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内,随着唐皇李胤那句“容后再议”和“详细谈谈合作之事”,紧绷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但一种微妙的僵持感依旧弥漫在空气之中。嬴鑫知道,这已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唐皇并未因他的断然拒绝而立刻翻脸,也未曾明确关闭联盟的大门,这本身便说明了唐族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至少,李长歌的态度起到了关键性的缓冲作用。
然而,“容后再议”也意味着不确定性。唐族这艘巨舰,在决定转向如此重大的命运航道时,内部的争论与权衡必然激烈。嬴鑫心知,自己方才那番“弱水三千”的表态,虽赢得了李长歌的尊重与部分族老的动容,但也同样让一些秉持传统联姻观念的保守势力感到不悦与疑虑。他们看不到嬴鑫与云韵之间那超越生死的情谊,只会认为这是秦族缺乏诚意、不愿付出足够代价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嬴鑫隐瞒了最关键的信息——始皇嬴政已然归来,并且正在稳固那万古无人能及的长生之境!这是伐天阵营最大的底牌,也是真正有可能对抗乃至战胜那幕后黑手“天”的唯一希望。在政儿真正功成出关,或者局势发展到万不得已之前,这个秘密绝不能泄露分毫。否则,一旦被“天”或其走狗周族察觉,必将引来雷霆万钧的毁灭性打击,所有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正因为这份隐瞒,使得嬴鑫在展示伐天阵营的“实力”与“胜算”时,显得底气并非十足。他所能依仗的,是云韵和几兄弟这几位大帝,还有商族汉族凤凰族的坚定盟友,是整合后的东域力量,是秦族自身的底蕴与十二金人(其具体品阶与威能外界尚不完全清楚)。这些力量相加,足以让伐天阵营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足以与周族及其附庸正面周旋,但若说要真正“伐天”,推翻那亘古存在的恐怖意志,在外人看来,确实还缺少一锤定音的、足以颠覆认知的绝对力量。
唐族的犹豫,根源于此。他们需要看到一个更清晰、更强大的未来,才敢将全族的命运押上。
接下来的两天,嬴鑫在李长歌的陪同下,与唐族几位负责外务与军事的重臣进行了数轮会谈。会谈的气氛算得上平和,李长歌以其卓越的智慧与亲和力,在其中斡旋协调,努力寻找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唐族方面详细询问了伐天阵营目前的势力构成、资源储备、应对周族可能进攻的战略构想等等。嬴鑫在不泄露核心机密的前提下,尽可能坦诚地分享了部分信息,展现了伐天阵营的团结与决心。
然而,每当触及到“最终倚仗”、“如何确保能在与‘天’的对抗中幸存”等核心问题时,会谈便会陷入一种微妙的停滞。嬴鑫无法给出那个最终的答案,只能反复强调伐天阵营的信念、团结以及背水一战的决心。这种“务虚”的回应,显然难以彻底打消唐族高层最深层次的顾虑。
第三天清晨,嬴鑫决定不再停留。拖延无益,反而可能让唐族觉得伐天阵营是在苦苦哀求,他需要保持秦族的风骨与姿态。
他再次来到大明宫,向唐皇李胤辞行。
依旧是那座恢弘的紫宸殿,但此次殿内的人员少了许多,只有唐皇李胤、岐王李茂贞以及寥寥数位核心重臣在场,李长歌亦立于其父身侧。
“嬴少主这便要离开?”李胤端坐龙椅,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是,陛下。”嬴鑫拱手,神色从容,“多谢陛下与唐族连日来的款待。联盟之事,关乎重大,非一朝一夕可定。嬴鑫需返回复命,将陛下与唐族的善意与考量,带回秦界。无论结果如何,秦族感念唐族此次的坦诚相待。”
他的话语不卑不亢,既表达了谢意,也表明了去意,并未因联盟未定而显出任何焦急或低落。
李茂贞目光锐利,开口道:“嬴少主,非是我唐族不愿携手。只是,逆天之事,非同小可。仅凭一腔热血与现有之力,恐难撼动亘古之局。”
这话语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暗示与期待。
嬴鑫心中明了,这是唐族在等待他们亮出真正的底牌。他微微一笑,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岐王殿下之言,嬴鑫记下了。”
他再次向唐皇李胤行礼:“陛下,嬴鑫告辞。”
李胤深深看了嬴鑫一眼,似乎想从他眼中看出那分自信的根源,最终只是缓缓颔首:“既如此,朕便不远送了。望嬴少主一路顺风。”
“多谢陛下。”
嬴鑫不再多言,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出了紫宸殿。阳光自殿门外照射进来,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带着一丝决然的孤独,却又挺拔如松,仿佛任何压力都无法将其压弯。
李长歌看着他那毫不留恋、毅然离去的背影,明眸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有欣赏,有惋惜,更有一种不甘。她深知父皇与族中宿老的顾虑,但也同样坚信,嬴鑫以及他背后的伐天阵营,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那种源自骨子里的自信与坚定,绝非虚张声势。
嬴鑫在唐族礼官的陪同下,离开了大明宫,通过特定的传送阵,来到了唐界的边界之处。这里有一座巍峨的关隘,名为“镇岳关”,是唐界通往外部虚空的重要门户之一。
站在关隘高达百丈的城墙上,望着前方浩瀚无垠、星光点点的虚无空间,嬴鑫轻轻吐出一口浊气。此次唐族之行,虽未竟全功,但并非一无所获。至少,他摸清了唐族的态度,留下了合作的种子,更重要的是,遇到了李长歌这样一位聪慧通达、极具分量的潜在盟友。
他不再犹豫,体内功法运转,便欲撕裂虚空,踏上归途。
“嬴少主!请留步!”
