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工作站的冷光比往日更刺眼,金属桌面上摊开的《王冠的重量》修订清单,边缘被霍兰德的团队用红色记号笔标注出密密麻麻的 “待修正项”,像一张织好的网,等着陈序钻进去。艾琳娜站在桌旁,手里拿着平板,屏幕上是提前拟好的 “建议情节框架”,每个情节后都跟着括号标注的 “战略目标”,直白得不加掩饰。
“这是总部敲定的修订方向,必须在 48 小时内完成第一版补充说明。” 艾琳娜的声音没有温度,指尖点在清单第一条:“新增‘萨维奇与欧洲能源企业家闭门会谈’情节,需突出‘锂矿开发技术合作’的细节,比如企业家展示的开采设备图纸,暗示方舟可提供的技术支持 —— 战略目标:松动萨维奇对锂矿的独占态度,为后续合作留缺口。”
陈序的目光落在 “锂矿开发” 四个字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的钢笔 —— 那支刻着 “写温暖的话” 的笔,此刻正对着清单上 “技术支持” 的字样,像在无声地抗议。他想起线人传来的消息:萨维奇已将锂矿开采权交给塞族激进派控制的公司,科族矿工被全部驱逐,之前负责矿场安全的卢卡同乡,因为反对种族隔离,被安上 “通敌” 罪名关进了审查中心。
“写‘合作’,就是让我帮你们说服他,把抢来的矿场分你们一杯羹?” 陈序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些被赶走的科族矿工,那些被关起来的反对者,在你们的‘建议情节’里,连个名字都不配拥有吗?”
艾琳娜没有接话,只是滑动平板,调出第二条 “建议情节”:“删除原着中‘塞族主导国家建设’的表述,替换为‘多民族协商委员会成立’的场景,需设计‘科族温和派代表参与委员会投票’的细节,代表需手持你之前设计的‘农田 + 学校’暗纹徽章 —— 战略目标:缓解国际社会对萨维奇民族主义的质疑,同时塑造方舟‘推动民族和解’的正面形象。”
“科族温和派代表?” 陈序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冰冷的嘲讽,“你们是指像斯托扬医生那样,因为拒绝签字就被打断肋骨的‘温和派’?还是像尼科拉议员那样,至今下落不明的‘协商代表’?” 他猛地抓起清单,指腹划过 “多民族协商” 的字样,“你们的‘校准’,就是把血淋淋的现实,粉饰成你们想要的童话?”
工作站的门突然被推开,霍兰德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林溪的康复进展报告,放在陈序面前:“瑞士那边传来消息,林溪上周已经能脱离辅助呼吸,医生说再坚持三个月,就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了。”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陈序攥紧清单的手上,“修订不是让你编造童话,是让你用文字创造‘可能性’—— 有了‘多民族协商’的情节,我们才有理由向萨维奇施压,要求他释放被关押的科族温和派;有了‘锂矿合作’的暗示,我们才能继续拨付林溪的康复资金。”
这句话像一把刀,精准刺中陈序的软肋。他看着报告上 “需持续投入康复资金” 的备注,想起林溪视频里说 “想和哥一起逛瑞士小镇” 的笑容,指尖的力气一点点流失,清单从指缝间滑落,落在桌面上发出轻响。
霍兰德弯腰捡起清单,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是马库斯团队设计的 “风险对冲情节”:“新增‘未知组织在矿场制造爆炸’的支线,需明确爆炸造成的‘平民伤亡’,并通过萨维奇的反应 —— 比如他下令‘请求方舟情报部门协助调查’,体现其对安全局势的失控,以及对外部支持的需求 —— 战略目标:削弱萨维奇的‘强权形象’,迫使他重新依赖方舟的情报网络。”
“用平民伤亡当‘对冲工具’?” 陈序的眼眶突然发红,他想起老城区视频里那个被流弹击中的水果摊主,想起萨维奇演讲时被流弹擦过的演讲台,“你们为了让他‘依赖’,连更多人的命都可以牺牲?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校准方向’?”
霍兰德的脸色沉了下来,却没有发怒,只是将清单放在陈序面前,按下钢笔的笔帽:“陈序,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萨维奇已经偏离了我们的轨道,我们必须用文字把他拉回来 —— 要么你写,要么我们启动‘能力弱化干预’,到时候不仅是你,林溪的康复计划也会受影响。”
陈序的手指死死攥住钢笔,笔杆上的刻痕硌得掌心生疼。他看着清单上一条条被设计好的 “情节”,像看着一个个被安排好的命运:锂矿里的合作谎言,协商会上的虚假和平,爆炸案里的无辜牺牲 —— 这些都将成为他笔下的文字,成为方舟 “校准” 政权的工具。
他突然想起当初写《王冠的重量》时,那个关于 “面包与自由” 的初衷。那时他以为,文字能给人希望,能改变不公,可现在,文字却成了权力博弈的武器,成了粉饰太平的工具,成了牵制他的枷锁。
“我需要看所有被关押科族温和派的名单。” 陈序突然开口,目光落在霍兰德身上,“还有锂矿场被驱逐矿工的安置情况 —— 我的‘建议情节’里,必须出现他们的名字,哪怕只是一个模糊的背影,一句简单的对话。”
霍兰德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可以,但名单只能给你‘必要信息’,不能涉及核心情报。” 他知道,这是陈序能做出的最大妥协,也是他唯一能保留的、对 “温暖” 的执念。
陈序拿起钢笔,在清单第一条的空白处,写下 “科族矿工伊万诺维奇,曾参与矿场安全培训,在情节中需出现‘检查设备图纸时皱眉’的细节”—— 伊万诺维奇是卢卡的同乡,线人说他现在还被关在审查中心,每天靠着回忆矿场的图纸度日。
钢笔在纸上划过的痕迹,带着一丝颤抖,却比之前的任何一笔都坚定。陈序知道,他的 “校准”,不是为了方舟的利益,不是为了萨维奇的政权,而是为了那些在清单之外,连名字都快被遗忘的人 —— 他能做的,只是在冰冷的工具化文字里,偷偷埋下一颗温暖的种子,哪怕这颗种子,可能很快就会被权力的洪流淹没。
工作站的冷光依旧刺眼,清单上的 “建议情节” 还在等着他完善,霍兰德团队的战略目标还在等着他实现。可陈序的心里,却有了一丝微弱的坚持 —— 他或许无法改变 “校准” 的结局,但他可以在文字里,给那些无辜的人,留一个小小的位置,留一句本该属于他们的、温暖的话。
窗外的虚拟街景依旧是瑞士的黄昏,玫瑰园里的阳光温暖而明亮,林溪的康复报告还在桌面上躺着。陈序握着钢笔,看着清单上的 “锂矿合作”“民族协商”,突然觉得,所谓的 “校准”,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 —— 他们以为能靠文字掌控政权,却忘了文字里藏着的人心,从来不是可以随意校准的机器。而他,这台被贴上 “失控” 标签的机器,或许终将在这场游戏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微小的反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