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农场的晨雾还没散尽,陆知衍就蹲在临时办公室外的空地上,摆弄着一排传感器设备。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落在设备上,映出他指尖的细微动作 —— 他正给每个传感器套上李婶新编的麦秆套,穗纹里沾着新鲜的麦香,既防晒又能让设备多些乡村的温度。
“这些设备都调试好了?” 苏晚星拎着两个保温桶走过来,桶里是刚煮好的麦芯粥,“老陈说今天来的农户比上次多,尤其是张婶,特意跟村里的老姐妹说‘要跟着学模型’,还把你昨天给她看的监测数据抄在小本子上了。”
陆知衍抬头笑,伸手接过一个保温桶,指尖碰到她的手时顿了顿 —— 昨晚处理 U 盘的事让两人都没睡好,顾言泽凌晨发来消息,说 U 盘里藏着 “模型参数伪造程序”,一旦插入关联设备就会篡改数据,显然是王总监用来栽赃的手段。“都调好了,” 他把保温桶放在石桌上,指了指旁边的简易操作板,“我把复杂的参数都隐藏了,只留‘浇水提醒’‘肥力监测’两个大按钮,跟手机拨号一样好懂。”
说话间,农户们陆续赶来。张婶走在最前面,手里攥着那个抄满数据的小本子,身后跟着五六个拎着小板凳的老人;村西头的刘大叔则推着自行车,车后座绑着自家种的菠菜,说 “给晚星丫头和知衍补补”。李婶更是热闹,带着几个妇女把昨天编的麦秆拱门挪到空地旁,还在上面挂了块木牌,写着 “科技助农小课堂”,字是村里小学老师帮忙写的,歪歪扭扭却格外醒目。
“人都到得差不多了,咱们开始吧!” 陆知衍拿起一个传感器,走到空地中央的演示台旁,“今天咱们不说复杂的原理,就教大家三件事:怎么装传感器、怎么看手机数据、怎么根据提醒浇水 —— 都是实打实能用在田里的本事。”
他话音刚落,人群里就有人嘀咕:“俺们这老眼昏花的,手机都玩不利索,还能学这个?” 说话的是村东头的张叔,头发花白,手里攥着个旧老年机,去年种麦子还靠 “看天浇水” 的老经验,之前一直抵触模型。
苏晚星赶紧走过去,把手里的简易操作手册递给他:“张叔,您看这手册上的图,每个步骤都画得跟连环画似的,知衍等下还会手把手教,肯定能学会。” 她顿了顿,故意提起昨天的事,“您忘了?张婶昨天也担心学不会,现在都能跟您说数据了呢!”
张婶立刻接话,把小本子举起来:“可不是嘛!俺家麦子上周浇完水,知衍说湿度到 28% 正好,俺去田里一看,麦穗确实比以前精神!这模型不是瞎糊弄的,是真能帮俺们种地!”
陆知衍趁机把传感器往演示台的土壤里一插,打开手机上的模型小程序,屏幕上立刻跳出一行绿色的字:“当前土壤湿度 26%,适宜小麦生长,预计 3 天后需浇水”。他把手机举高,让所有人都能看清:“大家看,传感器插在田里,手机上就能实时看到数据,不用再蹲在田里摸土判断 —— 就像给麦子装了个‘体温计’,不舒服了会提前告诉咱们。”
为了让农户更直观感受,他特意把演示台分成两半,一半插着传感器,一半空着,旁边摆着两把卷尺:“等下咱们测测两边麦苗的高度,再对比下用模型浇水的麦田,大家就能看出差别了。”
课堂过半时,顾言泽骑着电动车赶来,手里攥着个透明塑料袋,里面装着个巴掌大的传感器,外壳粗糙,印着模糊的 “农业监测” 字样。“这是在邻村农具店找到的,” 他把袋子递给陆知衍,声音压得很低,“老板说昨天那个穿灰色外套的人送来一批,说‘比绿源农场用的便宜一半’,我看这做工,八成是劣质货,数据根本不准。”
陆知衍接过袋子,指尖捏着劣质传感器,能感觉到里面的零件松动。他走到演示台旁,把两个传感器放在一起对比:“大家看,左边这个是咱们用的,外壳厚,麦秆套能正好套上;右边这个是外面卖的便宜货,轻轻一捏就变形,里面的芯片连防水都做不好,下雨一淋就坏,还会乱报数据 —— 到时候不仅帮不了忙,还会耽误浇水,让麦子渴着。”
农户们凑过来翻看,张叔捏了捏劣质传感器,眉头皱起来:“这玩意儿看着就不结实,俺们可不能买这种坑人的东西!” 刘大叔也点头:“还是知衍给俺们选的靠谱,俺家传感器用了俩月,风吹雨打都没事,数据跟田里的情况一模一样。”
苏晚星趁机把顾言泽带来的劣质传感器包装展开,发现角落印着个小小的 “王” 字 logo,跟之前张婶收到的 “免费检测” 传单角落的标记一模一样。她悄悄把陆知衍拉到一边,压低声音:“这肯定是王总监搞的鬼,他想让邻村的农户买劣质传感器,再说是咱们的模型有问题。”
陆知衍点头,眼神沉了沉:“顾言泽说邻村的村干部已经注意到了,让咱们下午过去一趟,一起看看怎么提醒村民。不过现在先把课堂上好,让咱们农场的农户都认清楚,别被劣质货骗了。”
回到课堂,陆知衍特意增加了 “传感器辨真伪” 的环节,教农户们看外壳厚度、查防水标识,还让大家用手机扫描正品传感器上的二维码,能直接跳转到模型的官方说明页:“以后大家要是看到陌生的传感器,先扫扫码,要是跳不出来页面,或者价格太便宜,肯定是假的,记得跟老陈或者我说。”
临近中午,课堂进入最关键的实操环节 —— 陆知衍把农户分成五组,每组发一个传感器和一部简易操作手机,带着大家去附近的麦田实地安装。张叔一开始还手抖,把传感器插歪了,陆知衍蹲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调整角度:“传感器要斜着插,深度大概十厘米,这样才能准确测到土壤湿度。”
