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带来的,不仅仅是严苛的操练与铁血的军魂,更有一套完整且高效的军队后勤与管理体系。在他的梳理下,原本略显杂乱的侠客盟基地,如同被注入了一套精密运转的齿轮,各个部分衔接得愈发紧密、有序。
原本货仓林立的区域,被重新规划。靠近运河私港的,依旧是戒备森严的“天工坊”区域,日夜炉火不熄,叮当之声与拉锯刨木之声交响,空气中弥漫着炭火、热铁与桐油的气息。新制的强弩、复合皮甲、三棱破甲箭,以及按照高适要求打造的长矛、制式横刀、盾牌,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检验合格后,便送入新建的、干燥通风的武备库房,登记造册,由专人看守。
与“天工坊”相隔一段距离,以一排新栽的杨柳和简易栅栏隔开的,是“剑堂”的核心区域。这里囊括了校场、营房、食堂以及新的议事军帐。每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高昂的号角便会准时划破宁静。紧接着,便是震天的脚步声、金鼓声、以及士卒操练的呼喝声。身着统一灰色劲装(由杜甫设法筹措布料,组织城中妇人缝制)的“剑堂”子弟,在高适、雷万春及其麾下朔方老兵的带领下,进行着日复一日的阵型演练、体能打磨与号令熟悉。
他们的动作日渐整齐划一,眼神中的散漫与江湖气被一种沉凝的锐利所取代。虽时日尚短,但行列之间,已隐隐有了一丝精兵的雏形,一股凝而不发的煞气在校场上空盘旋。
而在基地更深处,靠近那片小山林、环境相对清幽的一角,则是“诗阁”的所在。几间仓房被改造成了书斋与档案室,纸墨的清香取代了铁血与烟火气。杜甫坐镇于此,麾下是数十名精挑细选、通晓文墨、心思缜密的文士与抄录员。他们将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情报,分门别类,去伪存真,标注在悬挂于墙上的巨大舆图之上。河北道的兵力异动,两京之地的官场风向,乃至江南各州的民生百态,皆在此处汇聚、分析,最终形成一份份条理清晰的简报,呈送李白、高适等人案头。
孩童的嬉闹声,则来自基地边缘一处特意开辟的、相对安全的院落。那里收容着部分追随而来的盟众家眷,以及一些在战乱中失去亲人的孤儿。令李白等人欣慰的是,在这些孩童清脆的诵读声中,除了蒙学经典,竟也隐隐夹杂着那两首“燕北胡,腹垂垂”与“马嵬坡下泥”的童谣。诗阁的“诛心”之策,已然在这最纯净的心灵中,播下了种子。
这一日午后,暖阳高照,驱散了连日的阴霾。李白与高适、杜甫信步走在基地内,视察着这数月来的成果。
校场上,一队士卒正在练习盾牌与长矛的配合。随着队正一声令下,盾牌手齐齐上前,瞬间结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盾墙,长矛手则从盾牌间隙中猛地刺出,寒光点点,杀气森然。动作干净利落,配合默契,与月前的杂乱无章已是天壤之别。
“高兄治军,果然名不虚传。”杜甫抚须赞叹,“假以时日,此必成一支虎狼之师!”
高适神色却依旧冷峻,微微摇头:“时日……只怕不多了。安禄山在范阳的动作越来越频繁,据‘诗阁’最新情报,其麾下各部正在向幽州一带秘密集结,粮草调动异常。大战,恐怕就在今冬或明春。”
气氛顿时一凝。
李白目光扫过校场上那些挥汗如雨的身影,沉声道:“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抓紧每一刻。不仅要练好兵,更要让此地,成为乱世中一处能让人看到希望、愿意誓死守护的所在。”
他们穿过校场,来到“天工坊”。王木匠正带着几个徒弟,按照李白提出的“标准化”理念,调试着一套新制的弩机模具。见到李白等人,连忙上前行礼。
“王师傅不必多礼,新弩进展如何?”李白问道。
“回李先生,按照您和高参军的要求,新弩射程要求更远,力道要求更大,这弩臂和弓弦的材料与结构都需调整。”王木匠指着图纸解释道,“不过,有了这‘标准化’的模子,一旦试验成功,打造起来会比以前快上数倍!只是这镔铁消耗……”
“穆萨先生新近又送来一批西域精铁,品质极佳,王师傅可放心取用。”李白道。穆萨在初次合作后,又陆续以“投资”为名,送来了几批紧俏物资,态度愈发积极,只是他身边那个灰衣老者,始终如影随形,令人难以安心。
离开天工坊,三人又信步走到那处收容孩童的院落。只见十数个年纪不等的孩子,正跟着一位请来的老秀才诵读《千字文》,声音稚嫩却认真。而在院落一角,几个年纪稍大的男孩,则在一位伤退的“剑堂”老卒指导下,像模像样地练习着最基本的拳脚架势,小脸上满是汗水与专注。
看着这一幕,杜甫眼中流露出柔和之色:“或许,我等在此所做一切,最终的意义,便是为了能让这些孩子,不必经历我等即将面对的血火,能在一个太平年岁里,安心读书、习武、长大成人。”
高适冷硬的嘴角也微微牵动了一下,默然不语。
夕阳西下,将基地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炊烟袅袅升起,食堂方向传来饭菜的香气。结束了一日操练的“剑堂”士卒们,虽疲惫却秩序井然地排队打饭,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工匠们也陆续放下工具,三三两两走向食堂。书斋里的灯火次第亮起,“诗阁”的文士们仍在挑灯夜战,分析着最新的情报。
没有长安的勾心斗角,没有北地的肃杀紧张,这里的一切,忙碌、充实,却又透着一种奇异的安宁与勃勃生机。仿佛外界那山雨欲来的狂澜,都被这小小的院落隔绝开来。
“恍若桃源。”杜甫望着这景象,轻声感叹。
李白负手而立,青衫在晚风中轻轻拂动。他的目光深邃,越过基地的栅栏,望向北方沉沉的暮霭。
这里,确实如同乱世中一个意外的、充满希望的“桃源”。它凝聚了众人的心血,承载了无数的期盼。
然而,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桃源”的宁静,是何等的脆弱。它建立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依靠着尚未经历真正战火考验的武力、错综复杂的情报网络、以及一位态度暧昧的西域商人提供的资源。
安禄山的铁蹄,终将踏碎这片宁静。
穆萨身边的阴影,终究需要面对。
阿依娜指引的“苍梧渊”,尚未寻得踪迹。
右臂剑骨的彻底修复,依旧遥遥无期。
这“桃源”气象,是根基稳固的体现,却也是大战前最后的、珍贵的宁静。它给予人希望,也更催生出守护这份希望的、无比沉重的责任。
“是啊,桃源。”李白收回目光,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然乱世无真桃源。此地,非是避世之所,乃是我等……为这天下,再造桃源之起点!”
夜色渐浓,基地内的灯火与星空交相辉映。
在这片看似宁静祥和的“桃源”之下,涌动着的是磨砺爪牙的决绝,是洞察危机的敏锐,是挽天之倾的宏愿。
根基已固,只待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