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号码再次发来的信息,将产线设备延误的偶然事件,瞬间指向了人为操纵的可能性。
港岛分公司,赵?这条线索模糊却极具指向性。
他首先让沈弘毅通过海外渠道,秘密调查那家温度控制模块供应商的港岛分公司人员构成,重点关注一位姓赵的高管背景及其社会关系。
同时,他亲自拨通了陈明远的电话。
温度控制模块的事情,可能有蹊跷。祁阳言简意赅,你那边暂时按兵不动,正常催货,但所有沟通记录保存好。韩教授那边的临时方案评估得怎么样?
陈明远虽然疑惑,但还是立刻汇报:韩教授和王工带领团队模拟了几种方案,认为可以通过分段精确控制和引入补偿算法,在现有硬件基础上将核心温区的均匀性提升到设计指标的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勉强能满足初期试产的要求,但对工艺操作的要求会非常高,能耗也会增加。
百分之九十五……可以接受。祁阳果断道,就按这个备用方案准备。同时,立刻启动第二供应商认证流程,目标是国内那几家能做高端工业温控的厂家,哪怕性能稍逊,也要把备份做起来。
明白!陈明远感受到祁阳语气中的凝重,知道事情不简单,立刻领命而去。
安排完产线应急措施,祁阳将注意力转回国际赛。
复赛方案进入了最后打磨阶段,苏婉晴整合后的方案将供应链韧性、成本控制与品牌价值重塑巧妙地编织在一起,逻辑严密,既有宏观战略,又有微观执行细节。
祁阳负责的风险评估部分,则添加了对地缘政治、自然灾害乃至潜在供应商道德风险的多维度分析,并设计了相应的弹性应对策略,使得整个方案更加厚重和可靠。
提交截止前夜,团队通宵核对数据、润色文字。当最终方案成功上传后,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疲惫中带着完成挑战的满足。
大家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祁阳看着眼前几名并肩作战的队友,尤其是眼底带着淡青色的苏婉晴,语气缓和了些,复赛结果出来前,暂时可以放松一下。
然而,他自己的却并未到来。
沈弘毅的海外调查很快有了反馈:那家供应商港岛分公司的副总经理确实姓赵,而此人,与北极星陈建明的一位表弟是大学同窗,两人近期有过多次私人聚会记录。
线索如同散落的珠子,被这条线隐隐串了起来。
北极星似乎并未放弃,而是采用了更隐蔽的方式,试图通过影响的供应链来施加压力,或许是为了在后续的融资谈判中抢占先机,或许还有更深的目的。
祁阳沉思良久,然后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他没有直接联系北极星对质,也没有寻求法律途径——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产线进度耽搁不起。他让沈弘毅找到了蓝湖资本李静的私人联系方式,直接拨通了她的电话。
李总,冒昧打扰。关于b轮融资,我遇到一个情况,或许您会有兴趣知道。祁阳开门见山,将温度模块延误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北极星关联方操纵的线索,选择性地、但足够清晰地告知了李静。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李静冷静无比的声音:祁总,告诉我这些,你的目的是什么?
两个目的。祁阳坦然道,第一,证明在面对非正常竞争时,具备快速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能力。第二,我希望的投资决策,是基于纯粹商业和技术逻辑的判断,而非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果北极星的行为是行业常态,那我需要重新评估与某些资本合作的底线。
李静再次沉默,时间更长。祁阳能想象到她正在快速权衡利弊,评估这条信息的价值,以及祁阳此举背后的诚意和魄力。
信息我收到了。李静最终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蓝湖的尽职调查会包含对潜在投资者背景和商业道德的评估。谢谢你的告知。关于我们之前的问题清单,请尽快提供你们认为可以公开的部分。
通话结束。祁阳不知道这番釜底抽薪能否起到作用,但这步棋,他必须走。将潜在的问题暴露在另一个严肃的潜在投资者面前,既是压力测试,也是表明姿态。
几天后,启明深瞳那边传来了突破性进展。张伟团队基于环境感知模块的新算法,在精益汽配的真实产线环境中,经过连续四十八小时的高强度测试,平均识别稳定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点五,误报率降至百分之零点三以下,完全满足了客户的苛刻要求。王总非常满意,当场敲定了后续三条产线的改造意向。
张伟在电话里向祁阳汇报时,声音带着哽咽的激动:祁总,我们……我们做到了!
做得很好。祁阳肯定道,把核心算法模块申请专利。接下来,考虑将其封装成标准化工具,降低对其他客户的技术门槛。
就在他以为可以暂时喘口气时,邮箱里收到了全球青年商业领袖挑战赛复赛晋级通知。经纬洞察小组成功闯入全球前十,获得了前往新加坡参加总决赛的资格。同时收到的,还有李静亲自发来的一封邮件,内容只有一句话:
问题清单已审核通过。请准备签署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