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降下已近三周。
深度安全屋内的空气,仿佛凝固的铅块,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阻力。压抑,不再是心理感受,而是一种物理存在。
陈朔(辰砂)借着油灯如豆的光芒,在笔记本上划下最后一道连接线。纸上是一个简化的关系图,核心是“竹内晋作”,向外延伸出“梅机关”、“76号”、“驻军”、“宪兵”以及“市政经济部门”等多个节点。其中,“梅机关”与“76号”之间被他用红笔重重圈起,旁边标注着一个问号。
“我们的生存窗口,不是四个月,甚至不是两个月。”陈朔抬起头,声音因长期缺乏饮水而有些沙哑,但眼神却锐利如刀,看向坐在对面的苏婉清和刚刚冒险抵达的沈清河。“竹内的‘内部甄别’正在为我们创造机会。”
苏婉清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接口道:“他挥向内部的刀越狠,反弹的力道就越大。我们不需要等到他们怨声载道,我们需要的是第一个……承受不住压力,并且对我们有利用价值的人。”
沈清河面容憔悴,但眼神依旧沉稳,他微微颔首:“你的判断是对的。我们安插在76号最低级别的‘灰尘’今早冒险传出消息,行动处一个叫王汉民的小队长,昨天被内部审查委员会带走问话了十二个小时,理由是他在‘七号仓’事件前一周,曾与一个身份不明的烟贩有过接触。他被用了刑,虽然最后因‘查无实据’放了回来,但……怨气很深。”
“王汉民……”陈朔指尖轻点桌面,“他的资料。”
“贪财,好色,但业务能力不错,擅长追踪,在76号底层有些江湖兄弟,不算李士群的铁杆嫡系。”沈清河迅速回答道,“这次无妄之灾,足以让他对竹内、甚至对李士群产生离心。”
“不够。”陈朔摇头,“仅仅怨气不够。我们需要一个更强烈的动机,比如……恐惧。对自身地位不保,甚至性命堪忧的恐惧。”
他指向关系图上“梅机关”与“76号”的连接点:“竹内来自梅机关,他的‘内部甄别’本质上是对76号等伪员机构的不信任和权力侵蚀。李士群此刻,想必也如坐针毡。王汉民这样的中层骨干,正是这种权力摩擦中最容易被碾碎的石子。”
安全屋内陷入短暂的沉默。陈朔的分析,将宏观的“铁幕缝隙”,精准地定位到了一个具体的人,和一种可以被利用的极端情绪上。
“你想接触他?”沈清河语气凝重,“风险极大。任何主动接触,都可能落入竹内设下的圈套。”
“不直接接触。”陈朔的目光投向苏婉清,“我们需要一个他绝对意想不到的渠道,传递一个他无法拒绝的信息。”
苏婉清沉吟片刻,眼中光芒一闪:“教会医院。王汉民的情妇,上个月因小产在那里住过院,主治医生是亨特神父,我担任助手。王汉民私下很紧张这个女人。”
“很好。”陈朔点头,“切入点有了。下一步,我们需要一份‘礼物’,和一份‘预言’。”
“礼物?”沈清河问。
“一份能让他立刻感受到‘诚意’,并且与他切身利益相关的礼物。”陈朔解释道,“比如,一份关于是谁在审查会议上,刻意强调了那条他与烟贩接触的、模棱两可的记录。这份‘礼物’要指向他在76号内部的某个对头,让他相信,有人想借竹内的刀除掉他。”
“这能点燃他的怒火和恐惧。”苏婉清表示认同。
“然后是‘预言’。”陈朔继续道,声音低沉而充满掌控力,“通过那位情妇,隐晦地提醒他。告诉他,竹内的清洗远未结束,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他们这些有‘江湖习气’,不被梅机关信任的中层。他之前能侥幸脱身,下一次,未必还有这么好运。”
“这会把他的恐惧放大到极致。”沈清河深吸一口气,“但之后呢?他即便相信,又能为我们做什么?”
陈朔的指尖,在关系图上轻轻一划,从“76号”滑向了旁边的“市政经济部门”。
“他不需要直接为我们提供情报或保护。他只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利用他三教九流的关系,帮我们传递几条关于市场动向的、看似无用的‘商业信息’,或者,在他职权范围内,对某些货物的流通,‘偶然’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行为,在他的认知里,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而进行的、无伤大雅的权力寻租,完全符合他的人设,不会触发竹内的行为分析警报。”
“而对我们,”陈朔总结道,“这就是在铁幕上,钻出了第一个可供呼吸的气孔。也是我们未来计划中,信息流和物资流可能通过的,最初的毛细血管。”
沈清河沉默了更长的时间,他在权衡。这是一个极其大胆而精细的操作,如同在悬崖上走钢丝。一旦失手,不仅会损失苏婉清这条宝贵的线,更可能暴露组织在高压下仍在活动的迹象,招致灭顶之灾。
但他看着陈朔那双冷静得不见底的眼睛,那里面没有任何侥幸,只有基于人性洞察的精密计算。
“……需要确保信息传递的绝对间接和安全。”沈清河最终沉声道,这等同于批准了计划。
“明白。”苏婉清郑重点头,“我会通过亨特神父,以‘转达医嘱和心理疏导建议’的名义,与那位情妇建立更自然的联系。‘礼物’和‘预言’的内容,会进行最严格的编码。”
陈朔补充道:“这只是第一步。王汉民是我们撬开的第一道缝。通过他,我们或许能感知到76号内部更深的暗流,甚至接触到其他有类似处境的人。当竹内以为他用铁幕将我们彻底隔绝时,他恰恰在自己体系内部,为我们孕育了第一批……‘非自愿的同盟者’。”
计划已定。苏婉清开始默默复盘接触的每一个细节。沈清河则在心中重新评估着可用资源和风险控制节点。
陈朔再次将目光投向那盏摇曳的油灯。
生存,从来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在风暴眼中,找到那丝紊乱的气流,并借此扶摇而上。
铁幕依旧冰冷,但第一道裂隙,已在智慧的撬动下,悄然显现。
【第一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