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幕府的使者骑着快马,拿着盖有天皇与关白印玺的政令,奔驰在倭国的大街小巷。当 “蕃息令” 三个字从使者口中传出,再经由市井百姓的口口相传,整个倭国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巨石,瞬间掀起了滔天巨浪。
在沿海的渔村,几个渔民正围着刚靠岸的渔船整理渔网,听到路过的使者宣读政令,手中的活计瞬间停了下来。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渔民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问道:“什么?女子生一个孩子,就能领三年的口粮?还给一块地?”
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旁边的人也纷纷附和,脸上满是疑惑与震惊。要知道,在战乱年代,口粮和土地都是极为珍贵的东西,如今竟只要生个孩子就能得到,这简直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在繁华的市集里,消息传播得更快。几个妇人围在一起,窃窃私语,其中一个穿着粗布衣裙的妇人皱着眉头,压低声音说道:“不用知道爹是谁?这…… 这还是人说的话吗?”
话语里满是不可思议,旁边的妇人也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在她们的认知里,女子生子需知其父,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今政令却打破了这一传统,让她们实在无法接受。
“幕府的大人们,是疯了吗?!” 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听到周围人的议论,忍不住停下脚步,大声喊道。
他的声音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大家纷纷看向他,眼神里满是认同。起初,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战后流传的某个可笑的谣言,毕竟这样的政令,实在太匪夷所思了,没有人相信幕府会真的颁布这样的规定。
尤其是那些在战乱中幸存下来的传统武士和贵族阶层,听到 “蕃息令” 的内容后,更是对此嗤之以鼻。
在京都的一座贵族府邸里,几个身着华丽和服的贵族正围坐在庭院里品茶,当管家将 “蕃息令” 的内容告知他们时,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年贵族猛地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茶水四溅,杯盏碎裂。他气得脸色铁青,大声骂道:“荒唐!简直是荒唐至极!”
旁边的一个年轻武士也握紧了腰间的佩刀,眼中满是怒火:“血统的纯正,和家族的荣誉,比生命更重要!这等鼓励女子滥交,混淆血脉的政令,简直是对我们武士道精神的亵渎,是对我们家族荣誉的践踏!”
在他们看来,家族的血脉传承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玷污,而 “蕃息令” 的颁布,无疑是对他们坚守多年的价值观的毁灭性打击。
另一个中年贵族则摇着头,脸上满是失望与愤怒:“松浦幕府这是要毁了我们倭国的根基啊!没有了纯正的血脉,没有了家族的荣誉,我们与那些蛮夷之人还有什么区别?”
他们纷纷表示,绝不会认同这样的政令,甚至有人提出要联合其他贵族和武士,向松浦幕府施压,要求废除这道荒唐的 “蕃息令”。
一时间,整个倭国上下,无论是市井百姓还是贵族武士,都在议论着这道 “蕃息令”,质疑声、愤怒声、不解声交织在一起,弥漫在倭国的每一个角落。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松浦幕府的进一步解释,也在担忧着这道政令会给倭国带来怎样的改变。
一个京都的老公卿,在自己的府邸里,气得把拐杖都敲断了,“松浦隆信这个乡下武夫,他到底想干什么?他是要毁了我大和民族的根基啊!”
然而,当一艘艘挂着王家旗帜和松浦家徽的船只,满载着粮食和布匹,抵达倭国各地的港口时。
当一个个由王家工作人员和松浦家武士组成的“蕃息宣传队”,深入到每一个被战火摧残过的村庄,开始现场登记,现场发放物资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在一个刚刚经历过一场几乎毁灭了全国的战争,饿殍遍野,十室九空的国家。道德、廉耻、纲常……这些东西,在活下去的渴望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和无力。
……本州岛,一处被烧成白地的村庄废墟上。一个名叫阿菊的年轻女子,正抱着自己那饿得只剩皮包骨的女儿,麻木地坐在倒塌的屋檐下。
她的丈夫,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几个月前,被“黄巾军”裹挟而去,再也没有回来。她的公婆,在前几天的饥荒中,活活饿死了。
现在,这个家里,只剩下她和这个只有三岁的女儿。家里的最后一粒米,已经在昨天吃完了。她已经两天没有吃任何东西,奶水也早已干涸。
怀里的女儿,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发出一阵阵微弱的,像小猫一样的呻吟。阿菊知道,再这样下去,她们母女俩都活不过明天。
她甚至已经想好了,等女儿断了气,她就用房梁上那根还算结实的麻绳,去下面追赶自己的丈夫和公婆。
就在她彻底绝望的时候。一队穿着统一服装的人,走进了这个死气沉沉的村庄。为首的,是一个看起来很和善的,穿着王家民政司服饰的中年人。
他的身后,跟着几个荷枪实弹的松浦家武士,和几个抬着大口袋的民夫。“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是松浦关白大人派来,拯救大家的!”
