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青山不语,传承有声
心境沉淀如深潭止水的林辰,在一个晨光熹微的清晨,独自驱车离开了江城。没有通知任何人,甚至没有带上平日里几乎形影不离的几位红颜。他只背了一个简单的行囊,里面除了一些清水和干粮,便只有那本边角已被摩挲得温润的玄机子手札,以及一份记录了林氏旧案最新进展、由江若彤整理并密封好的简报。
车子驶出喧嚣的都市,穿过逐渐稀疏的城镇,最终蜿蜒进入层峦叠嶂的深山。熟悉的泥土气息和草木清香扑面而来,越往深处,现代化的痕迹便越淡,仿佛时光在这里也放缓了脚步。
几个小时的跋涉后,那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熟悉而简陋的茅屋,以及屋后那片被整理得干干净净的墓地,再次出现在眼前。
山风拂过,松涛阵阵,如同无声的叹息,又似亘古的梵唱。
林辰的脚步很轻,踏在松软的落叶上,几乎听不见声音。他先是在茅屋前静立了片刻,目光扫过师父生前常用的石桌石凳,那里仿佛还残留着老人品茗读经的身影。随即,他径直走向墓地区域。
那里并排立着两座坟茔。一座稍显陈旧,墓碑上刻着“恩师玄机子之墓”,字迹朴拙,是林辰当年亲手所刻。另一座则是新立不久,碑石光洁,上书“先考林公讳远、先妣林母苏氏之灵位”,这是他在父母沉冤得雪、拿到正式法律文书后,第一时间入山为父母立的衣冠冢,让他们得以在师父身旁安息,魂归这片他们儿子成长、也是玄机子守护了大半辈子的净土。
林辰先走到师父墓前,取出准备好的干净布巾,仔仔细细地将墓碑擦拭了一遍,不染一丝尘埃。然后,他点燃三炷上好的檀香,恭敬地插入墓前的石制香炉。青烟袅袅升起,笔直如线,融入山间淡淡的雾气之中。
他撩起衣摆,直接在冰冷的墓前石板上跪了下来,腰背挺得笔直。
“师父,”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在这寂静的山谷中回荡,“弟子林辰,来看您了。”
没有悲恸的哭诉,没有激动的情绪,只有一种沉淀后的、近乎陈述事实的平静。
“您留下的日记,还有您教我的医术、做人的道理,弟子没有辜负。”他缓缓说道,像是在向一位阔别已久的长辈汇报离家后的经历,“江城的事,差不多快有个了结了。证据都找到了,原始病历、当年的护士证词、还有……李总藏起来的录音。”
他顿了顿,山风吹动他额前的碎发,眼神深邃如古井。
“爹娘的冤屈,很快就能彻底洗清。林浩他……罪有应得。”说到这个名字时,他的语气依旧没有太大起伏,仿佛在说一个与己无关的陌生人,但那双微微收拢的手指,还是泄露了一丝刻入骨髓的冷意。
“咱们林家的传承,没有断。”他的声音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度,“我现在有了辰星集团,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在做您当年想做而未能完全做成的事——让中医真正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受益。我们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效果很好,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他像是在倾诉,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将下山以来经历的波澜壮阔、生死危机、人情冷暖,都化作平淡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说到楚瑶的成长,苏沐雪的支撑,秦雨烟的帮助,江若彤的守护,夏晚晴的声援……他的嘴角甚至会牵起一丝极淡、却真实的笑意。
“师父,您常跟我说,‘医者,悬壶济世,首重仁心’。以前我或许不懂,只知道钻研医术,报仇雪恨。但现在,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仁心,不只是对病患的慈悲,也是历经磨难后,对自身信念的坚守,对身边人的珍惜,对传承的责任。”
他俯身,朝着玄机子的墓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额头触及冰凉的石板,发出轻微的声响。
然后,他起身,走到父母的衣冠冢前,同样跪下,点燃线香。
“爹,娘,”他看着墓碑上父母的名字,眼神柔和了许多,带着深深的孺慕与思念,“你们听到了吗?咱们家的案子,马上就要在法庭上重审了。儿子……没有让你们失望。”
他没有说太多,只是静静地跪着,任由山风吹拂,仿佛在无声地感受着父母可能存在的慰藉。那些年幼时承欢膝下的模糊记忆,那些家变后颠沛流离的酸楚,那些深山学艺时对父母容颜的苦苦追忆……此刻都化为一种沉静的力量,融入他的骨血。
不知过了多久,他缓缓站起身,膝盖因为久跪而有些发麻,但他的身姿依旧挺拔如松。
他最后看了一眼并排的三座坟茔,目光从师父的,移到父母的,眼神复杂,最终归于一片深沉的宁静与坚定。
“你们安息吧。”他轻声说,像是在承诺,也像是在告别,“林家的路,我会继续走下去。医道的传承,不会止息。”
说完,他毅然转身,沿着来时的路,一步步向山外走去。
阳光穿过林隙,在他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与这沉默的青山、与那三座安静的坟茔,渐渐融为一体。
青山寂寂,松涛依旧,仿佛什么也未曾改变。但又仿佛有什么东西,随着那缕檀香的青烟,随着那人坚定远去的背影,深深地烙印进了这片土地的灵魂里。
传承无声,却震耳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