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冬日的寒意,丝毫无法冷却因林氏文娱旗下艺人的强势登场而骤然沸腾的韩国音乐市场。《音乐银行》上的惊艳亮相,仅仅是一个开始,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却迅速演变成了滔天巨浪。
林羽为此次“偷家计划”所做的准备,充沛到了近乎“奢侈”的地步。他深知韩流偶像工业更新换代极快,一首爆款可能只能维持短暂的热度。因此,他根本不给对手任何喘息和反扑的机会。
在他的指令下,林氏文娱韩国分部的宣传团队,依托总部强大的财力支持和秦悦高超的本地化公关策略,开始了地毯式、无死角的宣传轰炸。地铁站、公交车身、商业中心巨幅广告牌……随处可见“星芒”、“Siren”、李瑞等林氏艺人的海报和出道曲宣传语。各大主流电台、电视台的音乐节目,他们成为了常客,且每次舞台都经过精心 redesign,力求带来新的视觉冲击。
但真正奠定胜局的,依旧是那无可挑剔的内容本身。
林羽从“蓝星”宝库中兑换出的那一百多首优质韩语歌曲,涵盖了各种流行风格:从中毒性极强的电子舞曲,到深情款款的抒情 ballad,从嘻哈风格的酷帅单曲,到清新可爱的元气小调……每一首都堪称精品,旋律抓耳,歌词朗朗上口(经过顶尖团队翻译和润色),制作水准完全是超一线级别。
更重要的是,这些歌曲与艺人的定位契合度极高,仿佛是量身为他们打造。“星芒”的刀群舞一次次刷新着“整齐”的定义;“Siren”的Girl crush风格又美又飒,魅力四射;李瑞的solo舞台更是成为力量与技巧的视觉盛宴;后续推出的其他组合和solo歌手也各具特色,绝无重复。
韩国听众们惊愕地发现,他们原本带着些许好奇和审视心态去听的“中国公司推出的偶像”的歌,竟然一首比一首好听,舞台一个比一个好看!完全超出了他们对“中国制造”偶像的预期,甚至碾压了同期大部分韩国本土公司的作品!
那种感觉,就像是习惯了吃精致甜点的人,突然被塞了满汉全席,每一道菜都出乎意料地美味,让人应接不暇,欲罢不能。
音乐打榜节目上,林氏艺人的名次如同坐火箭般蹿升,迅速占据一位候补,然后斩获一位!这并非依靠粉丝刷榜(虽然后期也形成了庞大的在韩中国留学生及被吸引的韩国本土粉丝群),更多的是依靠歌曲本身无与伦比的传播度和国民好感度!
音源榜单上,情况更加恐怖。melon、Genie、bugs等韩国主流音源网站实时榜top 10,迅速被林氏艺人的歌曲占据,前二十、前五十……最后,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排行榜前100名,竟然有超过90席都被林氏文娱旗下艺人的歌曲牢牢霸占! 剩下的寥寥几首韩国歌手的歌曲,也只能在末尾艰难徘徊。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惨无人道”的屠榜!
韩国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彻底炸锅! “是我眼花了吗?榜单怎么回事?全是Lins Entertainment?” “阿西!这些歌也太好听了吧!完全停不下来!” “救命!我明明想支持我们国家歌手的,可是手不听使唤一直在循环‘星芒’的新歌!” “他们的舞蹈是怎么练的?是人类能做到的整齐度吗?” “公司还招人吗?我想去当练习生了!” “这真的是中国公司吗?比我们很多公司都懂我们的审美啊!”
韩国网民们从最初的震惊、难以置信,到后来的无奈调侃、甚至是被折服后的狂热追捧,心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不得不承认,这次来自中国的降维打击,打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不是他们不想支持自家艺人,实在是对方给出的作品,质量高到让人无法拒绝,不投票、不收听都感觉对不起自己的耳朵和审美!
林羽太懂韩国市场了。他兑换的每一首歌,都精准地戳中了韩国听众的嗨点,甚至比韩国公司自己更懂如何打造爆款。那旋律、那节奏、那舞蹈编排,仿佛经过最精密的大数据分析,完美契合了市场的每一个偏好。
韩国各大娱乐公司高层紧急召开会议,焦头烂额,却束手无策。他们试图加大宣传投入,试图让旗下艺人加快回归节奏,但在林氏这种“歌曲库存深不见底、首首精品、持续不断”的饱和攻击下,一切抵抗都显得苍白无力。市场仿佛被林氏文娱以一种霸道无比的方式,强行接管了。
而在林氏下榻的酒店会议室里,林羽看着屏幕上那堪称“壮观”的屠榜截图,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对秦悦和团队负责人淡淡地说了一句: “嗯,第一阶段目标初步达成。保持住这个输出节奏。接下来,可以开始渗透综艺和影视ost资源了。”
仿佛这一切惊天动地的战果,于他而言,只是计划表上一个个被顺利打勾的常规项目。
progress 在韩国的推进,以一种简单、粗暴、却又令人无法抗拒的方式,取得了压倒性的阶段性胜利。文化的壁垒,在绝对优质的内容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首尔的冬天,因为一群来自中国的偶像,变得格外“火热”而又让本地从业者感到“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