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局长:……
”酒票?你们小小年纪不许喝酒。”
“诶呀,酒这种东西越存越香,我们打算存一批茅台酒,将来送礼也有面子。”
“啊这,你们只要酒票吗?”
“嗯,我们现在不差钱,也不差房子,我们实在是不知道要什么?”
“行,我帮你们想想办法。”
“嗯嗯,麻烦冯爷爷了。”邱林晚说道:“我们这两天正好打算在豫省好好逛逛。”
“用我找个人带你们逛逛吗?”
“那可太好了,我们这人生地不熟的,都不知道去哪里逛。”
冯局长立刻把自己的女儿叫过来,让她带着两个孩子去游玩。
看着两个孩子,冯局长的女儿想起自己亲爹的嘱咐,要她照顾好两个孩子,突然觉得钱包疼了起来。
然而两个孩子一开口就是要去看烧制瓷器。
这能有什么办法,孩子好奇,只能带着孩子去呗。
然而于天赐二人的打算却是来买餐具。
原本二人打算买青花瓷的餐具,奈何路途遥远,也只能等等再看,可没想到意外来到豫省,二人一合计,豫省可是出过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的地方,于是干脆放弃青花瓷餐具全买汝窑的餐具。
车上,于天赐和邱林晚秘密讨论要买多少碗盘。
三人一行来到烧制瓷器的地方,于天赐看着现在用的全是用天然矿物质烧制的瓷器,根本不掺杂任何化工原料,安全性也放心不少。
而且现代改进的工艺要比古代工艺强上不少,成功率也随之提高。
前世,儿女们工作忙,于天赐便在工作之余陪放假的孙子外孙女外出旅游,便体验过烧制瓷器。
而现在对于十几年后才出现的天青色汝窑可谓是一清二楚。
当师傅们听到于天赐要亲自烧制瓷器时眉头有些不太高兴。
但邱林晚掏出一叠十张大团结:“他烧多少,我们买多少。”
有钱能使鬼推磨,老师傅们纷纷给于天赐让路,于天赐自己调配釉料,稍微改变了点釉料的比例。
瓷胚用的当然是老师傅们素烧打磨过的,于天赐拿着它们在釉料里涮了涮,将三十个碗,三十个盘子和十五个大碗以及三套茶具塞入炉子当中,温度调到最高。
冯姑姑看着于天赐买这么多碗盘,不由得心疼起来,拉住于天赐:“你们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怎么买这么多?”
“没办法,我们家亲戚朋友多,聚餐差不多能摆三桌,这么多差不多正好够用。”
天色渐晚,邱林晚付了购买瓷器的钱,三人便回冯家。
翌日一早,于天赐和邱林晚早早起床,直奔昨日烧制瓷器的地方。
计算着时间差不多了,于天赐不疾不徐地拉出瓷器并观察瓷器颜色,等颜色由豆青转变为天青时,于天赐赶忙拉出瓷器,进行急速冷却。
随着冷却,瓷器表面乒乒乓乓的出现细密的裂纹。
“成了,真的成了!这真是天青色!”老师傅惊呼。
“真没想到,我们研究这么久,没想到让一个孩子误打误撞破解了。”
“什么误打误撞,我看着孩子有条不紊的,像是祖传的手艺。”
老师傅们问这问那,于天赐挠着头回答着注意事项,不知不觉之中,瓷器彻底冷却下来,众人小心翼翼地帮于天赐用硬纸壳打包。
众人大包小包地送于天赐二人坐车。
等到没人注意的时候,邱林晚将瓷器全部收进空间,只留下包装,返回冯家。
等到中午的时候,冯姑姑这才起床:“小豆丁们,你们的瓷器烧好了吗?”
于天赐拿出一个碗:“冯姑姑你看,好不好看。”
“嗯,确实好看,感觉能多吃两碗饭。”
正在三人说笑之时,电话响起,是一把手托冯局长要见于天赐二人。
于天赐二人简单梳洗一下,便下楼等着一把手来接。
然而车的目的地竟是一把手的家。
此刻冯局长正在门口等着二人。
有了冯局长的介绍,一把手欣赏地看着二人:“早就听姜老说你们能搞事了,本以为是夸张,现如今我算是见识到了。”
“其实我们也不想,但谁让他们犯的事这么大,还拉出萝卜带出泥。”
“这倒是实话,过了几年好日子就慢慢飘了起来。”一把手感叹一番后说道:“听小冯说你们打算要酒票?买茅台?”
“我们想多囤点烟酒糖茶,但也只有酒能放得住,以后送礼也有面子。”
“酒票我一时间弄不来这么多,但我倒是可以替你们给酒厂打个招呼,按出厂价给你们一千瓶,到时候直接运到你家,就当作是给你们的奖励,但你要保证你不能卖。”
“那肯定的,要是卖的话岂不是成投机倒把了。”于天赐说道:“现在一瓶茅台出厂价是两块五,这奖励会不会太丰厚了。”
“不丰厚,你们不是还烧制出了天青色的瓷器吗?
这边十几年一直都在研究如何烧制,如何调料,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你们这也算替组织节省一大笔费用。”
于天赐二人万万没想到,早上刚出炉,下午就传到一把手耳朵里了,并拿到了奖励,这行动力真的是杠杠的。
“嘻嘻,谢谢爷爷,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对了,你们还能烧制出其他颜色的瓷器吗?”
于天赐摇摇头:“这些还是我从图书馆里看到的,不过书在运动刚开始的时候被毁了,我只记得怎么烧这个颜色。”
“这样呀。”一把手明显有些失落。
“爷爷您放心,以后一定能成功烧制出其他的颜色。”
“你们就是嘴甜。”
几人又聊了一会,到了上班的时间,几人先把于天赐二人送回冯家,便上班去了。
于天赐二人这几天又在豫省玩了一圈,悄悄地参观了龙门石窟和少林寺等景点。
二人等到了该回去的时候,提着大包小包的水果看望一圈豫省熟悉的几人后,便返回京城。
二人返回京城第一时间去公安局报到,顺便又给豫省报个平安,等做完一切后,便回四合院,将后罩房收拾出来当仓库。
几天后,随着一车茅台被送过来,工人们将酒堆在门口就离开。
于天赐接来小推车,二人顶着大太阳一推车一推车往后罩房运,引来邻居们的好奇,纷纷询问,邱林晚含糊过去。
等收拾完一起,于天赐坐在门槛上伸了个懒腰,看着一屋子整理好的飞天标和葵花标茅台酒:“晚晚快来瞧瞧,这一屋子白酒,不比八二年的拉菲金贵?”
“是是是,现在能出现八二年的拉菲岂不是乱套了?”
“这有什么乱套的,我前世还吃过明天生产的面包。”
邱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