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扫过麾下群臣:“诸公,吴使之言,尔等以为如何?”
谋士队列中,郭嘉率先出列,他面色依旧带着一丝病态的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大王,吴使之言,虽不乏夸大,然其核心利害,确需警惕。刘基跨海据岛,其志不小。若任其整合倭、夷,站稳脚跟,则其水师北上,威胁我辽东、山东,确为心腹大患。且……近日水军奏报,楚军战舰确有在我近海出没之迹象。与吴结盟,借其水师牵制楚军主力,于我有利。”
然而,贾诩却缓缓摇头,声音低沉:“奉孝之言,有其道理。然,孙权此人,反复无常,其心难测。昔日赤壁联手抗我,转瞬便可背盟。今日求盟,安知非驱虎吞狼之计,欲引我魏国与楚国火并,他好坐收渔利?且,我魏国根基在陆,水师非我所长,跨海远征,劳师袭远,胜负难料。即便胜,所得海外荒岛,于我有何大用?恐得不偿失。”
荀攸接口道:“文和所虑极是。然,若全然拒绝,坐视吴国被楚所灭,则刘基尽得江东之地,整合其水陆资源,下一个目标,必是我中原无疑。此乃两难之局。”
武将队列中,张辽踏前一步,声若洪钟:“大王!末将以为,无论吴国诚意几何,楚国之威胁,确实存在!我魏国纵不跨海远征,亦当加强沿海防务,整饬水军!若吴楚交战,我可陈兵淮泗,伺机而动。若楚军敢犯我海疆,必予以迎头痛击!”
曹操听着麾下文武各抒己见,心中权衡。他深知刘基的威胁是真实的,但对孙权的动机充满怀疑。更重要的是,他的头风病近日发作频繁,精力不济,大规模跨海用兵,风险太大。
就在这时,一名心腹侍卫匆匆入殿,在曹操耳边低语几句,递上一封密信。曹操展开一看,脸色微变。信是潜伏在建业的细作所发,内容简略却惊人:吴王孙权病重,王后辛氏(宓妃)垂帘听政,总揽朝纲!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将密信传视郭嘉、贾诩等核心谋士。几人看后,皆面露惊容。
“孙权……竟被一妇人架空?”郭嘉沉吟道,“此事蹊跷!这辛宓王后,来历不明,手段却如此狠辣迅捷。若东吴如今是此女掌权,那此番结盟之议,恐怕……其背后主导,已非孙权,而是此女!其目的,更需深究!”
贾诩阴恻恻地道:“如此一来,局势更为复杂。与此女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然,若拒绝,则此女为自保,是否会转而……与刘基妥协?甚至引楚军北上,祸水北引?”
曹操深吸一口气,心中已有决断。他看向赵咨,沉声道:“吴使之意,寡人已知。楚王刘基,僭越称制,侵凌邻邦,确为天下公敌。然,结盟之事,关乎国运,不可不慎。请使者回复贵国……主事之人,我大魏,可先与东吴达成默契:即,魏国将即刻加强青、徐、辽东沿海防务,并派水师巡弋渤海、黄海,牵制楚军北顾。若楚军敢主动进犯东吴,我魏国绝不会坐视!至于联兵跨海远征之事,容后再议。此外,寡人希望,能与贵国新任主事者,有更直接的……沟通。”
曹操的回答,既表达了联合抗楚的意向,又保留了极大的主动权,尤其是最后一句,明显是针对卑弥呼的试探。
赵咨心知此事急不得,能得到曹操“牵制楚军”的承诺已属不易,遂躬身道:“外臣必当将魏王之意,一字不差带回!”
与此同时,成都,汉中王宫。
刘备与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核心文武,也在接见东吴使者张温。张温的说辞与赵咨类似,但更侧重于经济渗透和未来威胁:
“……楚王刘基,行‘楚元通宝’,以纸代金,侵蚀各国财赋,此乃软刀子杀人!其商队无孔不入,垄断盐铁茶丝,长此以往,我等府库将空,民力将尽为其所用!且,其据益州(此乃张温故意夸大,益州实为刘基所有,意在引起刘备对刘基扩张的警惕)、窥荆州,若再得江东,则天下膏腴之地尽入其手,汉室复兴,将永无望矣!我主愿与大王结盟,共制强楚!若破楚国,其荆南、交州之地,尽归大王!”
刘备闻言,面色凝重,看向诸葛亮:“孔明,你以为如何?”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深邃:“主公,东吴使者之言,虽有为己张目之嫌,然‘楚元通宝’之害,确如附骨之疽,日渐显现。我蜀锦、药材、战马出口,多受其钞券掣肘,财富无形外流。且,刘基坐拥益州、南中,对荆州确成夹击之势。其势大,非一国可独抗。”
关羽丹凤眼开阖,傲然道:“大哥何必长他人志气!刘基虽强,某之青龙偃月刀,亦非摆设!只要大哥一声令下,某愿为先锋,直捣楚营!”
张飞也哇哇大叫:“正是!俺老张的蛇矛,早就想会会那楚王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安抚道:“云长、翼德勇猛可嘉。然,楚国地大物博,兵精粮足,强攻非上策。东吴此议,或可一试。结盟抗楚,可缓我压力,争取时间。然,需防东吴借刀杀人。亮以为,可允结盟,但需约法三章:一,情报共享,互通楚军动向;二,经济互助,共抗楚钞,尝试建立蜀吴易货体系,减少对楚钞依赖;三,军事联动,划定防区,楚攻任何一方,另一方需出兵策应。至于瓜分楚国之地……”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张温一眼,“待破楚之后,再议不迟,以免画饼充饥,徒生龃龉。”
刘备点头称善:“孔明之言,老成谋国。” 他对张温道:“请使者回复吴王,抗楚之意,备与吴王同。结盟细则,可遣使细商。然,备有一问,近日闻听吴王宫中似有变故,不知……”
张温心中一凛,知道刘备已听闻风声,忙道:“回汉中王,我主近日确染微恙,然国事有王后与诸位托孤大臣共同操持,并无大碍,结盟大事,绝无影响。”
刘备与诸葛亮对视一眼,不再多问,但心中疑虑更深。
就在张温准备告退时,诸葛亮似不经意间又道:“还有一事,烦请使者转告贵国主事者。楚王刘基,似有异术,驾驭巨舰(指先进海船),其麾下将士,近来亦多有武艺精进之传闻。此番结盟,需对其层出不穷之手段,有所防备。”
张温记下,躬身退出。
两路使者带回的,都是初步的、谨慎的回应。曹操选择了有限度的合作与观望,刘备则倾向于更紧密的同盟但抱有戒心。然而,无论是邺城还是成都,都被东吴使者带来的信息以及孙权被架空的消息所震动。刘基这个横空出世的强敌,其带来的压迫感,让原本互相猜忌的曹、刘、孙(实为卑弥呼)三方,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联合的可能性。
一张针对楚国的巨大包围网,在卑弥呼的精心编织与各方势力的利益权衡下,已悄然拉开了序幕。而此刻的刘基,尚在夷州忙于巩固新得之地,对即将到来的风暴,尚未完全察觉。