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火药研发成功的庆功宴一直持续到深夜。送走李云龙和师部首长后,兵工厂渐渐安静下来。苏婉却毫无睡意,独自来到实验室,对着油灯下的试验记录出神。
“这么晚了还不休息?”林烽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手里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炊事班特意留的,说是给咱们的‘女状元’补补身子。”
苏婉连忙起身,眼镜片上瞬间蒙上一层雾气:“厂长,您也没睡啊?”
“睡不着啊。”林烽把粥放在实验台上,目光扫过那些瓶瓶罐罐,“想起咱们造出第一挺高射机枪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夜晚。转眼间,这都过去大半年了。”
苏婉推了推眼镜,露出温婉的笑容:“是啊,我刚来的时候,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现在想想,真不敢相信我们造出了这么多新式武器。”
两人就着油灯对坐而饮。窗外月色如水,将他们的身影投在墙壁上,随着灯焰轻轻摇曳。
“小苏,”林烽突然问道,“你一个燕京大学的高材生,怎么想到来咱们这山沟沟里搞军工的?”
苏婉的眼神黯淡了一瞬:“我父亲是北平的工程师,‘七七事变’时,他正在卢沟桥附近勘测。后来...”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我在学校里听说兵工厂需要懂化学的人才,就来了。”
林烽沉默片刻,轻声道:“我理解。我爹是沈阳兵工厂的老师傅,‘九一八’之后,他宁死不给日本人造武器,最后...”
两人相视无言,却在彼此眼中看到了相似的痛楚与坚定。
“所以咱们更要造出好武器!”苏婉突然激动起来,眼镜后的双眸闪着泪光,“让前线的战士们少流血,让老百姓不再经历我们的痛苦!”
“说得好!”林烽重重放下粥碗,“我常想,等打跑了小鬼子,咱们要建更大的兵工厂,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让谁也不敢再欺负咱们中国!”
苏婉被他的热情感染,也打开了话匣子:“对!要有现代化的实验室,还要培养更多技术人才。我在燕大读书时,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建立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化学研究所...”
两人越说越投机,从武器设计聊到国防建设,从化工产业谈到人才培养。油灯添了三次油,窗外已经泛起鱼肚白。
“你知道吗,”苏婉难得地露出小女儿情态,“刚开始大家叫我‘小苏老师’,我还挺不好意思的。现在听着,倒觉得特别亲切。”
林烽笑道:“你确实配得上这个称呼。要不是你,咱们现在还在用黑火药呢!”
“可要不是您支持,我那些想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苏婉真诚地说,“记得加铜粉那个建议吗?那可是点睛之笔!”
这时,实验室外传来牛大力咋咋呼呼的声音:“奇怪,实验室的灯怎么亮了一夜?该不会是苏同志忘记关了吧?”
王老铁的声音接着响起:“你个愣头青!没看见厂长也在里面吗?别打扰人家谈正事!”
外面的对话让实验室内的两人相视一笑,都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林烽突然正色道,“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要是等战争结束了,你愿意继续留在兵工厂工作吗?”
苏婉的脸在晨曦中微微发红:“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一辈子搞军工研究。而且...”她声音渐低,“我觉得这里的工作氛围特别好,大家都像一家人。”
“是啊,”林烽望向窗外渐亮的天空,“等和平了,咱们要把兵工厂扩建十倍。你负责化学实验室,我管机械车间,咱们一起打造中国最先进的军工体系。”
“一言为定!”苏婉伸出手,眼睛笑成了月牙。
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在晨光中定格成一道温暖的剪影。
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小豆子探头进来:“厂长,苏姐,那个...炊事班问你们早上想吃点什么?”
看着小豆子挤眉弄眼的模样,苏婉慌忙抽回手,假装整理实验记录。林烽也咳嗽一声,恢复了一本正经的表情:
“随便弄点就行。对了,通知各车间主任,一小时后开会,研究无烟火药量产的问题。”
小豆子笑嘻嘻地跑了。苏婉红着脸说:“这下全厂都要误会了。”
“误会什么?”林烽难得地开了个玩笑,“咱们这不是在讨论工作吗?”
两人相视而笑,默契尽在不言中。
早会上,大家都注意到厂长和苏婉之间的气氛不一样了。虽然两人还是在认真讨论技术问题,但眼神交流明显多了起来。
牛大力偷偷对王老铁说:“老铁叔,你发现没?厂长今天说话特别温柔!”
王老铁敲了他一烟袋锅:“就你话多!干活去!”
散会后,林烽叫住苏婉:“小苏,关于火箭弹的推进剂,我有个新想法...”
看着两人又钻进实验室讨论起来,老张摸着下巴对王老铁说:“老铁,看来咱们兵工厂要办喜事了啊!”
王老铁美滋滋地吸了口烟:“般配!真般配!”
实验室里,苏婉正在黑板上写化学方程式,林烽站在一旁认真听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
“等战争结束,”林烽突然说,“我想去你的母校看看。听说燕京大学的实验室很漂亮。”
苏婉转过头,眼中闪着憧憬的光:“到时候我给你当向导。未名湖的秋天,美得像画一样。”
在这个平凡的早晨,两个年轻人的心靠得前所未有的近。他们或许还不知道,这份在战火中萌生的情谊,将会在未来的岁月里,支撑着他们共同走过无数风雨,为建设强大的国防事业奋斗终生。
而此刻,新的研发任务已经下达。更多的挑战在前方等待着这对志同道合的战友,等待着这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军工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