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东方魔术?
约翰·卡特博士那篇掷地有声的长文,如同投入欧洲医学界这潭静水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古堡的围墙。原本仅限于小圈子的议论,瞬间被推到了更广泛的公众视野面前。
就在长文发布后的第二天,古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他并非医学界人士,而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报纸之一《欧陆观察家》的首席记者,埃里克·莫泊桑。埃里克年约五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合体的西装,眼神锐利而充满探究欲,以撰写深度调查和人物专访闻名。他并非通过德·维伦纽夫家族的官方渠道预约,而是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直接出现在了古堡那庄严的铁门外,指名要见林辰医生。
“莫泊桑先生?”安德烈在会客室接待了他,语气带着一丝惊讶和警惕,“我们似乎并未接到您的预约。”
埃里克从容地取出名片,微笑道:“安德烈先生,请原谅我的冒昧。约翰·卡特博士的文章让我深感震撼。一位能让卡特博士公开承认错误并极力推崇的医生,我想,这不仅仅是医学界的事件,更是值得公众关注的新闻。德·维伦纽夫伯爵的健康,以及这位来自东方的林医生,我相信读者们会非常感兴趣。”
安德烈皱起眉头,他深知父亲的病情和治疗的敏感性,不希望受到过多打扰。“感谢您的关注,莫泊桑先生。但家父正在治疗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林医生也不喜欢被媒体打扰。”
就在这时,林辰在楚瑶和江若彤的陪同下走了进来。他刚刚完成对老伯爵的每日诊查。
埃里克立刻站起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林辰,快步上前伸出手:“您一定就是林辰医生!我是《欧陆观察家》的埃里克·莫泊桑。拜读了卡特博士的文章,迫不及待想要采访您!”
林辰与他轻轻一握,神色平淡:“莫泊桑先生,我的职责是治病救人。”
埃里克丝毫不觉尴尬,反而更加热情:“正是如此,林医生!公众需要了解真正的医学,而非被偏见蒙蔽。我希望能用一个客观的视角,记录下您在这里所做的一切。这或许能帮助更多人理解中医,消除误解。”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承诺,报道会基于事实,并且发表前会经过贵方和德·维伦纽夫家族的审核。”
安德烈看向林辰,显然以他的意见为主。
林辰看了一眼埃里克,又看了看身旁的楚瑶和江若彤。夏晚晴此时不在场,她正在根据约翰的文章,远程与国内的团队策划新一轮的宣传素材。
“可以。”林辰出乎安德烈意料地点了头,“但仅限于记录,不得干扰治疗。并且,你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事实。”
埃里克大喜过望:“当然!非常感谢您,林医生!”
接下来的半天,埃里克在安德烈和楚瑶的陪同下(江若彤隐在暗处确保安全),参观了古堡内临时改造的部分治疗区域,查看了楚瑶记录的部分非核心治疗数据和老伯爵的生命体征趋势图(隐去了个人隐私信息)。楚瑶用流利的英语,深入浅出地向他解释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以及针对老伯爵“寒毒入髓”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思路。
埃里克听得极其专注,不时提出一些问题,都切中要害,显示了他作为资深记者的专业素养。他尤其对“瞑眩反应”和“经络”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所以,那些看似痛苦的呕吐和排痰,在你们看来,反而是身体在排出病邪的‘好现象’?”埃里克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着,语气中带着不可思议。
“是的,这是身体正气恢复,有能力驱邪外出的表现。”楚瑶肯定道,“就像清理一个堵塞多年的管道,初期总会冲出大量污秽。”
当埃里克看到红外热成像仪上记录下来的,老伯爵治疗后那沿着特定路径扩散的热力图,以及多普勒血流仪显示的治疗前后肢体血液循环的显着改善数据时,他沉默了许久。这些客观的、可视化的数据,比任何语言都更有说服力。
“这……这确实超出了我以往的认知。”埃里克喃喃道,“热量沿着非血管神经的路径传导……这难道就是‘经络’?”
“可以这么理解。”楚瑶点头。
最后,在征得安德烈和林辰同意后,埃里克被允许在阿尔方斯管家的陪同下,远远地看了一眼正在午睡的老伯爵。虽然只是隔着门缝短暂一瞥,但老伯爵那平稳的呼吸、不再青灰而是略带血色的面容,以及床边监护仪上稳定有力的数据,都清晰地落入了埃里克的眼中。这与他在采访前搜集到的,关于老伯爵之前病危、近乎植物人状态的信息,形成了天壤之别的对比!
采访结束后,埃里克·莫泊桑怀着复杂而激动的心情离开了古堡。他原本是带着探究和一丝怀疑而来,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震撼与创作的冲动。
一周后,《欧陆观察家》在其纸质版和网络版的显着位置,刊登了埃里克·莫泊桑的长篇专题报道,标题引用了之前某些质疑者的戏言,却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东方魔术?——古老中医征服欧洲古堡的背后》
报道中,埃里克以极其详实和客观的笔触,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他从约翰·卡特博士的“倒戈”切入,详细描述了林辰团队的严谨和专业,楚瑶对中医理论的清晰阐释,以及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监测数据。他并没有一味地褒扬,也提到了自己最初的怀疑和西方医学界普遍的质疑点,但随后用亲眼所见的事实和数据,一层层剥开了“魔术”的外衣,揭示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医学的、另一种严谨的生命科学逻辑体系。
他特别强调了林辰的年轻与沉稳,以及那种超越年龄的宗师气度。他还提到了德·维伦纽夫家族成员态度的转变,从最初的疑虑到如今的完全信任,侧面印证了治疗的效果。
这篇报道,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引爆了!
《欧陆观察家》作为主流大报,其读者覆盖面远非医学专业圈子可比。一时间,“林辰”、“中医”、“德·维伦纽夫伯爵”、“辰星集团”这些词汇,伴随着“东方魔术?”这个充满争议和吸引力的标题,迅速在欧洲各国传播开来。
网络上的讨论更是炸开了锅。
“我的天,连《欧陆观察家》都报道了!难道中医真的这么神奇?”
“那些数据图看起来好厉害!热量真的沿着奇怪的路线走!”
“德·维伦纽夫伯爵真的好转了?之前不是说他快不行了吗?”
“约翰·卡特加上《欧陆观察家》,这背书力度太大了!”
“我还是持保留态度,需要更多证据。”
“无论如何,这位林医生和他的团队,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辰星集团和林辰的声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欧洲范围内暴涨。之前那些零星、躲在暗处的质疑声,在《欧陆观察家》这篇客观且证据链相对完整的报道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迅速被淹没在好奇、讨论和期待的声音之中。
古堡内,安德烈将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递给林辰,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林医生,您看!《欧陆观察家》!这可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这下,所有人都知道您的厉害了!”
林辰接过报纸,目光扫过那个巨大的标题和里面熟悉的治疗场景照片,脸上依旧没什么波澜,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媒体的关注,是双刃剑。”
他看的,远比安德烈想的要远。名声鹊起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意味着,他们正式站到了聚光灯下,接下来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审视。潜在的对手,恐怕不会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试探了。
不过,无论如何,辰星集团和林辰的名字,已经借助德·维伦纽夫家族和《欧陆观察家》这块跳板,成功地、高调地首次闯入了欧洲公众的视野。这为接下来辰星欧洲分公司的揭牌和运营,扫清了最大的认知障碍,奠定了一块无比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