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矛盾的弥合与团队精神的升华,如同为“寻萤号”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飞船在危机四伏的电离星云中穿行,虽然外部的威胁丝毫未减,但船员们的心态已截然不同。他们不再是迷茫的被驱赶者,而是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同行者。然而,那条来自联盟的“暗影”舰,依旧如同附骨之蛆,远远地吊在身后,它的存在,是所有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王晨星深知,在通往“生命织锦”的险恶道路上,绝不能让这个充满恶意的“观察者”继续跟随。它不仅会泄露他们的行踪和发现,更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予致命一击。必须想办法彻底摆脱它。
机会,出现在对星云深处的一次深入探测之后。科学团队发现,在星云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规模巨大、能量活动极其剧烈的等离子风暴旋涡。这个旋涡如同宇宙中的超级台风眼,其边缘是狂暴的能量乱流和致命的辐射带,足以撕裂任何常规舰船。但根据模型推演,在风暴眼壁的某个特定区域,由于能量场的剧烈对冲,可能会形成一个极其短暂且不稳定的“相对平静通道”。
这个发现,让王晨星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大胆至极的计划——利用这场毁灭性的风暴作为掩护,上演一出“金蝉脱壳”的好戏。
他立即召集了最核心的导航、科学和工程团队,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开始了紧张的推演和准备。
“计划的核心在于欺骗和时机。”王晨星在战术全息图上勾勒出大致的构想,“我们要让‘暗影’舰相信,‘寻萤号’在试图穿越风暴边缘时,不幸被卷入核心,遭遇了‘毁灭性’的灾难。”
“这太冒险了!”导航官倒吸一口冷气,“那个相对平静通道只是理论存在,而且窗口期极短!稍有偏差,我们就会真的被风暴撕成碎片!”
“风险的确巨大,”王晨星冷静地承认,“但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暗影’舰的驾驶员是高手,常规的隐匿手段甩不掉他。只有让他亲眼看到‘毁灭’,他才会放弃追踪。”
他转向首席工程师玛拉:“玛拉,我需要你准备一套‘自毁’程序。不是真的自毁,而是模拟飞船核心系统遭受重创时的能量爆发特征——引擎过载爆炸、护盾崩溃、舰体断裂的信号。要逼真,要能骗过最先进的传感器。”
他又看向科学官:“精确计算风暴边缘的能量梯度,找到那个通道可能出现的坐标和时间点,误差必须控制在秒级!”
这是一场与时间、与自然伟力、也与背后窥视者进行的豪赌。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确到极致,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将导致万劫不复。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寻萤号”的航行轨迹开始出现“异常”。它不再小心翼翼地规避风暴,反而像一只被逼入绝境的飞蛾,开始有意无意地向着风暴边缘的危险区域靠近。飞船的外部传感器时而关闭,时而开启,传回的数据显得混乱而不稳定,仿佛是系统出现了故障。甚至偶尔会“泄露”出一些内部系统报警的微弱信号。
这些细微的表演,都是为了给尾随的“暗影”舰营造一个印象:“寻萤号”在星云中受损严重,导航系统可能出了问题,正被风暴的引力逐渐捕获,情况危急。
“暗影”舰果然上钩了。它谨慎地拉近了一些距离,传感器信号加强对“寻萤号”的扫描,显然是想更清楚地确认猎物的状况。
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根据计算,那个理论上的“平静通道”将在标准时间约一小时后,在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区域内出现,持续时间可能只有不到三分钟。
“全体人员,进入最高冲击准备状态!固定所有物品!非关键系统进入休眠!”王晨星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全舰,平静中透着决绝。
“寻萤号”调整航向,引擎发出低沉的咆哮,义无反顾地朝着那片电闪雷鸣、光芒刺眼的狂暴能量墙冲去!从后方“暗影”舰的视角看去,这无异于自杀行为。
飞船剧烈地颤抖起来,仿佛随时会散架。舷窗外不再是变幻的星云,而是如同地狱入口般的、沸腾的能量海洋。护盾与风暴边缘的粒子流摩擦,爆发出刺耳的尖啸和耀眼的光芒。
“护盾过载百分之七十!八十!”
“结构应力接近临界值!”
“导航系统受到强烈干扰!”
