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岛屿呈椭圆形,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玄冰和积雪,隐约可见龟甲般的纹路。
单是露出海面的部分就有如此规模,整个玄龟的本体该有多大?
他神识全力扩散,终于穿透冰层,看清了下方的景象。
冰层之下,是一只通体漆黑的巨型玄龟。
龟甲上布满了古老的符文,散发着浓郁的水之法则气息。
四肢如同四座太古神山,深深扎根在北海海底。
一股远超寻常准圣的威压,从它体内缓缓散发出来。
“孔宣道友,不必试探了。”
一道苍老而厚重的声音,直接在孔宣脑海中响起。
“老夫早已知晓你的来意。”
孔宣心中一惊,没想到这玄龟竟然能直接以神念交流。
他收起周身气息,拱手道。
“晚辈孔宣,奉家师通天教主之命。”
“前来取道友龟壳,助女娲娘娘补天。”
“不知道友可否……”
“可否主动献身,对吧?”
玄龟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
“老夫乃开天浊气所化,生来便背负着补天的使命。”
“如今巫妖量劫结束,女娲娘娘补天在即。”
“老夫的死期,也到了。”
孔宣愣住了,他没想到玄龟竟然如此豁达。
原本以为还要一场恶战,没想到对方早已看透一切。
“道友既然知晓,那晚辈便直言了。”
孔宣语气恭敬。
“女娲娘娘补天,急需道友的龟壳作为材料。”
“晚辈愿以最快的速度,让道友无痛离去。”
“无妨。”
玄龟缓缓说道。
“生死有命,天道轮回。”
“老夫活了亿万年,早已看淡生死。”
“只是,老夫有一物,想托付给道友。”
话音落下,玄龟的龟甲缓缓张开一道缝隙。
一枚青黑色的巨卵,从缝隙中缓缓升起。
巨卵之上,布满了水之法则符文,散发着强大的生命波动。
“这是老夫的子嗣。”
玄龟的声音带着一丝不舍。
“老夫自知无法亲眼看着它孵化。”
“希望道友能代为照料,让它平安出世。”
孔宣看着那枚巨卵,心中一动。
这玄龟乃是开天浊气所化,它的子嗣必定天赋异禀。
若是能将其培养成才,日后必定是截教的一大助力。
“道友放心。”
孔宣郑重承诺。
“晚辈必定悉心照料,确保令郎平安孵化。”
“待它长大成人,晚辈会告知它你的事迹。”
“多谢道友。”
玄龟的声音充满了感激。
“老夫这就配合道友,释放体内的水之法则。”
“道友只需催动剑意,斩下老夫的四肢与头颅即可。”
“龟壳会自行脱落,无需道友费心。”
孔宣点了点头,不再犹豫。
体内青萍剑意瞬间爆发,化作一道凌厉的青色剑光。
玄龟体内的水之法则也同时涌动,围绕着它的四肢与头颅流转。
水之法则与青萍剑意相互呼应,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
防止鲜血污染北海,也让斩杀过程更加顺利。
“动手吧。”
玄龟的声音传来。
孔宣眼神一凝,手中青色剑光猛然斩出。
“唰唰唰唰!”
四道剑光闪过,玄龟的四肢应声而断。
切口平整,没有一丝鲜血流出。
紧接着,第五道剑光斩向玄龟的头颅。
“咔嚓!”
