
(第二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