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在野狼岭的密林中穿行,虽然暂时甩掉了可能的追踪,但李云龙丝毫不敢大意,命令队伍保持警惕,行军速度时快时慢,尽最大可能隐匿行踪。连续的赶路和之前的紧张,让战士们体力消耗不小,但队伍里的技术小组却像上紧了发条,利用一切短暂的休息时间,继续捣鼓他们的“宝贝”。
尤其是小张,自从独立修好那支汉阳造并得到林烽的“合格”认证后,整个人像是脱胎换骨。以前多少还有点俘虏兵的怯懦和拘谨,现在走路腰板挺得笔直,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和干劲。一休息就围着老周转,不是请教问题就是主动帮着整理工具,要不就拿着些旧的、损坏程度不一的零件反复练习拆卸组装,琢磨手感。大牛和石头受他影响,也卷了起来,三人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老周自然是乐见其成,教得更加起劲。林烽偶尔路过指点一两句,往往就能让他们茅塞顿开,练习的热情更加高涨。
这天下午,队伍在一处山涧旁做较长时间休整,主要是取水和处理个人卫生。李云龙一看这地方相对隐蔽,水源充足,便大手一挥:“行了,都别闲着了!能动的都动起来!老周,带着你的徒弟们看看还有没有能修的家伙什!小花,你们娘子军接着筛弹壳!小豆子,带你的人去找点干柴,顺便看看能不能挖点野菜,晚上咱们喝口热乎的!”
命令一下,营地立刻又变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小作坊。
老周那边叮叮当当,小张已经开始尝试独立处理一支枪栓不太顺畅的中正式,老周在一旁背着手看着,只是关键时刻才提点一句。
小豆子领着童子军呼啦啦钻进林子,一个个眼睛瞪得溜圆,寻找一切能下肚的东西。
而涧水边的一块大青石旁,赵小花带着她的娘子军,又开始了枯燥却至关重要的弹壳筛选工作。她们身边堆着好几个包袱,里面是从历次战斗和沿途收集来的大量废弃弹壳,黄铜的、紫铜的都有,锈迹、污渍、变形程度各不相同。
娘子军们两人一组,一个从大堆里初步分拣,另一个进行精细检查。她们的工作方法也升级了,不再仅仅依靠眼睛看。林烽教过她们,有些细微的裂纹肉眼难以发现,可以用手指仔细触摸内壁和外壁感受凹凸不平,或者将弹壳对着光亮处(比如天空或水面反光)仔细观察,甚至轻轻敲击听声音是否清脆。
“翠儿姐,你看这个,”一个年轻的小战士(也是之前被救下的妇女)拿起一个弹壳,有些犹豫地递给旁边的同伴,“口这里好像有点不圆,但摸着又没裂口,能用不?”
那个叫翠儿的妇女接过来,先是摸了摸口部,又对着水面反射的光仔细看了看,还用手指弹了一下听响。 “嗯……口是有点瓢,但不严重,老周班长应该能整形。先放‘待定’筐里吧。”她们面前现在摆了三个筐:“完好\/微瑕”、“待整形”、“废弃”。
赵小花作为负责人,来回巡视着,不时拿起筐里的弹壳进行抽检,表情严肃认真。
忽然,她在一个刚被分拣到“完好\/微瑕”筐里的弹壳前停住了脚步。这个弹壳看起来品相不错,锈蚀不严重,形状也规整。但她拿起来,手指习惯性地顺着弹壳体滑动时,在靠近底缘的位置,指尖感受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拉手感。
她立刻蹙起秀眉,将弹壳凑到眼前,对着水面的反光,调整着角度仔细查看。看了好一会儿,她终于发现,在底缘上方大概半厘米的地方,有一道极其细微的、纵向的头发丝一样的阴影!不对着光特定角度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个是谁分的?”赵小花拿起那个弹壳,语气严肃地问。
一个女战士抬起头,怯生生地说:“小花姐,是……是我。我看着它挺新的,就没……”
赵小花没责怪她,而是把弹壳递给她:“你摸摸这里,再对着光看看。”
那女战士依言操作,仔细摸了好一会儿,又对着光变换角度,终于也发现了那道细微的裂纹,脸一下子白了:“呀!真……真有一条缝!小花姐,我差点没看出来!”
“这不是你的错,这裂纹太隐蔽了。”赵小花拿回弹壳,脸色凝重,“但是,这种弹壳,绝对不能用!”
她的声音不大,但很坚定,吸引了周围几个女战士的注意。
“为啥啊小花姐?”另一个女战士问道,“就一条小缝, maybe 装药打出去也没事吧?看着也不深。”
“不行!”赵小花斩钉截铁地摇头,拿起旁边一根细树枝,小心地伸进弹壳里,抵住那条裂纹的内侧,稍微一用力,只见那裂纹似乎微微张开了一点!
“看到没有?”赵小花严肃地说,“这裂纹看着小,但很可能已经穿透了壳壁!林顾问反复强调过,这种有裂纹的弹壳,是复装子弹里最危险的!一旦装药击发,高压燃气就会从这裂缝里冲出来,轻则漏气导致子弹没劲,打不准,重则直接炸开弹壳,那就是炸膛!会伤到开枪的自己人!”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所有娘子军:“咱们复装子弹是为了啥?是为了让同志们能更多消灭敌人,更好地保护自己!要是因为咱们检查不仔细,让有问题的子弹上了战场,伤了咱们自己的同志,那咱们不是在帮忙,是在造孽!是在犯罪!林顾问说了,质量就是生命线,对裂纹必须零容忍!”