一声轻响,玄龟的头颅也被斩落。
庞大的身躯缓缓倒下,沉入北海海底。
玄龟的元神从头颅中飘出,化作一道微弱的光影。
它对着孔宣拱了拱手。
“道友大恩,老夫永世不忘。”
“日后令郎若有难处,道友可凭此卵联系老夫残魂。”
说罢,光影便缓缓消散在天地之间。
孔宣对着玄龟消散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道友一路走好。”
随后,他收起玄龟的四肢和头颅。
又将那枚青黑色巨卵小心地收入三十六诸天之中。
玄龟的龟壳果然自行脱落,漂浮在海面上。
龟壳坚硬无比,散发着厚重的土之法则与水之法则气息。
上面的古老符文熠熠生辉,显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防御法宝材料。
“这龟壳用来炼制防御灵宝,必定威力无穷。”
孔宣心中暗喜,将龟壳也收入体内。
就在这时,北海突然掀起滔天巨浪。
海水疯狂翻滚,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旋涡。
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显然,玄龟的陨落,引发了北海的天地异象。
“此地不宜久留。”
孔宣心中暗道。
他担心鲲鹏会被异象吸引而来。
当即化作一道七色虹光,朝着不周山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疾驰,不知过了多久。
孔宣终于抵达了不周山废墟。
曾经的撑天巨柱,如今只剩下半截残骸。
周围灵气紊乱,混沌气流时不时从天穹缺口处泄露出来。
天穹缺口下方,老子、元始、通天三位圣人凌空而立。
老子手持太极图,演化阴阳二气,阻挡混沌气流。
元始天尊头顶三宝玉如意,霞光万道,镇压四方空间。
通天教主则祭出诛仙四剑,布下诛仙剑阵,剑气纵横,稳固天穹。
三位圣人联手,勉强稳住了局势。
不远处,女娲娘娘手持乾坤鼎。
鼎内燃烧着熊熊烈火,无数先天灵材正在被炼化。
五色石已经炼制完成,散发着五彩霞光。
女娲娘娘正准备将五色石投向天穹缺口。
“弟子孔宣,参见女娲娘娘,参见三位师尊。”
孔宣躬身行礼,声音恭敬。
女娲娘娘停下手中的动作,目光落在孔宣身上。
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孔宣道友不必多礼。”
“你来得正好,玄龟的龟壳带来了吗?”
“回娘娘,弟子幸不辱命。”
孔宣手掌一翻,玄龟的四肢出现在手中。
“玄龟道友已然献身,这是它的四肢。”
“弟子已将龟壳收好,随时可以献给娘娘。”
女娲娘娘点了点头,说道。
“好,玄龟的四肢蕴含着强大的土之法则与水之法则。”
“正好可以用来炼制撑天神柱,加固天穹。”
她说着,挥手一招。
玄龟的四肢便飞到了她的手中。
女娲娘娘催动法力,玄龟的四肢瞬间化作四根巨大的神柱。
稳稳地支撑在天穹缺口四周,让缺口变得更加稳定。
“多谢孔宣道友相助。”
女娲娘娘微笑着说道。
“你先在一旁等候,待我补完天,自有赏赐。”
“多谢娘娘。”
孔宣躬身应道,退到一旁。
就在这时,元始天尊的目光落在了孔宣身上。
眼神冰冷,带着一丝敌意与审视。
“孔宣,你好大的胆子。”
“竟敢废去我阐教弟子广成子的修为。”
“今日若不是看在女娲娘娘补天的份上。”
“本尊定要好好教训你一番。”
孔宣心中一凛,没想到元始天尊竟然还在记恨此事。
他正准备开口解释。
通天教主却抢先说道。
“元始,休要放肆。”
“广成子擅闯我截教地界,干扰我截教弟子突破。”
“孔宣废他修为,已是手下留情。”
“此事错在广成子,与孔宣无关。”
“今日是女娲娘娘补天的大好日子,休要在此生事。”
元始天尊脸色一沉,冷哼一声。
“通天,你就是太纵容你的弟子了。”
“长此以往,截教弟子只会越来越无法无天。”
“我截教弟子如何,无需你操心。”
通天教主语气冰冷。
“倒是你阐教,纵容弟子肆意妄为。”
“日后封神量劫,我倒要看看。”
“你阐教能有什么好下场。”
“你……”
元始天尊气得脸色发白。
正准备反驳。
老子却开口说道。
“好了,两位师弟。”
“女娲娘娘正在补天,此事暂且搁置。”
“若是再争吵下去,耽误了补天大事。”
“尔等担待得起吗?”