那个中年人,用一个铁皮喇叭,大声地喊着。
废墟里,稀稀拉拉地,钻出了几个和阿菊一样,饿得奄奄一息的幸存者,他们用一种怀疑和警惕的眼神,看着这群不速之客。他们已经怕了。
无论是黄巾军,还是勤王军,每一次有军队路过,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大家听我说!”中年人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那道“蕃息令”。“……奉天皇陛下、关白大人之命。
为体恤万民,恢复生产。特颁此令。凡我大和女子,每诞下一子,皆可凭出生证明,领取三年之口粮,布匹两端。待其子成年,可分得份地五亩……”
当听到“粮食”和“布匹”这两个词时,幸存者们的眼睛里,终于有了一丝光亮。
“这位大人……您说的……是真的吗?”一个胆子大点的老者,颤颤巍巍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中年人拍了拍身后的大口袋,“我们这次来,就是给大家发第一批救济粮的!只要是还活着的,每个人,都可以领到三天的口粮!”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但是!”中年人的声音,又提了起来,“这只是救济粮。要想以后,天天都有饭吃,就要靠你们自己了!”
他指着那些年轻的,还有生育能力的女子。“尤其是你们!你们是我大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你们的肚子,就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不要再管那些没用的礼教束缚了!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为这个国家,多生孩子!生的越多,你们就越光荣!领到的赏赐,也就越多!”他的话说得简单粗暴,但却然那些已经快要被饿死的人眼里,有了一丝光芒。
在宣传队的引导下,这些人排着队领到了自己的口粮,有的甚至没等离开队伍,就伸手抓起一把粗米,匆忙的塞进嘴里。
“好!好好!是真的,都是真的!”大量的饥民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语无伦次的说着感谢的话。
在粮食和田地的诱惑下,所有人都把礼义廉耻扔在了身后,在饱餐一顿后,他们开始肆无忌惮的寻找目标。
还有点羞耻心的,会拉着女人走向偏僻的地方,利用一些建筑物遮挡,而有的甚至在见到一些年轻女人后,直接就扑了上去。
现在的条件,所有挨饿的人都衣衫褴褛,这也给他们创造了条件,只三五下便可把自己和对方的衣服扯掉,进而进行一些最原始的行为。
有的因为行为太过粗鲁,本就破烂的衣服更是被撕成碎片,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根本没有衣服穿,这简直更加方便。
男人在路上虎视眈眈的寻找着下一个目标,女人在接受完男人的馈赠后,会回到自己的家里,等待着孕期的反应,有些女人为了提高成功率,更是直接接受好几个男人的馈赠......
王猛在收到各地宣传队的消息后,心里万分感慨,他没想到计划如此顺利,饥民已经不算是人了啊!
不过这样可不行,这样进行下去,整个日本岂不是要退化成未开化的野人,他请来裁缝,依着现在日本的和服款式,重新设计,垫高腰后的枕头,开高衣服的叉子......方便男女办事!
就这样过了一年,日本的人口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各地新生儿根本难以统计具体数字,而这些新生儿的名字也成为了一个问题,只好用孩子母亲还记得的地点来作为姓氏。
本来想追随公婆而去的年轻母亲阿菊,也诞下了一个婴儿,可她只记得那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在一个小路上,一个男人直接冲出......
想到这里,她给孩子取姓氏为路边,名字就叫一条,路边一条虽然在孕期没有接受到足够的营养,但成长的却十分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