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第三十一日的晨光刚漫过新夏城的灵田,民房区就已热闹得像开了锅 —— 石肤族汉子们的凿石声、人族工匠的木槌声、蕨叶族女子的笑语声混在一起,顺着风飘遍整座新城,连城墙上值守的箭手都忍不住往下望,眼里满是羡慕。
“俺的屋要砌两尺厚的青石墙!冬天暖和,魔族来了也撞不开!” 石壮光着膀子,抡着玄铁石锤把青石敲进地基,溅起的石屑落在他黝黑的皮肤上,他却浑然不觉。旁边的石勇正用凿石斧修整窗沿的青石,闻言笑着接话:“壮哥你那屋是要当堡垒啊?俺只要能在院子里摆张石桌,夏天喝灵草汤就行!”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锤声都跟着节奏晃。
人族工匠的区域更显精巧 —— 阿明领着工匠们给木架上梁,四根松木立柱稳稳立在青石地基上,他踩着梯子,将横梁对准榫卯往下一压,“咔嗒” 一声就拼得严丝合缝。“大伙儿加把劲!这户的屋顶今天就能盖好草帘!” 他抹了把汗,对着下面递木料的汉子喊。不远处,两个工匠正给木窗装草编窗棂,蕨蓝路过时笑着指点:“把窗棂编得密些,既能挡灰,又能透光,夜里还能看见星星!”
张老栓的屋址离灵田最近,他没急着砌墙,先在院子里挖了个小土坑:“俺要在这儿种两株灵稻,既能当景致,收了还能尝个鲜!” 云瑶正好来给地基加固,见状笑着用灵气丝帮他松了松土:“张爷爷,我给你留些灵气在土里,灵稻长得快,说不定能和田里的高产稻一起熟!” 张老栓乐得直搓手,连忙从口袋里掏出珍藏的灵稻种,小心翼翼地撒进坑里。
难民们的干劲最足 —— 张婶领着几个妇人,在自家屋的墙角堆起刚编好的鸡窝,眼里闪着亮光:“等屋盖好,就把鸡苗迁过来,以后孩子们天天能有鸡蛋吃!” 旁边的年轻汉子们则帮着石肤族搬青石,虽然力气不如石肤族大,却跑得格外勤,一个小伙子笑着说:“能有自己的屋,多跑几趟算啥!以前在旧据点,一家人挤在草棚里,连转身都难!”
孩子们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屋址间,像一群忙碌的小蜜蜂 —— 阿牛扛着小锄头,帮张老栓给灵稻坑培土,还不忘往自己家的地基旁扔几块光滑的石子,说是要铺个小石子路;丫丫抱着灵草兔,帮着蕨蓝给草帘绣图案,每个门帘上都绣了个小小的稻穗,她说:“这样一看就知道是新夏城的家!”
正午时分,孙老药推着陶桶送来解暑的灵草汤,喊着让大伙歇会儿。石壮坐在刚砌好的墙根下,喝着汤往张老栓的院子望:“张叔,你这院子种灵稻,俺那院子就种些带刺的灵草,既能防妖兽,又能给孙伯当药材!” 孙老药闻言立马接话:“那可太好了!以后采灵草不用跑远,在院子里就能摘,熬药更方便!”
老铁匠也推着工具箱来凑热闹,他给每户的木架都钉上了玄铁铆钉:“这铆钉加了魔铁,风吹雨打都不松,你们的屋能住几十年!” 他还特意给孩子们做了几个小木锤,阿牛接过木锤,立马跑到自家地基旁,学着石壮的样子敲了敲青石,虽然没敲动,却笑得格外开心。
傍晚时分,已有三户的屋顶盖好了草帘,淡绿的草帘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像给屋子盖了层柔软的被子。张老栓的灵稻坑已浇上了水,灵气滋养下,嫩芽竟已冒出了土;张婶的鸡窝也搭好了,她正往窝里铺干草;石壮的青石墙砌到了半人高,他站在墙下,想象着以后在院子里喝酒的模样,忍不住咧嘴笑。
李猛巡到民房区时,看着眼前这幅热火朝天的景象,心里满是暖意。石壮见他来,立马喊:“首领!你快看看俺的墙砌得怎么样?等盖好,第一个请你喝灵草酒!” 李猛笑着点头:“好!等大伙的屋都盖好,咱们在新夏城办个乔迁宴,好好庆祝一番!”
“好耶!办乔迁宴!” 孩子们先欢呼起来,声音震得草帘都晃了晃。大人们也跟着应和,笑声顺着民房区飘向灵田,飘向城墙,飘向新夏城的每个角落。
夜色降临时,民房区的马灯亮了起来,一盏盏灯光像星星落在地上。大伙还没歇着,石肤族的汉子们借着灯光给青石勾缝,人族工匠们继续加固木架,妇人们则在灯下缝补草帘。虽然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 —— 他们知道,每砌一块青石、每搭一根木架、每编一片草帘,都是在为自己的安稳日子添砖加瓦。
新夏城的月光温柔地洒在这片忙碌的土地上,灵田的稻穗在晚风里轻晃,民房区的灯光温暖明亮。这里没有魔族的嘶吼,只有共建家园的欢声笑语;没有颠沛流离的焦虑,只有对未来的满心期盼。所有人都坚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建起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每个家庭都能在自己的屋里安稳入睡,在自家的院子里播种希望,新夏城,终将成为他们最踏实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