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军团长的视察和肯定,如同在警卫营烧得正旺的炉火里又添了一捧好柴,让战士们的士气和信心燃烧得更加炽烈。虽然敌人接下来的进攻依旧疯狂,但警卫营的防线,就像一块被反复锻打的精钢,愈发坚韧。
有了林烽团队几乎不间断的武器保障,战士们手中的枪很少再因为故障而“沉默”。即便出现了问题,也知道该去找谁,而且大概率能很快恢复战斗力。那几挺经过“手术”重获新生的机枪,更是成了阵地的中流砥柱,不知疲倦地将死亡的金属风暴泼向敌群。
李云龙指挥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他甚至开始有意识地轮换使用机枪,让那些“拼装”和“移植”的宝贝疙瘩能有冷却和简单保养的时间。缴获的弹药虽然经不起挥霍,但在林烽的建议下,采取了“重点射击、精准点杀”的策略,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杀伤效果。
时间在惨烈的攻防中一点点流逝。一天,两天……警卫营硬生生在这片血肉磨坊般的阵地上顶了三天三夜!
这三天里,敌人发动了不下二十次营连规模的进攻,无数次小股渗透和偷袭,均被粉碎。阵地前的尸体层层叠叠,泥土都被鲜血浸透成了暗褐色。警卫营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近半,许多熟悉的面孔永远倒下了。
但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
第三天傍晚,师部通讯员终于冒着炮火冲上了警卫营的阵地,带来了他们盼望已久的消息:“报告李营长!师部命令!主力部队已全部安全渡过湘江!你部阻击任务圆满完成!命令你部即刻交替掩护,撤出阵地,向江边转移!渡口有船只接应!”
消息传来,疲惫不堪的阵地上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声! “成功了!主力过去了!” “咱们顶住了!咱们完成任务了!”
李云龙眼眶一热,猛地一挥拳头:“他娘的!总算等到了!老孔!老丁!组织撤退!伤员先撤!一连断后!快!”
撤退行动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展开。战士们搀扶着伤员,带着牺牲战友的遗物,扛着打光了弹药的重武器(舍不得扔),依次退入交通壕,向江边转移。断后的一连在李云龙亲自指挥下,又打退了敌人一次试探性的追击,然后才迅速脱离接触。
当最后一批战士登上停靠在江边简易渡口的木船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对岸的枪炮声也渐渐稀疏,主力部队显然已经建立了稳固的防御。
船只离岸,向着对岸缓缓驶去。战士们回头望着那片他们坚守了三天三夜、洒满了战友鲜血的阵地,望着远处敌军阵地零星闪烁的篝火,心情复杂,有骄傲,有悲痛,也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李云龙站在船头,望着漆黑的水面,久久不语。孔捷拍了拍他的肩膀:“老李,别多想了,咱们完成任务了。” “我知道,”李云龙声音有些沙哑,“就是想起那些留下的兄弟,心里堵得慌……” “他们是英雄。”丁伟低声道,“咱们警卫营,没有一个孬种!”
到达对岸,早有师部的人员接应。清点人数,安置伤员,警卫营残存的战士们终于得到了片刻的安宁和安全。
第二天上午,师指挥部里,师长、政委等首长亲自接见了警卫营的主要干部。 师长看着眼前一个个军装破烂、满脸硝烟、眼窝深陷但却站得笔直的汉子,神情动容:“李云龙,孔捷,丁伟,还有警卫营的全体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你们打得好!打得顽强!硬是顶住了敌人主力三昼夜的疯狂进攻,确保了军团主力和中央机关的安全转移!彭军长特意来电,表扬你们打出了红三军团的威风!”
政委接着说道:“你们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歼敌三百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自身也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实战经验,比如那个浸水棉被防弹法,就很好嘛!”
李云龙赶紧立正道:“报告师长、政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主要是战士们打得好!不怕死!还有……还有就是咱们林烽同志搞的后勤保障得力!没他,我们枪坏了都没地方修,子弹也早打光了!”