苏晚星则跟在后面,用手机记录下每个小组的操作瞬间:张婶帮着扶传感器,刘大叔在旁边读手机上的提示音,几个年轻农户还互相比赛谁装得又快又准。等所有传感器都安装好,手机上的模型小程序同步显示出五块麦田的湿度数据,最高的 32%,最低的 25%,陆知衍指着数据说:“湿度超过 35% 就要排水,低于 20% 就要浇水,大家看自家田里的数据,今天就能调整,咱们下周再来看麦子的变化。”
张叔看着手机上跳出来的 “当前湿度 28%,无需浇水” 的提示,突然笑了:“这玩意儿还真管用!俺以前总怕浇多了水,现在一看数据就放心了。” 他转头对身边的老人说,“你们也别犹豫了,跟着学准没错,俺们种地靠经验,也得靠科学!”
中午的阳光晒得人暖洋洋的,农户们坐在田埂上喝着麦芯粥,手里捧着简易操作手册,互相交流着刚才的操作心得。李婶拉着苏晚星的手说:“晚星丫头,俺们商量着,想让你把今天的课堂内容写成小故事,贴在村里的公告栏上,让没来得及来的人也学学。”
“没问题!” 苏晚星点头,从包里拿出笔记本,“我还想把大家的操作照片也贴上去,再加上下周的麦子长势对比,这样更有说服力。”
陆知衍刚跟老陈交代完 “留意陌生传感器推销” 的事,手机就响了,是顾言泽发来的紧急消息,附带一张照片:“邻村农具店发现这批劣质传感器的发货单,收货地址写的是‘绿源农场临时仓库’,王总监想栽赃咱们!另外,老赵刚才在邻村打听‘科技课堂的结束时间’,好像想过来闹事。”
照片里的发货单上,黑色的字迹格外刺眼,“绿源农场临时仓库” 几个字被圈了出来,旁边还有老赵的签名。陆知衍的脸色瞬间沉下来,把手机递给苏晚星看:“王总监不仅想卖劣质传感器,还想把责任推到我们身上,要是邻村的农户用了劣质设备出问题,说不定会以为是我们的模型有问题。”
苏晚星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却很快镇定下来:“我们现在就去邻村,跟村干部一起把发货单的事说清楚,再把劣质传感器的样品给村民看,让大家知道真相。老赵要是敢来闹事,咱们有这么多农户支持,他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老陈听到动静,也凑过来说:“俺跟你们一起去!俺们绿源农场的农户都信你们,邻村的村干部也是个明事理的,肯定不会让王总监得逞!”
三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往邻村赶时,张婶突然追上来,手里拿着个小小的布包,里面是她早上抄数据的小本子:“晚星丫头,知衍,这个你们带上!里面记着俺家麦子用模型前后的产量数据,要是邻村的人不信,俺们可以去跟他们说,用事实说话!”
陆知衍接过布包,指尖触到本子上粗糙的纸页,心里满是暖意。他抬头看向田埂上的农户们,大家都站了起来,眼里满是坚定的神色,像是在说 “我们支持你们”。
车子驶离绿源农场时,苏晚星回头看了眼田埂上的身影,还有那些插在麦田里的传感器,麦秆套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她知道,这场 “科技助农” 的实践才刚刚开始,王总监的阴谋虽然阴险,但只要他们和农户们站在一起,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就一定能化解危机。
可就在车子快要拐进邻村路口时,陆知衍的手机又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你们的模型服务器,今晚有人会‘拜访’。”
苏晚星凑过来看消息,心里咯噔一下。王总监不仅想在传感器上动手脚,还盯上了模型的核心服务器 —— 那里面存着所有农户的麦田数据,要是被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她转头看向陆知衍,发现他正握着方向盘,眉头紧锁,眼神却格外坚定:“我们得兵分两路,你和老陈去邻村处理传感器的事,我联系顾言泽,今晚守着服务器,绝不能让王总监得逞。”
夕阳把车子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乡间的小路上。车里的气氛有些沉重,却没有人退缩。他们都知道,这场针对 “科技 + 文化” 融合项目的较量还没结束,接下来的挑战会更艰巨,但只要彼此信任、并肩作战,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
邻村的轮廓越来越近,农具店的招牌在夕阳下隐约可见,而绿源农场的方向,麦田里的传感器还在默默监测着土壤湿度,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希望。这场关于 “实践与信任” 的战斗,才刚刚进入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