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冰媚的蓝图如同在沉寂的望河碛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也无可避免地触动了盘踞已久的暗礁。
赵福生的公开阻挠只是一个开始。更强大的阻力,来自华韵文旅内部和许氏集团体系内根深蒂固的旧有势力。
首先发难的是华韵文旅那位看似唯唯诺诺的赵总经理。
在木冰媚返回北京,召集公司管理层开会,准备全力推进“望河碛项目”时,赵经理一改之前的配合态度,面露难色地摊开了一堆问题:
“木总,您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公司账面上真的是一分钱多余的现金都拿不出来了。前期考察、村民动员、还有您说的那个什么传习所、工坊的初步改造,这都需要钱啊!”
“还有,咱们公司现在人手严重不足,尤其是既懂旅游又懂文化创意的复合型人才,一个都没有。光靠小李一个人,累死也完不成这么庞大的项目前期工作。”
“最重要的是,”赵经理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推心置腹”的担忧,“我听说,集团投资管理部那边,对咱们这个项目……很不看好。觉得咱们这是不务正业,拿着集团的钱去打水漂。万一项目失败了,这责任……我们可担待不起啊。”
他列举的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看似为公司着想,实则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消极和不配合。公司里其他几个老员工也纷纷附和,诉说着各种困难,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悲观和抵触情绪。
木冰媚冷静地听着,她知道,赵经理背后必然有人授意。这些所谓的“元老”,早已习惯了混日子,任何变革都会触及他们舒适区,自然会成为阻力的一部分。
“资金的问题,我来解决。”木冰媚开口,声音清晰地打断了一片抱怨,“不需要动用公司现有的救命钱。我会以项目未来收益和知识产权作为抵押,寻求外部小额贷款或者寻找志同道合的天使投资人。至于集团投资部的看法,”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赵经理,“华韵现在由我全权负责,在集团没有明确下令停止之前,一切决策由我承担。如果赵总觉得风险太大,可以现在申请调离。”
她的话毫不客气,直接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也堵住了赵经理以风险为借口的推诿。赵经理脸色一阵青白,讪讪地闭上了嘴。
然而,内部的阻力刚刚按下,外部的压力接踵而至。
几天后,木冰媚正在办公室与李锐讨论传习所的设计方案,接到了来自许氏集团投资管理部一位副总监的电话。对方语气倨傲,直接质问她“望河碛项目”的可行性,并要求她立刻提交一份详尽到近乎苛刻的可行性报告和投资回报分析,暗示如果报告无法通过,总部将考虑停止该项目,甚至对华韵文旅进行清算。
这通电话,无疑是对她权威的直接挑战,也是来自集团内部保守势力的明确打压。
紧接着,之前联系好的、对项目表示出兴趣的几家小型投资机构,也相继以各种理由婉拒了合作。甚至连木冰媚通过私人关系找到的一位在大学研究非遗保护的教授,也突然变得支支吾吾,表示不便过多参与。
这一切的巧合,背后显然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
木冰媚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熙攘的车流,心中清明如镜。这只手,可能来自许森,也可能来自集团内部那些看不惯她这个“空降兵”、或者与“宏远建设”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利益相关方。他们不愿意看到华韵起死回生,更不愿意看到她这个被许木亲自点将的人,做出任何成绩。
许木依旧冷眼旁观,没有任何表示。仿佛将这家公司交给她,就真的完全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
巨大的压力如同乌云般笼罩下来。资金的匮乏,人才的短缺,内部的掣肘,外部的封杀……每一条都足以将这个刚刚萌生的项目扼杀在摇篮里。
李锐看着木冰媚日渐消瘦的脸庞和眼下淡淡的青黑,忍不住劝道:“木总,要不……我们先把步子放慢一点?或者,换个更容易点的项目入手?这样硬碰硬,我怕……”
“不能慢。”木冰媚转过身,眼神依旧坚定,甚至比以往更加锐利,“我们慢一步,村民刚刚燃起的希望就会熄灭一步,那些等着看我们笑话的人就会更得意一步。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向前。”
她重新坐回办公桌前,摊开一张白纸。
“外部投资的路暂时被堵死了,我们就自己想办法。”她的笔在纸上飞快地写着,“第一,启动‘共建人’计划。面向社会,招募对黄河文化、非遗传承有情怀的共建人,以小额资金入股,享受项目未来分红和优先体验权。这不仅是融资,更是积累第一批核心用户和传播者。”
“第二,与高校合作。不是以商业项目,而是以‘非遗保护与研究实践基地’的名义,邀请艺术院校、旅游学院的师生前来考察、创作、实习。借助学术力量,提升项目内涵和影响力,也能解决部分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第三,挖掘自身造血功能。立刻启动‘黄河礼物’线上微店,将巧娘合作社初步试做的布艺、刺绣产品,以及老船工的微缩船模,进行线上预售。回笼一部分资金,也测试市场反应。”
“第四,”她抬起头,看向李锐,目光灼灼,“准备参加下个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我们要在那里,正式亮出‘黄河记忆’的品牌!”
她的思路清晰而果决,丝毫没有因重重阻力而慌乱,反而激发出更强的斗志。她像一位临危受命的将领,在绝境中寻找着一切可能的突破口。
李锐被她的气势所感染,用力点头:“是,木总!我马上去办!”
接下来的日子,木冰媚几乎不眠不休。她亲自撰写共建人计划书,联系高校教授,审核微店上线的每一个细节,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博览会的筹备中。她要将望河碛的黄河号子、古法造船、巧娘刺绣,以最震撼、最本真又最具现代美感的方式,呈现给全世界。
她知道,参加那种级别的博览会,对于华韵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而言,难度无异于登天。展位、宣传、现场展示……每一项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资源。
但这背水一战,她必须打!
而且,必须打赢!
阻力重重,方能显英雄本色。
她要用事实告诉所有冷眼旁观者和暗中作梗的人——
黄河的女儿,从不畏惧逆流而上!
---
第19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