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茶香富民
开春三月,茶产业工程进入关键期。但技术指导组带来的消息让人忧心:昌平的高山茶品质虽好,但种植分散,加工粗糙,品牌缺失,好茶卖不出好价钱。
茶农习惯老方法,不愿意改。农业局长很无奈,去年推广新技术,还被骂瞎折腾
秦墨深入茶山调研,发现问题确实复杂:老茶农守着古法种植,年轻人外出打工,茶园荒芜;小作坊加工水平参差不齐;更麻烦的是,几个茶商压价收购,茶农利润微薄。
必须产业化经营。秦墨下定决心。
但产业化需要资金。测算显示,建设标准化茶园需要2000万,引进加工设备需要1500万,品牌推广需要1000万。钱从哪里来?
这时,赵建国案追缴的一批资产派上了用场。涉案企业在昌平有3000亩林地使用权,正好适合改种茶林。秦墨请示上级后,决定将这些林地收回国有,租赁给茶农合作社,租金用于产业发展。
更妙的是,涉案企业仓库里查封的一批工程机械(价值800多万),经过评估后租赁给茶农开垦茶园,租金抵偿罚金。
这是把腐败分子的变成群众的。李哲副县长感慨。
资金问题解决后,技术推广又遇阻。老茶农杨大爷直接怼技术员:我种茶50年,还要你们教?
秦墨亲自上门,不说技术说市场:杨大爷,您的好茶被中间商压价,一斤才卖80块。我们统一品牌后,能卖到300块。
他带来浙江茶商的报价单,老茶农动摇了。秦墨趁热打铁,组织茶农到福建学习,亲眼看到现代化茶园亩产效益是传统的5倍。
品牌建设更是创新频频。秦墨联系母校设计学院,为昌平茶设计包装;请作家写茶文化故事;甚至通过党校同学联系上外交部,将昌平茶作为外事活动礼品。
最精彩的一笔是认养茶园计划。城市居民可以认养一片茶园,通过网络观看种植过程,茶叶成熟后直接配送。这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还建立了稳定客户群。
清明前后,首批昌平云雾茶上市,一炮而红。茶农收入翻了两番,年轻人开始返乡种茶。杨大爷拉着秦墨的手,笑得合不拢嘴:秦书记,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价钱!
站在茶山上,俯瞰连绵的翠绿,秦墨心中充满希望。产业振兴,才是脱贫的根本之道。
随着三大工程深入推进,部门协调问题日益凸显。最典型的是在云岭乡,交通局修路封了道,医疗设备运不进去;卫生院新建需要水电,但水利局和电力公司计划不同步;茶产业需要冷链物流,交通局说路没修好...
各部门各自为政,效率太低。秦墨在联席会上直言。
他决定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三大工程指挥部,自己任总指挥,李哲任常务副指挥,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指挥部实行每日调度、每周总结、每月考核。
但很快发现,光是开会解决不了问题。修路需要炸山放炮,卫健局担心影响卫生院施工;茶园需要引水灌溉,水利局说要先保人畜用水...
秦墨想出项目经理制:每个乡镇指定一名副县长挂帅,统筹协调所有项目。同时建立问题清单制度,小事当天解决,大事三天答复。
最见成效的是并联审批改革。过去一个项目要跑十几个部门,现在指挥部集中办公,一次性告知要求,同步开展审批,时限压缩70%。
资金监管更是创新。秦墨让纪委、审计局提前介入,在每个项目点设立廉政监督岗,资金使用全程公示。追缴的涉案资金,专门建立民生专项资金池,使用情况实时上网接受监督。
我们要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花出效益。秦墨说。
协同效应很快显现。公路修到哪里,医疗点就建到哪里,茶园就发展到哪里。云岭乡的老乡编了顺口溜:路通百事通,医好万家安,茶香富民生。
但秦墨没有满足。他组织编制《昌平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将三大工程拓展为全域发展蓝图。更长远的是,他推动建立项目后评价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这是秦墨常说的话。
端午前夕,秦墨收到一份特殊礼物——云岭乡群众用百家布缝制的万民伞,上面绣着民心所向四个大字。
这份礼物背后,是三大工程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全县行政村通路率从65%提高到98%;乡镇卫生院达标率从30%提高到90%;茶产业带动就业1.2万人,户均年增收8000元。
但秦墨更在意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变化。
最明显的是干部作风。以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主动上门、微笑服务、马上就办。曾经推诿扯皮的部门,现在抢着干事创业。
群众的态度更是天壤之别。以前上访告状的多,现在送锦旗感谢的多;以前对干部冷眼相看,现在主动端茶送水。就连最偏远的山村,群众都认得秦书记。
秦书记,尝尝我家的新茶!调研时,群众争相邀请。
秦书记,我家孙子能在门口坐车上学了!老人拉着他的手不放。
秦书记,卫生院救了我老伴的命!家属含着热泪。
这些真挚的情谊,比任何政绩都让秦墨感动。
但他也清醒地看到问题:部分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后续维护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后劲有待加强...
更深远的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工程完工、问题反弹。秦墨推动制定《昌平县民生工程运维管理办法》,建立县乡村三级管护体系。
最让人欣慰的是年轻干部的成长。在三大工程中锤炼出一批能打硬仗的骨干,他们懂业务、有担当、贴群众,成为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
书记,您培养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李哲感慨地说。
端午那天,秦墨来到云岭乡,与群众一起包粽子。老乡们自发组织山歌会,唱道:青山绿水白云间,幸福生活比蜜甜;感谢党的好干部,昌平旧貌换新颜。
听着真挚的歌声,秦墨眼眶湿润。他知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晚上,他在日记中写道: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要我们真心为民,群众就会把我们放在心上。这份信任,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月光如水,照亮昌平的群山。秦墨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有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而此刻的他,更加坚定了初心:为民服务,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