这一番话,说得在场的女战士们神色都凛然起来。她们之前或许只是觉得这工作重要,但现在更深刻地理解了其背后的责任和风险。
“小花姐说得对!” “绝不能放过一个坏弹壳!” “咱们再仔细点!”
赵小花见大家都重视起来,便拿着那个裂纹弹壳,走到正在和小张讨论扳机簧力度的林烽和老周面前。 “林顾问,周班长,你们看这个。”
林烽接过来,仔细检查了一下那条裂纹,点了点头:“很典型的纵向裂纹,非常隐蔽,但危害极大。小花同志,你发现得很及时,很好!”
老周也凑过来看了看,倒吸一口凉气:“娘的,这玩意要是装上药上了战场,非得出事不可!小花,你这眼睛可真毒!”
这时,之前那个分拣出这枚弹壳的女战士,又急匆匆地跑过来,手里捧着另外七个弹壳,脸上带着后怕:“小花姐,林顾问,我……我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刚才分出来的‘好’弹壳,又……又找出七个有各种细小裂纹的!有的在口部,有的在中间,这个最吓人,裂纹都快绕底缘一圈了!”
好家伙!一下子又冒出七个隐患!
赵小花脸色更加严肃,她毫不犹豫地对那个女战士说:“做得对!全部挑出来!一个都不能留!”
她转身对林烽和老周,语气坚决地说:“林顾问,周班长,我建议,这些有裂纹的弹壳,绝对不能流入复装流程,必须当场销毁!把它们融了做弹头原料,也算废物利用!”
林烽看着赵小花那认真甚至有些执拗的表情,心中大为赞赏。这种对质量问题的零容忍态度,正是工业化生产中最宝贵的品质之一。他之前只是泛泛地强调了一下,没想到赵小花不仅听进去了,还如此坚决地贯彻执行。
“我完全同意!”林烽立刻表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这些裂纹弹壳必须销毁!小花同志,你做得很对!原则性很强!”
正好这时,小豆子带着童子军捡柴火回来了,还抬着一小筐挖到的野荠菜和蘑菇。赵小花立刻招呼他们:“豆子,生个小点的炉子,把这些坏弹壳都熔了!”
“好嘞小花姐!”小豆子虽然不明白为啥,但立刻照办。
很快,一个小坩埚架了起来,炭火点燃,那八个被判定“死刑”的裂纹弹壳被扔了进去,在高温下逐渐变红、软化、熔化成一滩黄铜液。赵小花亲自拿着铁钳守着,直到它们彻底变成液体,再也看不出原来的形状,才让小豆子将它们浇铸成一块铜锭。
这个过程,所有人都看着。尤其是技术小组和老兵们,看着那在火焰中熔化的弹壳,再想想赵小花刚才那番“炸膛伤自己人”的话,都对“质量”这两个字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李云龙和孔捷也被吸引过来,了解了事情原委后,李云龙一拍大腿:“他娘的!说得对!老子宁可少复装十发子弹,也绝不能有一发炸膛的!这是原则问题!小花同志,你这关把得好!”
孔捷也点头:“是啊,细节决定成败。咱们这土法复装,更得讲究个认真仔细。”
林烽看着赵小花,心中有了决定。他走上前,当着所有人的面,正式说道:“赵小花同志心思细腻,原则性强,责任心重,善于发现问题。我提议,以后咱们所有复装用的弹壳、零件,在进入下一道工序前,都必须经过一道专门的质检环节!这个质检员,就由赵小花同志来担任!她说了不合格的,一律退回或者销毁!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意见!” “支持!” “小花姐心细,肯定行!” 战士们纷纷表态支持。老周也点头:“早该有这么个人了!俺们修枪的弄出来的零件,也得让小花把把关!”
赵小花没想到林烽会给自己这么重要的任命,脸一下子红了,连忙摆手:“林顾问,我……我怕我不行,我就是……”
“你行!”林烽肯定地说,“你今天做得就非常好!发现问题,坚持原则,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案。这个质检官,非你莫属!以后,你就是咱们独立加强连移动兵工厂的‘质量总监’了!”
“质量……总监?”赵小花对这个新词有点懵,但明白这是极大的信任和责任。
李云龙哈哈一笑:“啥总监不总监的,老子听着迷糊!就叫‘赵质检’!以后弹壳好不好,零件行不行,小花说了算!谁要是不服,老子第一个不答应!就这么定了!”
“是!连长!林顾问!我一定好好干!绝不让一个有问题的零件蒙混过关!”赵小花挺起胸膛,激动地接受了这个新职务,眼神里充满了使命感。
从此,独立加强连的复装流程里,正式确立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零件质检。而赵小花,这位曾经的普通农村妇女,凭借着自己的细心、责任心和原则性,成为了这支队伍里第一位质量控制官,为后续的标准化生产和安全保障,立下了汗马功劳。那熔化的八枚裂纹弹壳,就像一堂最生动的安全教育课,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本章字数:40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