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计划引发的风声在参谋本部大楼内持续发酵,如同一池被搅浑的水,各种猜测和不安在暗中涌动。聂曦成了众人眼中的焦点,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然而,他严格按照吴石的指示,表现得异常沉稳,除了处理日常公务外,对任何“特别调查”的迹象都讳莫如深,仿佛那流言真的只是空穴来风。
这种沉默,反而加剧了某些人的焦虑。尤其是那些与徐、赵二人关系密切,或者自身不那么干净的人,他们摸不清聂曦的底牌,更猜不透吴石的意图。这种未知的恐惧,比明确的威胁更折磨人。
徐处长和赵副主任显然也坐不住了。他们放出风声,本意是逼聂曦行动,从而抓住破绽。但聂曦的按兵不动,让他们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他们开始怀疑,“追风”计划是否真的存在?还是吴石和聂曦故布疑阵,反将他们一军?
这种怀疑,让他们必须采取更直接的手段来验证。
这天下午,聂曦正在办公室整理一份关于前线部队换防的评估报告,机要室的孙主任亲自敲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自然的笑容。
“聂副官,忙着呢?”孙主任搓着手,语气带着几分讨好。
“孙主任,有事?”聂曦放下笔,平静地问道。
“是这样,”孙主任压低声音,凑近了些,“督导办的徐处长,想调阅一下近期所有关于东南沿海防务调整的电文底稿和呈报记录,说是……例行核查。您看,这部分文件很多是您经手或归档的,是不是……”
聂曦心中冷笑。来了!徐处长终于按捺不住,要亲自下场试探了。调阅防务调整文件,这个理由冠冕堂皇,但指向性非常明确——这与“堡垒”行动密切相关,是核查他们是否“泄露机密”的最直接途径。
“既然是督导办徐处长要的,又是例行公事,自然要配合。”聂曦脸上没有任何异样,爽快地说道,“相关文件都在档案柜里,我这就整理出来,孙主任您稍等。”
他起身走到档案柜前,动作麻利地找出几个对应的卷宗盒。他并没有急于全部交出,而是当着孙主任的面,仔细地翻阅、清点,将其中几份明显标注着“绝密”且与“堡垒”行动核心无关的文件抽了出来,单独放在一边。
“孙主任,”聂曦指着那几份绝密文件,语气严肃,“这几份涉及最高层战略部署,按规定,调阅需参谋长亲自批准,并需督导办出具最高级别的调阅函。您看是不是先请示一下参谋长和徐处长?”
孙主任愣了一下,看了看那几份文件,又看了看聂曦公事公办的表情,连忙点头:“是是是,聂副官考虑得周到,规矩不能坏。那……这些非绝密的……”
“这些可以。”聂曦将其他文件整齐地装入一个文件袋,封好口,递给孙主任,“清点一下,签个收据吧。按规定流程走。”
孙主任连忙接过,草草看了一眼,签了字,拿着文件袋匆匆离开了,似乎生怕聂曦反悔。
聂曦看着他的背影,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刚才的举动,看似严格遵守规章,实则暗藏玄机。主动配合调阅,表明自己心中无鬼;而特意指出需要特殊手续的绝密文件,既彰显了原则性,又 subtly 暗示了“堡垒”行动相关文件的高度敏感性,无形中给徐处长的核查设置了障碍,也提醒对方不要越界。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种“合规”的应对,传递出一个信号:我聂曦行事光明磊落,不怕你查。
果然,不到一个小时,徐处长亲自打来了电话,语气倒是比平时缓和了些:“聂副官,文件收到了,效率很高嘛。不过,那几份绝密文件……”
“徐处长,”聂曦不卑不亢地打断他,“规矩您是知道的。没有参谋长和正式调阅函,我无权调出。如果您确实需要,可以按程序申请,参谋长那边,我会及时呈报。”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徐处长干笑的声音:“呵呵,聂副官果然是一板一眼,原则性强。好吧,程序就按程序来。我先看看这些。”说完,便挂了电话。
聂曦放下听筒,知道第一回合的交锋,自己勉强占了上风。徐处长没有强行施压,说明他暂时还不想把事情闹到吴石那里,也说明他对“追风”计划的真伪以及聂曦的底牌,依然心存疑虑。
蛇,已经被引出了洞,但还没有完全亮出毒牙。聂曦知道,更激烈的较量,还在后面。他必须利用对方犹豫不决的这段时间,尽快找到扭转局面的关键。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窗外阴沉的天空,脑海中飞速思考着下一步的棋该怎么走。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