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谟肃然道:“陛下此言差矣,这不是能不能躲的问题。”
“若是按照陛下所说,高阳公主打臣,臣可以躲过去,但是拳头易躲,流言难防。”
李谟沉声道:“臣是谏议大夫,若是被打,朝野不仅会非议臣,还会非议高阳公主。”
“但更多的,会非议陛下,说陛下教女无方。”
“现在事发于微末,还未铸成大错,臣现在直言谏君,对陛下,对高阳公主,对皇家来说,都比让朝野非议的好。”
李世民闻言语气一噎,不得不承认,李谟这话说的在理。
这件事,说小,绝不小,毕竟李谟所述高阳公主七桩罪,桩桩致命,换做旁人,这么大帽子扣下来,不死也得脱层皮。
但是,说大,又不大,事情还没有传出去,还有回旋的余地。
但李世民总觉得不得劲,虽然李谟说得好听,但是骑脸骂他可是一点没落下,要是听他的,那今天这顿骂,岂不是白挨了?
一想到李谟说他教女无方,李世民便大为光火,冷哼了一声,说道:“朕不能听你一面之词!”
“朕还要听听高阳公主怎么说。”
说完,他转头望向季亭英,说道:
“亭英,叫高阳过来。”
季亭英拱手道:“奴婢遵旨。”
还不等他转身离开,李谟的声音传了过来,“季公公,等一下!”
李谟叫住他之后,望向李世民,肃然说道:“陛下,无需季公公特意去一趟。”
李世民见状,冷笑道:“怎么,你心虚了?”
李谟摇头道:“不是,臣的意思是说,高阳公主已经来了。”
李世民眉头一挑,看了看四周,“来了?在哪?”
李谟走到最后一个箱子,打开箱盖,指着里面道:“在这。”
“......”
甘露殿内,再次寂静无声。
孔颖达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承乾也傻眼了,有你这么谏君的吗,这是谏君,还是找死啊?
李世民瞪大眼睛,看着箱子里脸庞通红,慌乱无措的高阳公主,一脸不敢置信,抬头瞪视着李谟,怒然道:“李谟!朕的公主,为什么会在箱子里?”
“你把她装进去的?”
看着李世民一脸怒意模样,李承乾在旁边暗暗为李谟捏了一把汗。
李谟摇了摇头,解释道:“陛下误会了,是公主殿下她自己进去的。”
李世民眉头一挑,看向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低头小声道:“父皇,儿臣若是不照做,李谟就要拉着儿臣过来,儿臣不想把事情闹大,就听他的,待在箱子里过来。”
李承乾闻言,赶忙道:“父皇,您看看,李谟做得多好,他为了皇家的颜面,把高阳装进箱子里送来,没让朝臣看见!”
李世民骂道:“好个屁!”
李承乾闻言话锋一转道:“高阳也懂事啊,您看看她,知道为了皇家体面,跟李谟打配合......”
“你住口!再敢多说一句,朕把你塞箱子里!”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等到李承乾悻悻然缩了缩脖子,转头盯视着李谟,板着脸庞道:
“李谟,你口口声声说,朕教女无方,给朕的女儿安了七桩死罪,现在又说,并不是要朕处死她。”
“依照你的意思,是要朕惩罚朕的女儿?”
李承乾闻言,心头一紧,望向李谟,这要是一个回答没回答的好,今天受惩罚的,就是他李谟了。
李谟早已想好措辞,摇头说道:“陛下要是惩罚高阳公主,就是大错特错。”
高阳公主吃了一惊,本以为李谟会借着这个机会,让父皇处罚她,没想到他竟然不是这个意思。
李世民也挑了挑眉头,“那你是什么意思?”
李谟一本正经说道:
“谏议大夫的职责,就是谏君,何谓谏君,说的透彻一些,就是言君失,使君改过。”
“陛下,臣刚才说了,臣来谏君,是要告诉陛下,您错在什么地方。”
“经过臣之所谏,陛下知晓了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改正,这才是正理。”
李谟注视着李世民,说道:“现在陛下也已经知晓,您自己错在了何处,那就该改正自己,而不是责备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想要对臣动手的背后,是陛下的纵容,因此,陛下要紧做的,不该是责备高阳公主,而是考虑如何才能让高阳公主不再对朝臣动手。”
李世民这才脸色一缓,先伸出手,将高阳公主从箱子里拉出来,随即问道:“高阳,你怎么看?”
高阳公主此时见李谟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心里彻底松了口气,连忙保证道:
“父皇,儿臣知道错了,儿臣回去之后,会面壁思过,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
李世民看着她一副自责不已的可怜模样,心疼的不行,想安慰她别把这件事当一回事,但是想到李谟在跟前,真要这么说了,还不知道李谟会迸出什么难听的话,便改口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说完,他盯着李谟,吐字道:
“李谟,你看,高阳公主已经改了。”
李谟望向李世民,问道:“陛下,公主知错能改,您呢?”
李世民一怔,质问道:“高阳公主都要面壁思过了,你还要怎样?”
李谟问道:“高阳公主面壁思过,以表知错改错之心,臣谏陛下教女无方,难道陛下不该做点什么?”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心中一惊,这是要让陛下自罚啊。
李承乾不停对着李谟使着眼色,你都已经治服高阳,差不多得了,见好就收啊。
李谟瞧见李承乾投来的目光,当做没有看到,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闻言面庞肌肉抽搐着,心中暗骂,这个混账东西,比魏征还过分,魏征顶多让他服软,这小子想让他服刑。
但是,话都说到这个份上,高阳公主自己也都认错了,李世民深吸了口气,吐字道:
“这样吧,朕今日,少用膳一次,以思己过。”
李谟闻言,露出和善笑容,拱手定论道: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