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开始有计划地“以工代赈”——盖房需要木料,光靠他和父亲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他想到了村里几个家境特别困难、但人品老实、有力气的汉子:李老栓(妻子常年卧病在床,家里揭不开锅)、张老四(三个孩子,劳力少,粮食不够吃)、周老实(父母年迈,靠他一个人支撑)。
这天上午,凌风特意找到李老栓家。李老栓正蹲在院子里发愁,看到凌风,勉强挤出个笑容:“风小子,有事?”
“栓叔,跟您说个事。”凌风坐在炕边,语气诚恳,“我要盖房,需要砍点杂木做房梁、椽子,后山那片杂木林,队里允许间伐。我和我爹两个人忙不过来,想请您和老四、老实哥帮几天工。工钱我没有现钱,但管一顿干饭,每天再给两斤玉米(或者等量的红薯干),您看行不?”
“管饭?还给两斤玉米?”李老栓猛地抬起头,眼睛里满是不敢相信——这年月,“管饭”意味着能吃饱,两斤玉米够一家人吃两天了!他激动得手都抖了,连忙点头:“行!咋不行!我明天一早就去!”
很快,张老四、周老实也答应了。第二天一早,四人就背着斧头、绳索,进山砍树。凌风选的是后山的杂木林,都是些碗口粗的松树、杨树,符合“间伐”规定。他先教大家辨认哪些树该砍(长势差、影响其他树木生长的),然后分工合作:李老栓和张老四力气大,负责砍树;周老实细心,负责修剪树枝;凌风则负责判断树木倒下的方向,避免危险。
中午,李秀娥提着饭篮来送饭——里面是掺了红薯干的糙米饭(管饱),一大锅油水足的野菜汤(放了几片腊肉),还有几个杂粮饼子。李老栓三人看着饭菜,眼睛都亮了,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连说“好吃”。吃完饭,凌风还给每人递了一碗加盐的凉开水(掺了微量灵泉水,能缓解疲劳),三人更是感激不已,干活也更卖力了。
消息传开,村里的人对凌风的评价更高了:“风小子仁义啊!自己盖房还想着帮衬困难户!”“跟着他干活,不仅能吃饱,还能拿粮,比在队里干活强多了!”王福满得知后,也暗暗点头,觉得凌风会办事——既解决了自己的用工问题,又变相救济了困难户,维护了村里的稳定,是个“会干事、能干事”的后生。
老宅那边听到风声,更是嫉妒得发狂。王菊香几次想去找李老栓等人说道,让他们别帮凌风干活,却被李老栓怼了回去:“菊香婶,风小子给我粮、让我吃饱,我凭啥不帮他?您要是能给我粮,我也帮您干活!”王菊香哑口无言,只能眼睁睁看着凌风的木料堆越来越高,却再也找不到理由发作。
砖坯一窑一窑地烧,木料一根一根地运回来,村西头的砂石坡地上,渐渐有了“建房”的模样——青灰色的土砖整齐码成了两排,像一小片灰色的方阵;砍伐回来的木料(房梁、椽子、立柱)堆成了垛,散发着松木和杂木的清香;凌风还托韩老伯从县城换回了少量石灰(掺水后能做黏合剂)、几根粗铁丝(固定木料用),藏在物料堆的角落,不起眼却关键。
与此同时,宅基地的审批手续也下来了——公社同意了大队的申请,批文上写着“同意凌建国之子凌风,在村西砂石坡地申请宅基地一处,面积三分,用于建房,需按规定完成开荒,不得闲置”。拿到批文的那天,李秀娥特意煮了一锅掺了红糖的红薯粥,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得格外香甜,凌云和凌雨更是兴奋地在院子里跑了好几圈,嚷嚷着“要住新房啦”。
选了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农历腊月十六,宜动土),凌风请来王福满和几位队委做见证,在宅基地中央放了挂小鞭炮(托韩老伯换来的),又用锄头挖了第一锹土,算是举行了简单的奠基仪式。王福满握着凌建国的手,笑着说:“建国,好福气啊!有个这么能干的儿子,以后就能住新房了!”凌建国笑得合不拢嘴,连连道谢。
接下来,平整地基、开挖墙基成了主要任务。砂石坡地石头多、地势不平,挖起来格外费劲——一镐下去,碰到石头,震得手发麻;一锹铲下去,大半是碎石,没多少土。凌风再次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这次,主动报名的人更多了——之前李老栓、张老四等人的“好日子”(管饭、给粮),村里人都看在眼里,谁不想趁这个机会多挣点粮食?
凌风精心挑选了六个体格好、人老实的壮劳力,加上自己和父亲,一共八个人,开始了艰苦的劳作。每天天不亮,大家就背着镐、锹、箩筐来到工地,先把地上的碎石捡起来,用箩筐运到旁边的沟里,再用镐刨松硬土,用锹平整地面。凌风身先士卒,干得最猛——他体力好,一镐下去能刨开半尺深的土,别人累得直喘气,他却依旧劲头十足,看得众人暗暗佩服。
休息时,凌风从不吝啬——他让李秀娥烧了一大锅加盐的凉开水,掺了微量灵泉水,解渴又解乏,装在木桶里带到工地,每人都能喝上几碗;还准备了杂粮饼子,掺了红薯干和少量白面,饿了就能吃,管够。中午的饭更是实在:糙米饭管饱,野菜汤里放了腊肉或咸鱼,偶尔还能吃到炒鸡蛋(空间里的鸡蛋,说是“运气好捡到的野鸡蛋”)。
工地上热火朝天,镐锹撞击石头的“叮叮”声、众人的号子声、说笑声传得老远。村里不少人跑来看热闹,有的蹲在坡上,有的站在路边,看着那片逐渐平整的土地、挖出的规整墙基(宽二尺、深一尺五,符合当地建房的规矩),议论纷纷:“你看这地基挖得多深实,房子盖起来肯定牢靠!”“风小子真能干,这么难的地,硬是平出模样了!”“早知道我也去帮忙了,既能吃饱,还能拿粮!”
李秀娥和凌建国忙着做饭、送水,看着逐渐成型的地基,脸上洋溢着多年未见的笑容和希望——他们这辈子,终于要住上自己盖的新房了!凌云和凌雨放学后,也会跑到工地边,帮着捡捡小石子,或者给父亲、哥哥递水,小脸上满是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新房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