飞船内部警报声凄厉地响着,一切都像是灾难降临的前兆。
就在“寻萤号”仿佛下一秒就要被彻底吞噬的瞬间,王晨星死死盯着导航屏幕上一个微小的、跳动的参数。
“就是现在!左满舵!引擎全功率,切入预定坐标!”他发出了雷霆般的命令!
“鹰眼”凯德双手如幻影般操作,飞船以一个近乎不可能的角度,猛地侧身扎进了风暴之墙!就在这一刹那,飞船仿佛撞入了一个无形的气泡——周围毁天灭地的能量乱流骤然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诡异的、暴风眼中的相对宁静!
“就是这里!通道打开了!”科学官激动地大喊。
“执行‘幻影’计划!”王晨星毫不迟疑。
早已准备就绪的玛拉,立刻启动了模拟自毁程序。只见“寻萤号”的尾部引擎区域,猛然爆发出一团极其耀眼、符合聚变核心失控爆炸特征的能量闪光!同时,飞船的护盾信号瞬间消失,生命特征信号也变得极其微弱、杂乱,随后彻底沉寂!
从外部看,这完全就是一艘星舰在狂暴的自然力量下被摧毁的典型场景。
而就在这团“死亡闪光”的掩护下,真实的“寻萤号”却利用这短暂的宁静通道,将引擎输出降至最低,如同一个幽灵,悄无声息地沿着风暴眼壁的切线方向,急速滑行,瞬间没入了风暴另一侧更加浓密、能见度极低的星云深处。
后方,“暗影”舰的传感器清晰地捕捉到了“寻萤号”“毁灭”的全过程。爆炸的闪光、消失的信号、死寂的回应一切证据都表明,目标已不复存在。
“暗影”舰在风暴边缘谨慎地徘徊了许久,进行了多次扫描确认,最终得出了结论:“寻萤号”探险失败,全员罹难。它的任务,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完成”了。这艘幽灵般的舰船,在原地停留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调转航向,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来时的方向,准备返回联盟复命。
它并不知道,它追踪的目标,此刻正隐藏在风暴另一侧的深邃星云中,如同潜入深海的巨鲸,暂时摆脱了所有的追踪和监视。
“寻萤号”内部,在确认“暗影”舰已经离开后,响起了一阵压抑已久的、低沉的欢呼。但欢呼很快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疲惫感和对指挥官惊人魄力的敬畏。
王晨星靠在指挥席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冷汗已经浸透了他的制服。刚才那几分钟的博弈,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消耗了他巨大的心力。
“检查飞船状态,评估损伤。我们暂时安全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沙哑。
成功摆脱“暗影”舰的追踪,如同卸下了一个沉重的枷锁,“寻萤号”终于得以在相对隐秘的状态下,继续向着星云深处、也是“生命织锦”传说的方向潜行。然而,宇宙的深邃与险恶,从不因旅人的决心而有丝毫减弱。刚刚摆脱了人为的威胁,一个更加庞大、更加无情、完全由自然法则构成的挑战,便横亘在了前方。
根据对星语者文明残存星图的艰难解读,以及科学团队对前方星域的能量背景扫描,他们发现了一片被标记为“路径褶皱”的区域。远古星图上的符号显示,这里并非绝境,而是通往目标的一条必经之路,但穿越它的难度,被标注为最高的“湮灭级”。
当“寻萤号”小心翼翼地抵达这片区域的边缘时,眼前的景象让即便是最资深的导航员也倒吸一口冷气。
眼前并非布满陨石或能量风暴的危险空域,而是一片看似空无一物的、极其广袤的黑暗虚空。然而,在超高精度的引力波传感器和空间曲率探测器的视野中,这片虚空却呈现出令人头皮发麻的复杂结构。
无数个微小的、但质量密度极高的引力源,如同宇宙尘埃般散布在这片空间里。它们并非恒星或行星,而更像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坍缩形成的微型黑洞、或者是宇宙诞生初期遗留下来的原初奇点碎片。这些引力源的体积可能只有一座城市大小,但其产生的引力场却强大到足以扭曲光线、撕裂空间。
更可怕的是,这些引力源并非静止不动。它们遵循着某种复杂到极致的多体运动规律,在三维空间中做着毫无规律可循的、高速的混沌运动。它们的引力场相互叠加、干扰、抵消,形成了一张动态的、不断变幻的、布满引力陷阱和脆弱通道的立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