“哦?林烽同志?”师长的目光转向站在李云龙侧后方的林烽,“我正要说到他。这次战斗,林烽同志的表现尤为突出!师部已经详细了解了情况。”
一位参谋拿出了一份文件,念道:“经核实,在湘江阻击战中,师属警卫营作战科科长林烽同志,组织领导修械小组,在极其艰苦危险的战场环境下,克服万难,共计修复各类故障步枪、手枪八十余支!修复轻机枪两挺!复装子弹超过两千发!并创造性运用‘零件互换’、‘土法补弹’等技术,极大缓解了我部武器弹药紧缺的困难,为维持战线稳定、保障战斗胜利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参谋念完,指挥部里一片安静,所有人都看向林烽,目光中充满了惊叹和赞许。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的艰辛和智慧,他们都能想象得到。
师长走到林烽面前,郑重地说道:“林烽同志,你的工作,看似不在最前沿拼杀,但价值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你用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成为了我们战斗力最重要的倍增器!经师党委研究决定,为表彰你的卓越功绩,特为你记个人一等功一次!”
“一等功!”李云龙等人都吃了一惊。这可是极高的荣誉!通常只有重大战役中表现极其英勇或有决定性贡献的指战员才能获得。
林烽自己也愣住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政委笑道:“怎么?高兴傻了?这是你应得的!另外,小张、刘二同志,以及修械小组、复装子弹小组的其他成员,一并记集体三等功!”
小张和刘二站在后面,激动得脸都红了,搓着手只知道傻笑。
师长继续说道:“鉴于林烽同志表现出来的卓越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其对部队装备保障工作的深刻理解,师部决定,正式任命林烽同志为第五师师部装备科科长!负责全师的武器维护、弹药补给、技术革新等工作!希望你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第五师,为我们红军,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营作战科长到师装备科长,这不仅是级别的提升,更是职责范围的巨大飞跃!意味着他将从负责一个营的装备技术,扩展到负责整个师数千人的装备保障!
李云龙先是替林烽高兴,随即又有点舍不得,嘟囔道:“师长,您这……就把我们警卫营的宝贝疙瘩给挖走了啊?”
师长眼睛一瞪:“怎么?李云龙,你还想藏着掖着?林烽同志这样的技术人才,放在全师能发挥的作用更大!这是革命工作的需要!”
“是!师长!我服从命令!”李云龙赶紧立正,然后偷偷冲林烽挤了挤眼。
林烽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和一丝茫然,挺胸抬头,大声道:“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林烽坚决服从命令!一定努力学习,尽最大努力做好全师的装备保障工作,绝不辜负首长和同志们的期望!”
“好!要的就是这个态度!”师长满意地点点头,“好了,你们先下去休息吧。李云龙,抓紧时间整顿部队,补充兵员,后面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
退出师指挥部,李云龙一把搂住林烽的肩膀,使劲晃了晃:“好小子!真给老子长脸!一等功!师装备科长!以后老子见了你,是不是得先敬礼喊声‘林科长’了?”
林烽哭笑不得:“营长,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没有您和同志们的支持,我啥也干不成。”
孔捷也笑道:“老林,这是好事!到了师里,平台更大,能发挥的作用也更大!别忘了咱们警卫营就行,以后有啥好装备,可得优先想着点老部队!”
丁伟打趣道:“对啊,林科长,以后咱们营枪坏了,找你修可不许推脱啊!”
众人一阵大笑,冲淡了离别的些许伤感。
林烽看着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战友,心中暖流涌动。他知道,在警卫营的这段经历,尤其是湘江边这惨烈而辉煌的三天三夜,将是他永远铭记的宝贵财富。而新的挑战和使命,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湘江的波涛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但红色的队伍,已然越过天险,带着新的希望与坚定的信念,继续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本章字数:44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