元始天尊狠狠瞪了孔宣一眼,不再说话。
孔宣心中暗自感激通天教主的维护。
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
封神量劫,阐教与截教势不两立。
他必须尽快提升实力,才能在未来的浩劫中保护自己和截教的同门。
就在这时,女娲娘娘的声音传来。
“诸位道友,准备好。”
“我要开始补天了。”
三位圣人同时点了点头,加大了法力输出。
太极图、三宝玉如意、诛仙剑阵的威力大增。
将混沌气流彻底阻挡在天穹之外。
女娲娘娘手持乾坤鼎,将里面的五色石缓缓取出。
五色石散发着璀璨的五彩霞光,蕴含着磅礴的生机与法则之力。
“去!”
女娲娘娘一声轻喝,五色石化作一道五彩光柱。
直冲天穹缺口。
“轰!”
五彩光柱与天穹缺口碰撞在一起。
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
五色石开始快速融化,填补着天穹的缺口。
混沌气流被五彩霞光不断驱散,天穹缺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就在这时,孔宣收到了通天教主的传音。
“孔宣,此时正是争取功德的好时机。”
“你炼化了定海神珠,掌控水之法则。”
“快祭出定海神珠,平定因天穹破裂而紊乱的水之法则。”
“此举必定能获得大量功德。”
孔宣心中一动,连忙传音回应。
“多谢师尊提醒。”
他不再犹豫,手掌一翻。
三十六颗定海神珠从体内飞出。
悬浮在不周山周围。
孔宣催动体内法力,全力运转水之法则。
“定海神珠,定!”
三十六颗定海神珠同时爆发耀眼的光芒。
散发出磅礴的水之法则气息。
它们在空中快速旋转,形成一道巨大的水之结界。
笼罩着整个不周山区域。
紊乱的水之法则,在定海神珠的作用下。
开始快速平复,海水不再翻滚,巨浪逐渐平息。
天地间的灵气,也变得更加稳定。
女娲娘娘感受到水之法则的变化。
转头看向孔宣,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孔宣道友,好手段。”
孔宣微微一笑,继续催动定海神珠。
他能清晰感受到,随着水之法则的平定。
一股微弱的功德之力,开始朝着他汇聚而来。
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
等到补天成功,必定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时间一点点过去。
在女娲娘娘和三位圣人的努力下。
天穹缺口越来越小。
最后一块五色石被女娲娘娘抛出。
精准地填补了天穹最后的缺口。
“轰!”
一声巨响,天穹终于完全修复。
混沌气流彻底消失,天地间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洪荒大地上。
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就在这时,一道浩瀚的功德金光从天而降。
笼罩着整个不周山区域。
这道金光蕴含着磅礴的天地之力,让人心生敬畏。
功德金光开始分化。
其中七成,缓缓落入女娲娘娘体内。
女娲娘娘的气息瞬间暴涨,周身环绕着神圣的霞光。
显然,她获得了补天的核心功德。
剩下的三成功德金光,又分成了两部分。
两成由老子、元始、通天三位圣人平分。
三位圣人的气息都有所提升,尤其是通天教主。
诛仙四剑的剑气更加凌厉,显然是功德之力滋养了他的法宝与修为。
最后一成功德金光,则缓缓落在了孔宣身上。
孔宣只觉得一股温暖的力量涌入体内。
周身的法力瞬间暴涨,瓶颈松动。
大罗金仙后期的修为,变得更加稳固。
体内的七色圣光、定海神珠、四方先天宝旗等法宝。
也在功德之力的滋养下,威力有所提升。
“多谢天地眷顾,多谢娘娘与三位师尊。”
孔宣躬身行礼,心中充满了喜悦。
这一成功德,虽然比不上女娲娘娘和三位圣人。
但对他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不仅提升了修为,还洗刷了体内的业力。
让他的道心更加纯粹,未来的修行之路也更加顺畅。
随着最后一块五色石归位,天穹终于完全修复。
一道浩瀚的功德金光从天而降,其中七成归于女娲,两成由三清平分,剩下一成则落在了孔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