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盟誓,如同一颗定心丸,让苏清辞对未来的规划愈发清晰。
与萧惊寒并肩而立,意味着她的生活重心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转移。清辞绣坊是她心血所系,更是她实现“以绣惠人”理想的根基,绝不能因她个人境遇的改变而衰落。未雨绸缪,培养能独当一面的接班人,已是当务之急。
然而,现实情况却有些棘手。
她此刻身处北境云州,而绣坊的核心根基远在京城。这意味着,她需要一种新的方式,进行一场跨越千里的远程培养与权力交接。
这日,苏清辞在临时书房内,铺开了厚厚的信笺。她没有先写具体事务,而是沉思良久,落笔写下了一封给京城总坊核心管事们的长信。
信中,她首先坦诚地分享了北境见闻,提及与靖安王关系的稳定,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职责变化。她并未明言退隐,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意味,足以让聪慧的芸娘等人领会。
接着,她笔锋一转,着重写道:
“……绣坊乃我等众人心血凝聚,亦是无数学徒、绣娘安身立命之所。清辞深知,坊能至今,非我一人之功,实赖诸位鼎力相助。如今形势使然,清辞恐日后难以如从前般亲力亲为,故思虑再三,决意逐步将绣坊日常经营之责,托付于诸位。”
“然,托付非为撒手,乃为使其根基更固,枝叶更茂。今后,京城总坊一应日常事务,包括绣娘调度、订单审核、质量终检、新品定稿,皆由芸娘你总揽决断。周姨经验丰富,可协助处理对外联络及大宗采买。遇有疑难,你二人可共商之。若遇重大变故或难以决断之事,再行飞信告知于我。”
“另,我观春桃此番北行,历练颇多,于外务联络、应急处事上颇有进益。我意,今后北境及周边新开拓之分销事务,可由春桃主导,其需定期向京城总坊呈报账目及情况,受总坊节制。如此,既可锻炼春桃,亦可减轻总坊压力,更利北地业务拓展……”
这封信,明确了芸娘在京城总坊的核心领导地位,赋予了其前所未有的决策权,同时也给了春桃在北境独立发展的空间,并确立了总坊对分店的管辖关系。架构清晰,权责分明。
写罢给京城的长信,苏清辞又将春桃唤至身前。
“春桃,”她神色温和却认真,“你在北境这些时日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与军中对接、处理突发状况,你都做得很好。”
春桃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都是清辞姐你教得好,我也就是跑跑腿。”
“不止是跑腿,”苏清辞肯定道,“应变、沟通,这些都是难得的才能。我想将北境这边绣坊的一摊事,更多地交给你来打理。”
春桃一愣,连忙摆手:“清辞姐,这怎么行!北境这边关系重大,又是军需,又是新拓分销,我……我怕做不好,耽误了大事!”
“没有人天生就会。”苏清辞鼓励道,“我会从旁指导你,但你要开始学着独当一面。从明日起,与军方后续的军服订单细节洽谈、质量验收,由你主要负责;与本地新合作布庄、染料坊的接洽,也由你去谈。每笔账目都要清晰,定期整理好,送往京城总坊,由芸娘那边审核备案。”
她拿出一本空白的册子递给春桃:“这是你的功课。每日将所遇事项、如何处理、有何心得,皆记录于此。遇到难题,先自己思索解决之道,再来问我。我要看的,不仅是结果,更是你思考的过程。”
春桃接过册子,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也明白了苏清辞的良苦用心。这不是简单的交代任务,而是系统的培养。她深吸一口气,眼中燃起斗志:“清辞姐,我明白了!我一定尽力去做,好好学!”
自此,苏清辞有意识地将北境的绣坊事务剥离出来,交由春桃处理。她不再是事无巨细的指挥官,而是化身为导师和最后的把关人。
春桃第一次独立去与一位本地颇难缠的布商谈价格时,紧张得手心冒汗。苏清辞并未陪同,只在她出发前,点拨了几句谈判的要领和底线。春桃回来后,虽未拿到最理想的价格,但也守住了底线,并在册子上详细记录了谈判过程和自己的反思。苏清辞看了,并未指责,反而就她反思的点进行了深入探讨,让她受益匪浅。
与此同时,与京城总坊的书信往来变得异常频繁。苏清辞不再直接处理总坊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书信,与芸娘探讨绣坊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开设专门传授基础绣艺的平民学堂?如何进一步优化“平民绣品”的供应链以降低成本?对于江南绣业行会,下一步该如何引导?
芸娘起初每封信都写得小心翼翼,事无巨细地请示。苏清辞回信时,总会先肯定她的想法和做法,再提出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她自己去思考更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渐渐地,芸娘的信中,请示的内容变少了,提出具体方案和见解的内容变多了,语气也越发自信沉稳。
苏清辞还要求芸娘,定期将总坊的优秀绣品图样、新的技法心得整理成册,抄送一份到北境,供春桃和北境的绣娘学习参考。同时也让春桃将北境遇到的特色布料、染料信息反馈回总坊。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不仅促进了技艺传播,也让京畿与北境两地的绣坊联系更加紧密,潜移默化中强化了芸娘和春桃之间的协作意识。
这是一种无声的交接,一场跨越山河的培养。苏清辞用自己的方式,为绣坊搭建起了一个能够脱离她个人而独立运转的框架,也为芸娘和春桃铺就了成长的阶梯。
夜深人静时,苏清辞翻阅着芸娘条理清晰的汇报信函,看着春桃日渐成熟的记录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她们正在一步步成长为合格的接班人。假以时日,即使她完全放手,清辞绣坊这艘船,也必能在她们的掌舵下,平稳前行,甚至驶向更广阔的海域。
她的绣针,曾绣出锦绣山河,也曾刺破阴谋黑暗。而今,她要用这枚针,为绣坊绣出一个安稳而长久的未来。这份托付,是她对这份事业,最深情的告别与最殷切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