就在这时,一个清越而带着一丝急促的女声自身后传来。
嬴鑫身形一顿,缓缓转身。
只见一道流光自镇岳关内疾驰而来,速度快如闪电,瞬间便落在了城墙之上,显露出李长歌的身影。她似乎来得匆忙,发髻边的流苏步摇尚在轻轻晃动,绝美的脸庞上带着一丝运动后的红晕,气息也略有起伏。
“公主殿下?”嬴鑫眼中露出一丝讶异,“您这是……”
李长歌挥手让陪同嬴鑫的礼官退下,快步走到嬴鑫面前,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眸子紧紧盯着他,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与急切:“嬴少主,请恕长歌冒昧追来。”
“殿下言重了。”嬴鑫心中微动,做出倾听的姿态。
李长歌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声音清晰而坚定地说道:“嬴少主,父皇与族中宿老之虑,长歌心中明了。他们并非不愿抗争,实是肩上担着整个族群的兴衰存亡,不得不慎之又慎。看不到足以扭转乾坤的力量,他们很难下定决心,将全族带入一场看似希望渺茫的滔天巨浪之中。”
嬴鑫默默点头,表示理解。
“但是,”李长歌话锋一转,目光灼灼,仿佛有火焰在眼底燃烧,“长歌相信自己的眼睛,也相信自己的判断!我相信嬴少主你,绝非妄言之人!我相信你与云韵帝君之间的情谊,绝非虚假!我更相信,能让商族、汉族以及东域诸多豪强倾力追随的伐天阵营,必定有其深藏的底气与依仗!”
她的声音愈发激昂,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或许你们此刻尚有顾忌,不能尽言。长歌理解!但请嬴少主回去后,务必转告云韵帝君,转告伐天阵营的每一位核心——唐族李长歌,在此立誓!”
她抬起手,指尖逼出一滴殷红的精血,精血在空中化作一个繁复的唐族图腾印记,散发着淡淡的帝威与不容置疑的誓言波动:
“只要……只要你们伐天阵营,真的掌握了足以对抗‘天’的力量!无论是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出令周族颤栗的威势,还是拥有了真正能够挑战那幕后黑手的资格……”
李长歌一字一句,如同立下天道誓言,庄严肃穆:
“我李长歌,必竭尽全力,哪怕倾尽所有,也定会说服父皇与唐族上下,举全族之力,与你们并肩而战!绝不容许唐族,在这场决定万古命运的对决中袖手旁观!”
“这并非仅仅是出于利益考量,更是为了……我唐族自上古传承至今的骄傲与风骨!为了这煌煌大唐,不该永远活在“祂”的阴影之下!”
话音落下,那精血所化的图腾印记微微一闪,化作一道流光,没入了李长歌的眉心,誓言成立!
嬴鑫震撼地看着眼前这位目光坚定、仿佛浑身都在发光的唐族公主。他没想到,李长歌会追出来,更没想到,她会以如此郑重的方式,给出这样一个近乎承诺的誓言。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表态,更代表了唐族内部一股强大的、渴望变革、不甘沉沦的力量!而李长歌,就是这股力量最杰出的代表。
有了她这个承诺,伐天阵营在唐族内部,就有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支点!
嬴鑫心中的些许失落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与更加坚定的信念。他后退半步,对着李长歌,郑重地、深深地行了一礼:
“公主殿下今日之言,字字千钧!嬴鑫铭记于心,亦必当一字不差,带回秦界!”
他抬起头,目光与李长歌对视,眼中充满了真诚的敬意与感激:“殿下深明大义,慧眼如炬,心怀族群未来,更兼具胆魄与担当,嬴鑫佩服!有殿下此言,我伐天阵营,便知在这条路上,并非独行!”
“请殿下放心,那一天,绝不会让殿下等待太久!”
李长歌看着嬴鑫眼中那毫不作伪的郑重与自信,脸上终于露出了释然而又充满期待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冰雪初融,春花绽放,美得惊心动魄。
“好,长歌期待着那一天。”她轻声道,“嬴少主,一路保重。”
“殿下亦请保重。”
嬴鑫不再迟疑,转身,周身空间法则涌动,一步踏出,身影便已没入虚无之中,消失不见。
李长歌独立于镇岳关城墙之上,裙袂在虚空中吹来的微风中轻轻飘动,望着嬴鑫消失的方向,久久不语。她的眼神复杂,有期待,有担忧,更有一种即将投身于时代洪流的决绝。
“嬴鑫,伐天阵营……但愿你们,真能带来那足以照亮万古的……曙光。”
她低声自语,随即转身,步伐坚定地走向大明宫的方向。她知道,接下来,她需要在唐族内部,为迎接那可能到来的“曙光”,做好一切的准备。
而离去的嬴鑫,在穿梭虚空的同时,心中亦是思潮起伏。李长歌的誓言,如同在迷雾重重的征途上,点亮了一盏清晰的灯塔。他知道,当始皇父亲功成出关,展现出长生帝尊的无上威能之时,便是唐族,乃至整个天荒大陆格局,彻底颠覆之刻!
届时,烽火燃遍诸天,伐天之役,将真正拉开最后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